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漢末三國時期蜀漢儒將趙云,與關羽、張飛并稱“燕南三士”,是漢昭烈帝劉備的心腹愛將。從70年代至今的影視作品中,趙云曾經被不同的演員塑造過17次,這其中不乏徐小明、湯鎮宗、惠天賜、林更新這樣的知名明星。而我們觀眾最熟悉、最有知名度的是1994
漢末三國時期蜀漢儒將趙云,與關羽、張飛并稱“燕南三士”,是漢昭烈帝劉備的心腹愛將。
從70年代至今的影視作品中,趙云曾經被不同的演員塑造過17次,這其中不乏徐小明、湯鎮宗、惠天賜、林更新這樣的知名明星。而我們觀眾最熟悉、最有知名度的是1994年央視版《三國演義》、2010年《三國》、2008年電影《三國志之見龍卸甲》和電影《赤壁》中的趙云。
茄哥今天就拿這四版趙云來做對比,從人物形象、性格塑造、故事改編、劇情完整性這4個方面逐一比較,看看這些作品中哪個趙云塑造得最為成功。
一、人物形象
央視《三國演義》中對于趙云的塑造是相當講究的,一共用了張山、楊凡和侯永生三位演員。張山和楊凡分別飾演青年時期和中年時期的趙云,而當時已經54歲的侯永生,則是扮演老年時期的趙云。
其中,以張山扮演的青年時期趙云最受觀眾熟知并喜愛。
當時,在試鏡時,張山就提著一根幾十斤重的銀槍,在馬上揮舞得虎虎生風,令在場所有人為之一震,于是經過劇組幕后開會討論之后,導演王扶林當即拍板由張山飾演趙云。
正是由于張山形象威武、底子過硬,他飾演的趙云受到觀眾的一致好評。
2010年《三國》中的趙云,則由演員聶遠飾演,他曾塑造過乾隆、羅成、胡斐等經典角色,形象非常俊朗。
在劇中,聶遠的扮相是一身銀盔銀甲、手提銀槍、跨下一匹白馬,顯得威武帥氣,也博得觀眾的認可。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和《赤壁》這兩部電影同時在2008年上映,當年4月份上映的《三國志之見龍卸甲》中,趙云由劉德華飾演。
雖然劉德華是華語地區的大帥哥,但這部電影顛覆性的黑甲黑袍加黑馬,以及“飛碟帽”的奇葩造型,卻招致一片爭議。
吳宇森導演的《赤壁》中,趙云由胡軍飾演,出場時間雖不多,卻有一段精彩的打戲。胡軍本身就高大帥氣,當時也正值巔峰時期,他飾演的趙云形象非常硬朗,也得到觀眾的一片贊譽。
因此,人物形象這方面的分值:
央視版《三國演義》塑造得比較深入,但由于換角,多少要扣點分數,可以打8分;
《三國》中聶遠版趙云得到了觀眾的好評,但由于沒有中年趙云的塑造,給到7分;
劉德華版趙云造型太奇葩,最多給5分;
胡軍版觀眾很喜歡,可惜出場時間不多,也給到7分。
二、性格塑造
《三國演義》原著中的人物都是個性鮮明的,如趙云的主要事跡就包括:戰長坂、取桂陽、截江救阿斗等——這其中長坂坡單騎救主是趙云最光輝的重頭戲,幾乎所有講到趙云的電影都將這場戲作為最重要的故事來展現。
央視《三國演義》中,劉備在徐州首次遇到趙云,經歷種種波折之后,趙云才投入劉備的麾下,與關張也結成生死之交。
劉備攜民渡江時,趙云在長坂坡與曹軍一場大戰占了極大的篇幅,在宏大的作戰場面中配上一首氣勢磅礴的插曲,將趙云的勇猛塑造得入木三分。
除此之外,劇中還在智取桂陽一段中表現了趙云的品德高尚;在周瑜用美人計消磨劉備的意志時,趙云用嚴肅認真的態度令劉備警覺;以及通過截江救阿斗、據漢水、力斬五將等事跡,將趙云的一生輝煌都用鏡頭表現出來,可以說塑造得相當全面和立體了。
《三國》中,趙云出場的戲份就相對比較少了,從徐州遇劉備出場之后,經歷過戰長坂、取桂陽、截江奪阿斗這些重要事跡,在“火燒連營”之后,后面的故事他就沒有再出場了。
雖然這部劇長達95集,但后面刪去了很多情節,故事反而沒有央視版豐富。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中趙云出場已經是老將了,他為了收復中原而再度出山,卻在鳳鳴山上被魏軍包圍,這是他人生的最后一戰。
由此也勾起了對往事的回憶,其中最重要的當然還是長坂坡的一戰成名。
電影中對于趙云性格的塑造還是比較詳細的,劉德華的表演也可圈可點。
與傳統的演義形象不同,其塑造的趙云人物從一開始就帶著英雄遲暮的悲劇色彩,這種改編挺符合人物形象,但能否被觀眾接受又是另一回事了。
《赤壁》中的趙云只是一個配角人物,但也重點展現了他在長坂坡一戰的英勇無敵。
胡軍是很會挑戲、又很會演戲的影星,雖然戲份不多,卻也演繹出了自己的特色,帶給觀眾一個“靠譜”的趙云形象。
對于性格塑造這方面的分值:
央視《三國演義》無疑是最為出色的,幾乎接近完美,可以打滿分10分;
《三國》中趙云塑造得就不太完整了,只能給7分;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的改編很大,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能得7分;
《赤壁》只有一小段情節,也只能給6分。
三、故事改編
央視《三國演義》表面上看是非常忠于原著的,但其實也有對小說故事進行適當的改編。
只是這種改編是基于小說內容的適當完善,專家組通過討論之后增加了一些突出人物形象的情節和臺詞,使劇中的人物相比小說形象更加生動和立體。
