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科學蟲洞以前我國農村地區最常見的就是瓦房了,屋頂的瓦片是石棉瓦,由水泥和石棉制作而成。石棉瓦具有防火、防潮、耐熱、耐寒、造價低等諸多特點,用途十分廣泛。然而,石棉這種材料,如今卻被多個國家禁止、限制使用,這是為何?隨處可見的石棉,竟是1
文|科學蟲洞
以前我國農村地區最常見的就是瓦房了,屋頂的瓦片是石棉瓦,由水泥和石棉制作而成。石棉瓦具有防火、防潮、耐熱、耐寒、造價低等諸多特點,用途十分廣泛。
然而,石棉這種材料,如今卻被多個國家禁止、限制使用,這是為何?
隨處可見的石棉,竟是1級致癌物?
石棉是纖維狀、絲狀硅酸鹽類礦物的總稱,可分裂為富有彈性的纖維絲,具有高度耐火性、電絕緣性和絕熱性,是重要的防火、絕緣、保溫材料。
世界上探明的石棉共有6種,包括溫石棉(蛇紋石石棉)、透閃石棉等等,其中溫石棉占據所有石棉產量的95%。
我國石棉資源儲量豐富,在世界范圍內名列前茅,主要的石棉礦在西北和西南地區,占全國石棉總量的96%。
此外,我國更是最大的石棉生產和使用國,以中短纖維石棉居多;長纖維石棉量少,需要進口。
石棉在工業上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我國的石棉制品、含石棉制品有將近3000種,范圍涉及汽車、建筑、化工、電器等行業,可謂隨處可見。
從工業時代開始,石棉采礦便不斷發展,1975年的產量達到500萬噸。可是在1998年,這個數字卻降到了300萬噸上下,后來這種材料更是被限制甚至是禁止使用。
原來,石棉的生產和使用過程中存在巨大的風險。2017年,世衛組織公布致癌物清單,石棉就出現在了一類致癌物的清單上。
石棉的危害到底有多可怕?
石棉本身沒有毒性,但是,石棉及其制品在生產和使用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十分細小的石棉纖維,這才是罪魁禍首。
工業上,每消耗一噸石棉,大概會有10克石棉纖維釋放到環境中,并且可以在大氣和水中漂浮數月,持續造成污染。
石棉纖維被人吸入體內并且沉積在肺部,長期下來很可能引發石棉沉著病、肺癌、間皮瘤等疾病。據統計,有石棉沉著病的人,患上肺癌的幾率比正常人多出5-7倍。
“911事件”中,紐約世貿大廈遭遇襲擊,倒塌后釋放大量石棉纖維,威脅附近居民和救災人員的健康。4000多名救災人員在治療后,依舊需要使用治療氣喘的類固醇吸入器。
世衛組織2004年統計,每年因職業接觸石棉而患病死亡的人數,達到了10萬7000多人。更為可怕的是,石棉相關疾病的潛伏期長達20-40年,等意識到問題時,一切都晚了。
在澳大利亞,有個小鎮曾經是人人向往的天堂,可因為石棉疾病的肆虐,它成為了呼吸都會致命的死亡之城,甚至被官方從地圖上抹去!
澳洲小鎮淪為無人區
軍事禁區、廢棄城市、爛尾樓……為了博取關注和滿足自己的獵奇心理,人們紛紛前往這些廢棄地,忽視了背后的危險。
澳大利亞西部曾經是“天堂”的代名詞,這里不僅有美麗的自然風光,還非常富有,因為他們擁有多樣的礦產資源,鐵礦、金礦……天上沒有掉餡餅,但是地里長出了錢。
惠特農(Wittenoom)便是這里的一方天地,它蘊藏著豐富的青石棉資源,是澳洲最大的青石棉產地。
二戰期間,這個小鎮憑借采礦業迅速騰飛,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發展成頗具規模的城鎮,有2萬多居民在此生活、采礦。
惠特農的生活像是蜜糖,但是繁榮底下藏著砒霜。在上世紀40年代,政府發出警告,但惠特農的采礦活動并未間斷。
直到一些采礦工人相繼去世,老人、青壯年、兒童都“莫名”患上肺癌死亡,人們才感到害怕。上世紀60年代,當地人才意識到疾病跟他們賴以生存的青石棉存在聯系。
1978年,政府鼓勵惠特農居民搬去其他地方;1993年,惠特農的學校、機場等全部關閉,礦場也一個接一個地被關閉了。
然而,死神的鐮刀沒有放過惠特農的居民。在采礦時期,死于石棉相關疾病的大約有2000人。關閉礦場后,周邊地區殘存著石棉污染,廢礦被水流侵蝕,青石棉隨之擴散。
如今的惠特農儼然成了無人區,四處可見斷壁殘垣,周圍立起了多國語言的警示牌。為避免更多人來到這里,它的名字也從地圖上消失了。
不過,有許多網紅為了荒涼和寂寥的場景,特意來這里“打卡”。對于這種行為,當地人表示:“這完全是在作死!”
結語
鑒于石棉的危險性,多個國家都禁止或限制使用石棉。2006年以來,歐盟國家根據REACH法令(《化學品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禁用石棉;2012年,日本禁用所有含石棉材料,沒有任何一種石棉能豁免。
迄今為止,世界上包括美國、日本在內,已經有66個國家禁用石棉。
由于價格便宜、用途廣泛,我國并未能全面禁用石棉,但已經有科學家呼吁發展中國家開始全面禁用石棉。當然我們也要承認,這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
在更好的產品出現前,我們能做的是減少使用、注意防護,把石棉含量控制在安全線以內,居住地盡量避開石棉生產和加工的工廠。
對于經常跟石棉接觸的工人來說,除了注意環境石棉含量以外,還需做好防護工作,例如穿防護服、戴口罩等等,避免接觸和協帶石棉纖維。
————————————
本文圖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丁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