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而在實際操作中,通過操作電流大小讓客人產生誤解。“原理很簡單,就是用弱電讓人產生發(fā)麻的感覺,人一般在發(fā)麻之后會覺得涼颼颼的,你就告訴他身體問題。如果想讓他覺得問題嚴重,把電流調大一點讓他覺得更疼就好了,他們(客人)都看不見的。”給人體通上電
而在實際操作中,通過操作電流大小讓客人產生誤解。“原理很簡單,就是用弱電讓人產生發(fā)麻的感覺,人一般在發(fā)麻之后會覺得涼颼颼的,你就告訴他身體問題。如果想讓他覺得問題嚴重,把電流調大一點讓他覺得更疼就好了,他們(客人)都看不見的。”
給人體通上電就能“調節(jié)人體的酸堿平衡”,掏錢購買產品成為會員后可發(fā)展下線年入百萬……近日,媒體曝光了河北華林酸堿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虛假宣傳和傳銷行為。
日前,華林酸堿平公司相繼被河北滄州、河南商丘兩市的市場、工商等部門介入調查,其中商丘經營場所已被查封。此前,該公司主推的“酸堿平衡”理論,已被證實為謠言。
目前,華林酸堿平公司唯一授權網上銷售產品的微店已處于暫停接單狀態(tài),公司“明星產品”酸堿平衡DDS按摩儀也無相應信息。新京報記者隨即查詢發(fā)現(xiàn),酸堿平衡DDS按摩儀目前線上仍有銷售。有經銷商表示,購買12500元產品成為會員后,就可以免費學技術、給人做理療,平衡人體酸堿。
廣受爭議的華林DDS系列產品。 受訪者供圖
網絡平臺正在售賣的華林酸堿平DDS按摩儀。 手機截圖
華林酸堿平被查 有員工自稱“正規(guī)傳銷”
今年1月,有媒體記者在臥底兩月后,曝光了河北華林酸堿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華林酸堿平公司)涉嫌虛假宣傳和傳銷。在報道中,華林酸堿平公司工作人員稱,該公司為具有直銷牌照的“正規(guī)傳銷”。
新京報記者查詢商務部網站發(fā)現(xiàn),華林酸堿平公司取得直銷牌照的時間為2015年,2014年12月和2016年12月,華林酸堿平公司兩次獲得生產食品許可證。
1月13日,河北黃驊市發(fā)布通報稱,媒體反映華林酸堿平公司相關問題后,已組成聯(lián)合調查組進駐河北華林酸堿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展開全面調查。14日,黃驊市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調查仍在進行中。
1月14日,新京報記者從商丘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睢陽分局了解到,華林酸堿平公司在河南商丘的經營場所已經被查封。商丘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睢陽分局執(zhí)法人員表示,目前已成立四個調查組對該公司進行調查。
新京報記者查詢天眼查發(fā)現(xiàn),華林酸堿平公司注冊于2002年10月23日,注冊資本8500萬元人民幣。工商注冊信息顯示,該公司總部設在河北省黃驊市,研制、生產、銷售功能型健康食品的實體企業(yè),還涉足日用品、家居產品等多個領域。
根據公司官網,除了在中國河北、河南、浙江、廣東建立了六個總部以外,還在美國、俄羅斯、烏克蘭和意大利建立了總部。
直銷道道網的有關數據顯示,2016年,華林酸堿平公司的業(yè)績就做到了36億元,2017年,這一數字增長到了39億元。
河北黃驊市發(fā)布通報稱,已組成聯(lián)合調查組進駐河北華林酸堿平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展開全面調查。 手機截圖
仍有等電商平臺售賣華林相關產品
在華林酸堿平公司官方網站介紹中,宣稱“弘揚中華民族食療文化,推廣酸堿平衡健康理念”。酸堿平DDS生物電按摩儀則是華林酸堿平公司的“明星產品”。
據一名江蘇經銷商介紹,酸堿平DDS生物電按摩儀是加入華林會員的基礎產品,售價為4980元,公司的“老師”稱可通過該產品給人體“排酸”,調理人的身體。
然而1月14日,華林酸堿平公司官方客服推薦、唯一授權網上銷售產品的“林江商城”微店,已處于暫停接單狀態(tài),店內搜索關鍵詞也未發(fā)現(xiàn)DDS相關產品,“新人DDS必備配件禮包”、“新人必備學習禮包”兩個推薦內容也均已下架。
不過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搜索河北華林、酸堿平DDS等關鍵詞時,發(fā)現(xiàn)仍有部分該系列產品在售賣,售價從幾百元至幾千元不等。
這些產品還通過部分經銷商的社交網絡向外售賣。一位吉林的經銷商劉女士表示,她曾購買華林價值5萬元的產品,其中就包含三臺DDS生物電美容按摩儀。“只要買12500元的產品,就可學習DDS生物電按摩儀的使用方法,給家人、給客人做理療。”
在另一個石家莊經銷商的口中,DDS按摩儀能夠用來治療包含腦癱、癌癥、肩周炎、前列腺增生、脊柱側彎等多種疾病。他表示,購買機器后需有搭配華林的不同精油和草本膏來治療不同疾病,整體操作簡單、容易上手。他的朋友圈內,經過華林產品的理療,許多人都排出指甲蓋大小的“腸結石”。一段視頻中介紹,在黃驊培訓基地總部會場,“13歲的腦癱患者常年臥床,經過調理可以站起來慢慢走了幾步”。
新京報記者查詢發(fā)現(xiàn),華林酸堿平公司經批準的直銷產品目前只有化妝品種類8種,并不包含“DDS美容按摩器”在內。此外,這款產品在原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上無法查詢到其醫(y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和醫(yī)療器械注冊證。
14日下午5時,新京報記者再次撥通華林官方客服,已無法接通。
經銷商:產品原理是操作電流大小讓客人產生誤解
華林酸堿平公司的官網上宣稱“酸堿體質”會影響人體健康,那經銷商如何通過DDS按摩儀來理療呢?