對趙云故事的改編主要是增加了一些人物心理刻畫和形象塑造,使其更接近于我們熟悉的英雄人物。
這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在劉備迎娶孫尚香時,應孔明的錦囊計,力勸劉備以國事為重時的義正辭嚴,足以表現出他的正直、果敢與睿智,是很好的改編情節。
《三國》中則重點突出表現趙云的英氣、果敢和勇猛。
聶遠本身就是非常英氣的演員,此前在《隋唐英雄傳》中飾演的羅成已經讓他圈粉無數,趙云與羅成同樣是用槍的武將,而趙云的扮相要比羅成跟帥氣得多,這些都讓他收獲觀眾的認同。
要說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三國》對小說的改編太大了,對趙云的塑造沒有央視《三國演義》那樣全面。
雖然這部劇長達95集,后期小說中的很多故事卻都被一筆帶過了,這當中就包括了趙云的很多戲份,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是導演李仁港根據《三國演義》小說改編的,其改編的幅度相當大。
比如:虛構了一個叫做羅平安的角色,與趙云是同鄉,兩人一起參軍,投在劉備的麾下當了一名工兵。這些情節不只與小說不同,與史書《三國志》也是完全不一樣的。
主題立意上,電影突出了趙云的悲劇色彩,這些基調與演義小說完全背離的,加上“飛碟帽”這一至今仍被影迷取笑的造型,《見龍卸甲》在當年遭遇的非議不小。
《赤壁》也對演義故事進行了很大的改編,但依然保留了小說中的故事發展線,人物形象也沒有改得面目全非,都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
趙云大戰長坂坡的情節基本與原著相符,且這一段情節拍得頗為用心,也受到觀眾的肯定。
故事改編方面的分值:
央視《三國演義》可謂錦上添花,打個滿分10分不算過分;
《三國》中的趙云故事也講得很好,只是還不完全,打8分也沒有問題;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進行了不太成功的改編,最多只能得6分;
《赤壁》中的趙云情節有點少,可以打7分。
四、劇情完整性
央視《三國演義》中的趙云在第11集出場,第19集投入劉備麾下之后就一直作為配角跟在劉關張三人身邊;第24集《躍馬檀溪》,趙云作為劉備身邊的保鏢有點失職,差點讓劉備斷送了性命;但第28集《火燒博望坡》和第29集《攜民渡江》中,趙云有亮眼表現。
此后的計取桂陽、回荊州、截江奪阿斗、據漢水、馳援白帝城等篇章中,可以說央視《三國演義》對于不同時期趙云形象的塑造是相當成功和圓滿的,也是至今影視作品中塑造得最為全面的一部。
《三國》中趙云出現在第11集,同樣是在徐州,劉備遇到了趙云;第25集趙云又再次與劉關張相會,此時便加入了劉備的陣營;第32集趙云大破曹仁布的陣法;第36集戰長坂;第49集智取桂陽;第63集奪阿斗,他的故事至此就告一段落了。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只選取了趙云戰長坂和戰鳳鳴山這兩場重頭戲,而且有意讓趙云在鳳鳴山上走完一生,對他一生事跡是展現是不完整的。
電影中還加入了一個叫曹嬰的女性角色,因為不符合歷史,演義小說中也沒有這個角色,所以大多數觀眾都難以接受。
《赤壁》只是講述赤壁之戰的故事,趙云作為配角,戲份也并不多,就完整性來說是不夠的。
這部電影加入了很多原創情節,并沒有按照小說中的劇情,導致很多情節顯得不合理,令其口碑受到很大影響。
劇情完整性這方面的分值:
很明顯央視《三國演義》是做得最好的,除了動作戲略有欠缺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完美的,可以打9分;
《三國》中刪去了很多情節,最多打7分;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的改編幅度太多,最多得6分;
《赤壁》中只是講述一個時期的故事,打5分。
五、總結
綜合上面4個方面的打分——
央視《三國演義》的得分是8分、10分、10分、9分,綜合得分9.25分;
《三國》得7分、7分、8分、7分,綜合得分7.25分;
《三國志之見龍卸甲》得5分、7分、6分、6分,綜合得分6分;
《赤壁》得7分、6分、7分、5分,綜合得分6.25分。
因此,可以看出央視《三國演義》在塑造人物方面是非常成功的,至今央視版中的趙云也深受觀眾的好評;而《三國》中的聶遠版趙云雖然也很出色,但比起央視版的趙云還是略有不足之處;至于劉德華版本,因故事改編較大、形象設計奇葩,評價也比較低;胡軍版趙云則受到好評,只是出場時間實在太有限了,對人物的展現并不充分。
最后,如果對趙云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一下央視版的趙云,這部《三國演義》至今來看都是一部值得反復觀摩的佳作。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熱血丹心)
高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