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長下坡路段貨車發生事故的原因和車輛起火原因,兩者歸根結底都是車輛重載情況下,在長下坡路段,頻繁使用行車制動器,使車輛制動系統發生熱衰退造成的。長下坡路段是造成制動熱衰退現象的客觀條件。那么預防此類事故,道路存在的安全隱患不得不引起交管部門和
長下坡路段貨車發生事故的原因和車輛起火原因,兩者歸根結底都是車輛重載情況下,在長下坡路段,頻繁使用行車制動器,使車輛制動系統發生熱衰退造成的。
長下坡路段是造成制動熱衰退現象的客觀條件。那么預防此類事故,道路存在的安全隱患不得不引起交管部門和公路部門的重視,兩家要齊心合力才能消除隱患。
本起事故又是起因長下坡
本起事故發生道路為省道,碎石瀝青鋪裝路面,路寬為1150厘米,連續坡長7公里,平均縱坡度為5.7%,設計時速為60公里/小時。
按照《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設計時速為60公里/小時道路應為二級公路,縱坡度不應大于6%。但是《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4.0.20第3條規定:
二級及二級以下公路的越嶺路線連續上坡(或下坡)路段,相對高差為200-500米時,平均縱坡度不應大于5.5%,相對高差大于500米時,平均縱坡度不應大于5%。
任意連續3公里路段的平均縱坡度不應大于5.5%。(本起事故路段坡長7公里,平均縱坡度為5.7%)
《公路工程技術標準》JTGB01-2014條文說明,當單一縱坡的長度超過表中規定值,或者路段平均縱坡度較大時,應通過能力驗算,論證設置供大型車輛上坡的爬坡車道。連續長、陡坡下坡路段,應結合交通安全評價論證設置避險車道。
該路段沒有設計緊急避險車道和降溫池。外地駕駛員,一旦遭遇制動熱衰退,往往是無計可施,沒有補救措施,只能聽天由命。
設置緊急避險車道和降溫池的位置至關重要。設置的靠近坡頂位置,沒能起到作用。設置靠近坡底,還沒到避險車道,怕是車輛已經失控,事故已經發生。
長下坡道路預防制動熱衰退事故,除設計緊急避險車道和降溫池外,還有一種方法就是“丟卒保帥”。在車輛下坡行車道路邊開挖排水渠,排水渠的寬度和深度要適中。
一旦車輛制動發生熱衰退,駕駛員可以先把掛車右側車輪駛進排水渠,利用排水渠邊楞和車體底盤硬接觸的摩擦力來降低車速,最終實現安全停車。
這樣雖然損壞車,丟掉所謂的“卒”,但能保障人身安全這個“帥”。兩害相遇取其輕,車毀了可以再掙,人沒了就是青山不在,一切都成浮云。
今年全國交警部門,自上而下開展交通事故預防“減量控大”活動。其中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提升工程工作中,最重要一條就是推進道路交通安全隱患排查治理。
要求交警部門,定期開展公路事故多發點段、突出安全隱患點段、團霧多發路段排查,通報相關部門。
交警在日常事故處理中發現同一條道路,頻繁發生交通事故,并且事故原因都基本相同,說明該條道路存在隱患,要及時通報給公路部門。
兩部門應聯手,對隱患路段進行安全評估,討論最佳治理方案,健全、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設施、標志、標牌,切實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文/卡家號:薛曉宗)
劉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