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們平??偸菚fSUV,SUV,但到底什么是SUV?它是如何發展來的呢?今天老司機捎你一程,聊聊SUV的前世今生。
在過去,小型客車一般只分為兩類:越野車和轎車。
越野車勁大,能爬坡,能涉水,更能跑爛路,但是顛屁股,一圈跑下來,車沒事,人卻快散架了。
轎車正好相反,坐進去舒服,跑起來穩當,但它吃不了苦,一旦路況太差,跑不多遠就會趴窩。
1963年,Jeep汽車推出了第一款家用SUV——Jeep Wagoneer 大切諾基
如何尋找一個交叉點,將二者融合起來,揚其長避其短,制造出一輛跑起來像轎車一樣舒適,同時又能跋山涉水的全能旅行車,最愛自駕旅行的美國人便開始琢磨這個事情了。
再后來,便有了今天人人耳熟能詳的SUV。
1935年 雪佛蘭Carryall Sububran
SUV是Sport Utility Vehicle的縮寫,意思是運動型多功能車。這種車動力強、越野性好,同時又有寬敞舒適及良好的載物和載客功能,所以有人說,SUV是轎車與越野車的混血后裔,有著豪華轎車的舒適精細,又有著越野車的狂野本性。
世界上第一輛SUV,有人說是威利斯吉普,有人說是雪佛蘭,還有人說是切諾基,不管誰說得對,反正都是美國制造的。
美國的汽車工業在全球始終都是領先的,早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很多美國家庭就擁有了汽車。但由于當時高速公路還沒普及,一出了市區,便到處都是崎嶇不平的鄉村道路,這對于底盤低的轎車來說會有一定的損傷,舒適性也很差。
美國威利斯吉普車,由于其車身構造于大梁之上,穩定、抗震、抗拉比其他車輛都要強大,所以美國人外出度假,就會用吉普車把他們的旅行房車拖著,把他們的釣魚快艇和心愛的哈雷摩托也放上去,或者干脆把三廂車的行李箱拉直,改為車體的一部分,再增加一排座椅加大載貨量,這樣一家老小就可以穿州過省地去完成他們的假日長途旅行。
這種由Station Wagon(旅行車)和Jeep(吉普)混合而成的乘用車,經過了30多年的演變,終于在20世紀80年代中葉定型為SUV。
SUV底盤高,馬力大,多是四輪驅動,越野性能好,一般小轎車開不上去的山路山坡,SUV可以上去,一般小轎車跑不動的海邊沙灘,SUV可以暢通無阻。
美國人喜歡玩,經常在SUV的頂上放幾輛自行車、滑雪板、滑水板、沖浪板,甚至還有鍋碗瓢勺、帳篷睡袋等野營用品。到了地方,停下車來,要么騎自行車跑幾圈,要么去山上滑雪、去水里沖浪,怎么高興怎么來。
1967年,美國的汽車
每當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美國的公路上,跑著一輛車頂上頂著一大堆東西的汽車,一家老小三五口,坐在車里有說有笑,便好生羨慕,覺得能開上這樣的汽車,才叫生活。
中國最早的私家車,應該是“大頭鞋”菲亞特126P。這款車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以易貨貿易方式從波蘭進口,當時的售價為九千多元。這個價格在今天看來很便宜,但在當時,絕大多數家庭也只能是想一想,只有極少數“萬元戶”才能買得起。
再后來,社會經濟有所發展,人們的腰包漸漸鼓起來,一汽大眾捷達、上海大眾桑塔納和武漢神龍富康等“老三樣”,便成了大多數家庭的第一輛汽車。
與美國人成熟的汽車文化不一樣,這一時期中國人買車、用車仍屬于家庭車的范疇,大多數的用車場景還是以城市道路為主,上班下班,接老婆送孩子,順便去菜市場買一把大蔥兩棵大白菜。那時候,大街小巷跑的都是小轎車,而且最好是三廂車。
SUV進入中國家庭,是十多年前才有的事兒。
很多人把2003年稱作中國的“SUV元年”,正是從那一年開始,中國消費者開始接受“SUV” 的理念,并且以成倍的增速迅速成為汽車市場的新寵兒。
不過呢,那個時候的SUV,多以低端產品為主,其典型特點就是皮卡加蓋的車身、五十鈴Rodeo的底盤以及豐田的491發動機。
長城汽車便是在那時候打下SUV江山的,長城引進日本豐田Hilux Surf的技術,打造了一款叫“塞弗”的經濟型SUV,相比于那些低端皮卡加蓋打造而來的產品,塞弗的質量和性能都會穩定很多。
即便如此,當時的人們對SUV的評價是;“城里開不省油,城外開越不了野”,總結起來就是干啥啥不行。
那為啥SUV一直供不應求,一直是汽車市場增長的主力軍呢?