一名曾在河北華林投資20余萬元的經銷商張先生透露他的小秘訣。他說在2012年左右接觸河北華林,隨后聽“老師”(上一級經銷商)的勸說開理療店,學習了“老師”的推廣技巧。宣傳時,向顧客介紹可通過酸堿平DDS按摩儀釋放的生物電讓顧客快速吸收產品,起到“調節(jié)酸堿平衡,激發(fā)生物活性”的作用。
而在實際操作中,通過操作電流大小讓客人產生誤解。“原理很簡單,就是用弱電讓人產生發(fā)麻的感覺,人一般在發(fā)麻之后會覺得涼颼颼的,你就告訴他身體問題。如果想讓他覺得問題嚴重,把電流調大一點讓他覺得更疼就好了,他們(客人)都看不見的。”張先生透露,經銷商并非通過給顧客做理療來賺錢,而是要通過推廣技術的方式發(fā)展下線。“要讓他們覺得這個東西真的有效果,加入進來之后你就可以抽成。”
華林酸堿平DDS按摩儀還曾卷入一樁生命健康權官司。在中國裁判文書網,新京報記者查詢到一例天津市武清區(qū)人民法院受理的民事訴訟案(《天津市武清區(qū)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7)津0114民初10649號》)。
其中顯示,張某俊在使用了一款名為“酸堿平生物電DDS”的按摩器過程中發(fā)生意外身亡,“警察勘察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按摩器插著電源,按摩器的兩極分別放在張某俊的頸部和腰骶部,兩處均有燒傷”,法醫(yī)鑒定結果認為張某俊死于電擊。并且,在對涉案的“DDS美容按摩儀” 進行強度測試過程中出現(xiàn)了擊穿的物證特征,法院認為其“質量存在問題”。
盡管死者家屬將華林酸堿平公司一同告上了法庭,但法院卻認為,涉案的有缺陷的按摩器沒有購物發(fā)票,所以無法證明其確系河北華林生產。最終,法院判決王某與三合電子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賠償死者家屬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等費用共計50余萬元。
對于華林酸堿平理論支撐的人體“酸堿平衡”一說,已被證實為謠言。2018年11月,新京報就曾報道,“酸堿體質”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羅伯特·歐陽已經被美國法院處以巨額罰款,其“酸堿體質說”也并無根據。
專家:界定直銷、傳銷不單以售賣形式為依據
早在此次媒體曝光之前,華林酸堿平公司就曾陷入“傳銷”風波。2017年9月,有媒體報道華林酸堿平公司在陜西西安涉嫌傳銷被公安機關查處,華林酸堿平公司陜西分公司老總與多名骨干被西安市經開分局刑拘。民警介紹,當事人以生物理療為掩飾、發(fā)展下線拉人頭,實為變相的新型傳銷模式。
傳銷研究者易鐵表示,申請直銷牌照公司需滿足注冊資金、生產規(guī)模、保證金等多個條件后,向有關部門遞交申請,在申請通過后頒發(fā)直銷牌照。但即便具有直銷牌照,也只能以直銷的方式銷售登記在冊產品,否則違反相關法律和規(guī)定。
但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易鐵介紹,直銷和傳銷非常難界定。如一個直銷組織內部同時存在直銷和傳銷兩種行為,一般只能根據企業(yè)利潤與實際的銷售量之間的差距來做具體判斷,而不是簡單以售賣形式為依據。而為了規(guī)避責任,絕大多數直銷公司都會選擇以個人名義或者成立新公司的方式來承擔銷售業(yè)務,一旦有事發(fā)生,責任也被歸咎到直傳銷系統(tǒng)或者接盤公司之上。
觀點:權健華林被查直銷牌照退出機制該啟動了
隨著被稱作“河北權健”的華林被查,權健自然醫(yī)學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束某某等16名犯罪嫌疑人被批準逮捕,執(zhí)法層面對涉嫌“傳銷”的部分保健食品企業(yè)的高壓態(tài)勢業(yè)已形成。
吊銷直銷牌照的案例不多
