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日,網約車平臺高額抽成、定價不透明等問題引發了公眾的熱議。5月7日晚,滴滴公司在其公眾號“滴滴出行”上發文回應了質疑。本周,記者在北京街頭隨機采訪了一些滴滴司機,現在平臺的“抽成”是否有變化?滴滴公司的回應是否平息了公眾的質疑?隨機打車抽
近日,網約車平臺高額抽成、定價不透明等問題引發了公眾的熱議。5月7日晚,滴滴公司在其公眾號“滴滴出行”上發文回應了質疑。本周,記者在北京街頭隨機采訪了一些滴滴司機,現在平臺的“抽成”是否有變化?滴滴公司的回應是否平息了公眾的質疑?
隨機打車抽成兩成多
此前,新華社記者曾在合肥和北京打過多輛網約車,發現平臺抽成比例在24.5%~35%之間不等。記者5月11日、12日兩天在北京打了7輛滴滴快車,對比司機收到的錢和自己支付的錢發現,抽成比例在20%~27%之間,有兩單扣除乘客補貼后抽成比例在15%左右。司機們也提到拼車單和順路單平臺抽成會更高。
司機1:滴滴分時段都在調整,有的司機買高峰時獎勵券,規則太多,所以算起來基本上不好算。
司機2:你比如有的時候往家走的訂單,他們抽成了差不多35%~40%了。
司機3:我還真不知道,因為我一般很少問乘客你能付多少錢。
司機4:20%多吧,抽的很多。
司機5:拼車我們基本上就是拿一個人的車程費用,另外一個人的費用基本上平臺拿走了。
滴滴回應引發質疑
滴滴在5月7日的回應中沒有明確抽成比例,但提到2020年,滴滴網約車司機收入占乘客應付總額的79.1%,其中包括74.4%的司機分成和4.7%的司機補貼。
自媒體博主“進擊的鹵蛋”收集了國內其他城市的約300份訂單發現,特惠一口價抽成比例甚至有高達43%的,雖然完成這類訂單會有一定的獎勵,但獎勵在司機收入中占比并不高。
進擊的鹵蛋:一是低價訂單抽成比例過高,橙意單、特惠一口價及拼車單這三類訂單的抽成比例普遍都在30%~45%之間。二是高抽成訂單占比較高,在價格敏感的三、四線城市特惠一口價及拼車訂單占比較高,甚至會達到30%~50%,和官方宣傳的2.7%說法出入很大。三是獎勵機制設計不合理,普遍老司機的月度獎勵金額通常只占流水的1%,想拿更多獎勵要多拉特惠一口價,獎勵高了,抽成也高了。
滴滴司機王先生告訴記者,他一般會在前一天進入APP的獎勵中心領取當天分配的任務,第二天達到任務標準就可以領取獎勵也就是“補貼”。
王先生:獎勵不是那么好拿的,就像在市里早高峰完成5單,這樣的任務我根本完成不了。
在和其他司機溝通的過程中,記者發現,確實有的司機可以拿到補貼,每天少的幾十元,多的時候能到上百元,但單子由平臺來派,能不能拿到也具有一定的偶然性。
司機:你完成了任務拿獎勵其實算起來應該是合適,那你完不成就是一分錢沒有,因為有的路況不一樣,有時間限制,到時間完不成就一分錢也拿不到。
抽成和補貼是兩碼事
在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城市交通與軌道交通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許颯看來,補貼是企業的經營行為,不能和抽成混為一談。
許颯:利用網約車出行的乘客將車費支付給網約車平臺公司后,平臺公司將部分車費作為勞動報酬付給司機,剩下的車費就是我們俗稱的“抽成”。我也注意到網約車平臺公司回應說,抽成里面有平臺公司給乘客端的補貼和司機端的補貼,但是這種說法我個人不是很認同,這是企業自己的經營行為,理論上來講,有一天你這個補貼可能是零,這部分錢是你企業可以支配的資金,給多給少也是你決定的。平臺公司的補貼,是企業對自有資金的一種再分配,不能跟抽成混為一談。
許颯和她的同事早在2019年就對出租車(巡游車)和網約車的抽成比例做過研究,通過采訪北京、上海、廣州等10個城市典型巡游車企業和對網約車數據的測算,選取的都是車輛和經營權都屬于企業的巡游車企業,算出當年滴滴平臺的抽成區間在20%~30%左右,巡游車企業的抽成比例在6%~16%的范圍內。
許颯:巡游車企業的抽成比例不能簡單用份子錢除以司機營收得出,我選取的巡游車企業,車輛由企業出資購買;選取的網約車企業,車輛基本上都是司機自有車輛或租賃的。因此在測算巡游車企業的抽成比例時,至少要減掉車輛折舊費。對于這種輕資產經營模式下的網約車平臺公司,抽成比例較為直觀,比如乘客實際支付車費100元,司機收到80元,抽成比例就是20%。
“抽成黑箱”亟待破解