從2007年以來,SUV每年均以高于乘用車市場總體的速度快速增長;2014年,銷量突破480萬輛;2016年SUV市場占有率達到32.4%,相比2015年暴漲了44.6%,而轎車市場卻只有43.4%。
隨后的SUV市場雖然也都經歷過震蕩,但基本保持著向上的趨勢,這讓我們覺得SUV車型似乎從來都沒有愁過銷路,人們對它總是情有獨鐘。
高高在上的坐姿,比肩轎車的舒適性,超大的駕乘空間,加上威猛的造型,這應該是絕大多數人偏愛SUV的原因。
透過現象看本質,其實這是中國消費者還處于汽車文化的入門階段,汽車市場不成熟而給了SUV發展的契機。
簡單來說,那個時期購買SUV的人們,無非有幾個典型特征:一是有錢,二是有閑,三是不想買當時已經爛大街的轎車,追求個性。一句話,很中產。
也就是說,SUV這樣的車型從中國開始走紅,就代表了一種城市中產階層好面子愛攀比的消費心態,也有一種特立獨行的味道在里面,既能照顧家庭日常出行,又能在閑暇時間像美國佬那樣翻山越嶺跑爛路去郊外度假旅行,也算得是一種實用消費心理和精神層面的雙重滿足。
如今,隨著人們對車輛乘坐品質的要求,尤其是二胎三胎的放開,中國車市又要進入到一個新的“SUV元年”,即以大空間為賣點的6/7座SUV車型,已經成為了新的市場熱門車型。
隨著汽車領域消費升級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勢必會帶來6/7座車型的需求。
一款優秀的大空間車型既要能負責家庭親友出行,又要兼具商務接待能力,才能獲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
問界M7
目前符合要求的的高端車型有別克品牌的GL8、雷克薩斯威爾法、豐田埃爾法、理想的理想L9,還有即將上市的AITO 問界M7,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你覺得一臺6/7座SUV車型需要具備怎樣的素質才能獲得更多家庭的選擇?
中國人的消費心理,說穿了,無非就兩點:一要面子,二要里子。既要像個樣子拿得出手,唬得住別人,又要物美價廉皮實耐用,對得住自己的錢包。
就SUV車來說,除了“大空間” “高通過性” “視野開闊” “外觀新潮”之外,能不能省油,成為了人們首要的購車因素。
因為SUV車的確確是個“油老虎”。它要跋山涉水跑爛路,它要在極端環境下保證通過性,因此車身更重、更牢固,同時動力也需要更強,再加上四驅系統本身就要比兩驅的車型費油,往往踩不了幾腳油門,半個月工資就沒了。
但是目前大部分6/7座SUV多為燃油車型,國內的油價一直在保持上漲的趨勢,油價小數點后的每一個細微變動,都意味著每個月要為開車多花費幾百,甚至上千元,所以很多消費者會選擇混動車型來緩解這一問題。
油車省心但油價高,電車省錢但續航不定令人心焦。如何解決這個兩難的問題?增程式車型便應運而生了。
增程式電動汽車是指在純電動汽車基礎上,增加一個內燃機給動力電池充電或直接驅動電機增加續航里程,從而克服純電動汽車行駛里程短的電動汽車。
基于6/7座需求,目前市場流行的增程式車型有理想的理想one和AITO 問界M7。
AITO問界M7搭載專為增程系統打造的1.5T四缸發動機,通過采用極限壓縮比、超高EGR率以及深度米勒燃燒技術,打造專用增程動力,可實現1L油16公里超高續航,相較傳統四驅燃油車提升60%。增程器只服務于發電,可始終工作在最優經濟工況。據官方數據顯示,AITO問界M7后驅版本能夠在滿油滿電的情況下,實現WLTC工況續航1070公里。
AITO問界M7還配備了節能、舒適、運動、個性化共4種駕駛模式,純電、燃油和自動3種能耗模式可調,能靈活適應各種駕駛狀況,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即便是在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無人地帶,中途無動力補給,也不用太擔憂,極大地拓展了車輛的出行場景,更自由,也更經濟。
從舒適性和燃油經濟性的角度出發,AITO問界M7的硬核實力可謂有目共睹,而且1000+km的續航表現讓里程焦慮不再是問題,豐富的駕駛模式滿足多樣化的用車場景,可以說它在擁有SUV駕駛樂趣的同時,還兼顧了MPV的出行感受。
另外,華為全面賦能的AITO問界M7,具備全生態的智能座艙、大型MPV的空間、五星級的安全防護,還有媲美大沙發的座椅,甚至第三排乘客都能乘坐很舒服不會有暈車感,令人對其刮目相看,無論家庭用車還是商務用車都非常適合,值得期待和購買。(張文平)
金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