關鍵詞有兩個:“保健食品”和“直銷”。兩個領域都有問題。目前來看,主要問題還在“直銷”,或者說在“直銷”名義下的非法傳銷。
保健食品存在的問題,除了個別產品,基本集中于虛假宣傳和廣告,危害性沒有那么大。非法傳銷則不同。它不僅極大地提升了一些保健食品和保健用品既有的夸大宣傳的程度與動機,由于其本身固有的特性,還增加了欺騙、誤導甚至強制的可能。以往這一領域出現(xiàn)的惡性案件,多數與此相關。
非法傳銷猖獗的核心問題又在于,像權健、華林這樣有合法直銷牌照的企業(yè),利用管理上的灰色空間,進行非法傳銷活動。
“權健事件”爆出后,人們開始關注直銷問題。2005年12月1日起,國務院《直銷管理條例》開始施行。此前一個月,《禁止傳銷條例》開始施行。也就是說,對傳銷和直銷的管理,從一開始就是“一抓一放”的。
也是從那時起,合法的直銷牌照開始發(fā)放。但從2006年至今,直銷牌照的發(fā)放節(jié)奏很不均衡。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內資公司直銷牌照的發(fā)放在最初幾年間并不算多,2013年后開始猛增,并迅速在2015年達到17家,比2006年到2012年發(fā)放的全部內資公司的總和還多。
第二,根據《直銷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吊銷企業(yè)直銷經營許可證的依據早已存在。但實際上,自2005年兩個條例實施以來,也僅在最早一批獲牌的企業(yè)當中,吊銷了蟻力神和珍奧兩家企業(yè)的牌照。而截至2018年1月19日,一共有91家企業(yè)獲得了直銷牌照。
在所有“牌照”準入式的行業(yè)監(jiān)管,“牌照”的退出和淘汰機制都極為重要。為什么直銷牌照吊銷的比例如此之少?而這又與人們日常通過媒體、司法等渠道獲得的感知,形成了反差。
傳銷和直銷不妨合并管理
直銷與傳銷管理目前依據的兩個條例,是有一定時代性的。反映到具體管理中,就是直銷管理與國際接軌,傳銷管理仍然按照老辦法,主要由工商部門管理。
在《直銷管理條例》中,同時涉及工商部門和商務部門的條文非常多,最典型的比如“第五十條 直銷企業(yè)未依照有關規(guī)定進行信息報備和披露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處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拒不改正的,由國務院商務主管部門吊銷其直銷經營許可證。”
可以看到,在這個條文中,管理部門所監(jiān)管問題的嚴重程度是分級的,日常管理由工商部門介入,“罪大惡極”時才由商務部門出手。
從商務部門角度來看,如果沒有工商部門在前端把問題查到一定程度,商務部門很難對發(fā)放出去的牌照進行有力監(jiān)管。
商務部門的特點也決定了,它不能像醫(yī)藥衛(wèi)生、農業(yè)等部門對行業(yè)企業(yè)管理得那么具體。反過來,工商部門雖然可以查,卻沒有牌照管理權限,對企業(yè)缺乏有力牽制,前端介入的積極性也很難提高。
理想狀況下,如果所有企業(yè)的侵權行為都會通過司法途徑得到追究,行業(yè)管理乃至工商管理部門的責任,就不必那么大。現(xiàn)實角度看,則是如何提高多個部門監(jiān)管的積極性的問題。當然,也可能需要考慮傳銷與直銷的合并管理。
目前的“執(zhí)法風暴”,可視為對之前多個新聞熱點引發(fā)的輿論關注的回應。短期看,部分涉嫌違法企業(yè)的活動將會受到整頓,既往積壓的一些久拖不決的投訴案件也有望得到甄別清理。
而從以往經驗看,短期、運動式執(zhí)法終究不能代替長期的法治常態(tài)建設,也不能代替更現(xiàn)實的監(jiān)管體系優(yōu)化。“直銷牌照”這個抓手,還是要在制度化監(jiān)管補缺中牢牢扭住。文/宋金波(媒體人)
新京報記者 康佳 實習生 馬聰驁 編輯 張?zhí)?校對 李世輝
來源:新京報
丁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