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BU審核/子揚校正/知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重,我國有聽力損失的人口越來越多。據北京聽力協會在2017年公布的一份數據顯示,彼時我國殘疾性聽力障礙人士就有近7200萬人,其中老年人居大多數。而在如今,這一數量恐怕會更高。90%市場被壟斷中
文/BU 審核/子揚 校正/知秋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重,我國有聽力損失的人口越來越多。據北京聽力協會在2017年公布的一份數據顯示,彼時我國殘疾性聽力障礙人士就有近7200萬人,其中老年人居大多數。
而在如今,這一數量恐怕會更高。
90%市場被壟斷
中國有著龐大的市場需求,并滋養出上萬家助聽器相關企業。但令人意外的是,中國助聽器市場卻被國外企業占據。
西門子、峰力、唯聽、奧迪康、瑞聲達以及斯達克這六家歐美企業,在我國形成了寡頭壟斷的態勢,占據了中國90%的市場。
助聽器行業的高技術壁壘、高研發投入等,是國產品牌不敵國外的重要原因,西方國家將助聽器的關鍵零部件牢牢掌控在了自己的手中,以此筑起競爭壁壘。
同時,這也使得助聽器的成本不低。而且,國外企業還憑借著壟斷地位實行品牌溢價,有甚者在中國賣的價格能達到國外價格的1.5倍。
這讓不少有需要的患者,難以負擔。據了解,聽力障礙患者想要買一款好的助聽器,僅一只就要花費1萬元以上。
而一只中端助聽器,動輒也要幾千元,并不便宜。雖然也有幾百元一只的低端助聽器,但其實際效果終究不是那么好。
助聽器高昂的價格,使得許多聽力障礙患者望而卻步。目前,助聽器在我國的覆蓋率還不到5%,遠低于覆蓋率在30%的歐美。
國產必須突圍
在助聽器領域,我國必須要突圍。這不僅是因為,中國助聽器產業有著龐大的市場,更是因為,要讓越來越多人能夠用得起助聽器。
根據以往經驗,在某一領域我國一旦實現國產替代,便能將價格拉下去一大截。這對中國聽力障礙人士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當然,國產突圍哪里是一件容易的事。畢竟我國在助聽器領域起步晚,技術積累也有限。
如今,國產助聽器大多集中在低端領域,難以進入高端市場。這也表示,國產助聽器難以對國外品牌造成威脅,更別說迫使它們降低價格。
不過,中國企業并沒有放棄突圍,不要廠商正在努力攻克助聽器核心零部件與技術,從而與國外品牌競爭。
中國加快突圍
值得注意的是,廈門還打造了全球最大的助聽器生產基地,成為我國助聽器企業的搖籃,這為我國助聽器產業進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
如今,我國已經涌現出錦好醫療、新聲科技、歐仕達等助聽器廠商。
其中,錦好醫療是我國助聽器行業首家上市企業,也是我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錦好醫療擁有自主芯片和算法,這是其競爭的一大優勢。
不錯的技術實力,讓錦好醫療獲得了眾多消費者的信任,為國產助聽器企業起到了表率作用,這無疑讓人欣慰。
寫在最后
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助聽器企業開始自研核心零部件;打造自有品牌,提升產品知名度;構建助聽器產業鏈等。
在這些企業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國助聽器產業肯定能夠更進一步,并僅以對國外品牌造成威脅。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經歷失能性聽力障礙的已有4.3億人,而在2050年時,這一數字更是將增長至7億人。毫無疑問,未來助聽器消費群體將會愈發龐大。
希望屆時,中國聽力障礙人士能夠用上買得起的助聽器產品,擁有更美好的晚年生活。希望中國助聽器企業能夠早日突圍,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王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