那么,滴滴平臺的抽成差別到底依據什么?是否能明白地告訴司機?不能簡單以回應中一句“受不同城市、訂單距離長短、時間長短、路況擁堵等因素影響”就概括,記者也就這一問題發采訪函詢問了滴滴公司,截至5月14日下午6點,暫未收到回應。
其實,滴滴的分成規則剛開始就是對司機端收取每單20%的抽成,再扣除0.5元保險費用和1.77%的勞務費。2016年,滴滴收購優步后宣布實行司機和乘客分開計價,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唐偉健把這種乘客和司機都不知道彼此金額的現象叫做“抽成黑箱”。
唐偉健:因為有了“抽成黑箱”,所以司機并沒有辦法去比較不同平臺的抽成比例,滴滴就能夠控制住大量的網約車,控制供應就等于控制了市場的份額,滴滴通過超高的市場份額就獲得了市場的定價權,網約車市場缺乏有效的競爭,所以現在消費者就感受到打網約車的價格是越來越貴了。
如何避免“抽成黑箱”的出現?許颯表示,公開透明才能平息質疑。
許颯:網約車駕駛員對于具體的抽成比例、抽成規則享有知情權,建議網約車平臺公司應該將收入分配模式、分配規則等信息及時、準確告知司機,探索一種合適的方式,比如可以采用在司機端顯示乘客支付車費的方式來實現。對于社會反映的部分訂單抽成比例過高的現象,建議網約車平臺公司高度關注,合理設置抽成比例。
網約車市場呼喚規范管理
《北京市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實施細則》第六條明確規定,本市網約車運價實行市場調節價。但目前的定價真的是市場供需關系決定的嗎?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東表示,質疑來自于滴滴龐大的市場份額。
程世東:網約車的價格就是市場調節價,任何一個平臺企業都有權利來確定這個價格。現在大家有質疑,是因為大家覺得整個市場結構已經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認為滴滴市場的份額已經非常大了,能夠主導或者左右定價權。
城市交通專家徐康明則坦言,目前亟待出臺相應管理辦法對網約車市場進行規范。
徐康明:現在市場的無序規模的擴大,整個行業處于一家獨大和不公平的競爭,所以從業人員實際上沒有多大的選擇權,也沒有和平臺的議價能力,市場機制在這種時候是失靈的。要改變這種狀況一定是需要政府出臺相應的管理辦法,對各家平臺企業在規模上進行控制。
商業觀察家陸新之建議,可以引入第三方來介入平臺的“派單”計算。
陸新之:某種意義上講,互聯網公司基本上只能靠抽成的返點來作為他們的獎懲機制。這個機制是沒問題,但是有沒有到第幾單的時候突然間有一些因素影響完成任務?這方面我覺得可以加強透明度,可以引入一些民間的或者第三方審核機制,看一看平臺到底是怎么派單的。
互聯網專家包冉建議,引入工會,保障司機權益。
包冉:單個的司機師傅對于行業計費模式不熟悉,對于模型有困惑,他確實不知道怎么辦,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建立真正的工會。最近半年以來,國家對平臺經濟的管理已經把它當做一個重大的課題提出來了,第一要防止壟斷,第二要杜絕資本的無序擴張,平臺經濟領域如何管理如何規范,我們期待有關法律的出臺。
八部門約談網約車平臺
在互聯網數據資訊平臺易觀發布的2020年10月中國網約車行業TOP10榜單中,滴滴出行以7775.50萬活躍用戶的絕對優勢占據榜單第一位置,排在第二、三、四位的花小豬打車、嘀嗒出行、首汽約車活躍用戶總數是2954.53萬人。滴滴公司的體量引發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它的一言一行也影響著整個行業的發展。
5月14日上午,交通運輸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家成員單位對滴滴出行、首汽約車等10家交通運輸新業態平臺公司進行聯合約談,要求各平臺公司認真落實企業主體責任,立即開展整改,合理確定抽成比例和信息服務費水平。
大數據時代,無論是滴滴也好,還是其他平臺也好,只有做到公開透明才能合作共贏,不應該讓復雜的算法算失了民心。
記者 蘇寧 編輯 王琛琛 主編 程艷
王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