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儒勒·凡爾納
無數人的童年經典,幾代人的科學啟蒙。兩萬里的海底探險,波瀾壯闊,啟迪了無數孩子的科學夢。
當年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讀到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之后大為驚嘆,他說,“導中國人群以行進,必自科學小說始”。儒勒·凡爾納小說中所表現的冒險精神、開拓精神和科學精神,正是人類不斷進步、不斷探索所需要的可貴品質。
凡爾納的作品對科幻文學流派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他被稱作“現代科學幻想之父”,還被譽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我們以《海底兩萬里》開啟這份書單,紀念偉大的科幻先驅。
喬治·威爾斯
喬治·威爾斯,與儒勒·凡爾納并稱為“科幻文學之父”。有人說,他與凡爾納,構成了早期科幻文學的兩極。
《時間機器》是公認的科幻神作,世界科幻文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豐碑之作,是世界科幻史上第一部以“時間旅行”為題材的作品。在這部小說中,時間旅者通過自制的時間機器,穿越到80萬年后的人類社會。
他目睹人類社會的衰退,反思人類的現實。威爾斯說:“我們所預見與幻想的一切,將給予我們衡量未來的標尺,以及超越想象的信念。”這,或許就是科幻之于時代的意義。
阿瑟·克拉克
劉慈欣說:“如果說凡爾納的小說讓我愛上了科幻,克拉克的作品就是我投身科幻創作的最初動力。”《2001:太空漫游》,一部被供奉在科幻神壇的作品,被認為是“摸到了人類想象力的天花板”。
由斯坦利·庫布里克指導的同名改編電影,被美國電影協會評為有史以來十大科幻電影第一名。克拉克的小說代表了科幻文學中最正宗的一個派別,即我們所說的“硬科幻”。他精準、科學地描繪宇宙和科技,用強大的想象力展現科學技術的無限魅力。
阿西莫夫
艾薩克·阿西莫夫,美國最頂尖的科幻作家之一,引領了20世紀科幻小說的黃金時代。《銀河帝國:基地》中,統治銀河系一萬兩千年之久的銀河帝國,逐漸走向衰亡,心理史學家謝頓預見未來的銀河人民即將面臨長達三萬年的黑暗時期。
設法把帝國中最優秀的科學家集中起來,在銀河邊緣建立“基地”,讓“基地”成為未來人類的希望燈塔。阿西莫夫用他史詩式的科幻巨著,啟發了無數人追求科學最初的靈感。
菲利普·迪克
當機器人開始擁有直覺,開始思考、做夢與睡眠,當他們無限逼近人類,人究竟何以為人?“科幻鬼才”菲利普·迪克久負盛名之作。
小說描寫了一群人類制造出來的仿生人,他們擁有與人類高度相似的肌膚、骨骼、肌肉甚至心智,他們原本為人類服務,因不甘于被永遠奴役而叛逃,于是與人類之間展開了逃亡與追殺的較量。
小說改編的電影《銀翼殺手》,被尊為賽博朋克的鼻祖之作,是許多科幻迷心目中的科幻電影第一名。
道格拉斯·亞當斯
這可能是最有趣、最好玩的科幻小說!它曾對計算機和黑客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什么是生命、宇宙及一切的答案?”
道格拉斯·亞當斯將無限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傾注到他對在宇宙一切的思考之上。笑點不斷,想象力爆棚,給你一段快樂的科幻閱讀之旅。
威廉·吉布森
1984年完成的《神經漫游者》,完美預示了20世紀90年代電腦網絡時代的到來。它為科幻小說開辟了一個全新的疆域,它給了我們“網絡空間(cyberspace)”這個詞。
它將世界提前帶進了信息時代,它提供了無數靈感給《黑客帝國》《攻殼機動隊》以及眾多最先鋒的音樂、時尚、游戲……這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同時獲得星云獎、雨果獎和菲利普·迪克獎的作品。
特德·姜
美國華裔科幻奇才特德·姜代表作,腦洞大開的故事,始于科學內核,終于人文關懷。特德·姜的小說,與其說是科學幻想小說,毋寧說更像是哲學幻想小說。
科學外衣下,是充滿細節的思維之旅,他拓展了科幻小說的邊界,讓科學與文學的魅力在故事里流光溢彩。每一個合格的科幻書單上,都應該有特德·姜。
奧森·斯科特·卡德
當外星異族入侵地球,人類該如何面對?六歲的天才男孩安德,被選中成為地球聯合艦隊的領導人,領導地球軍團與蟲族展開軍事與智慧的較量。
這本書,探討世界末日,探討人類命運,探討宇宙中其他文明的可能性,但更重要的是講述了一個少年在極限困境下如何成長。直到今天,它仍然是美國青少年必讀的小說。
劉慈欣
中國科幻走向世界的里程碑之作,亞洲首部“雨果獎”獲獎作品,入選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一部讓人在平凡生活中仰望星空的科幻小說。講述地球文明與三體文明在宇宙中的交流、生死搏殺與興衰歷程。
降維打擊、黑暗森林法則、面壁計劃、執劍人……劉慈欣創造了一個恢弘的宇宙世界,文明對文明的挑戰,文明與文明的反思。“劉慈欣憑借一己之力,將中國科幻提高到了世界級水平。”
劉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