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產權交易、資產重組、產權抵質押等資產業務日益增多,而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日趨緊密,技術市場的發展逐年壯大,更是催生了技術資產的評估需求,例如我們在評估實務中就會經常遇到專利資產的評估業務。專利資產是指專利權人擁有或控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產權交易、資產重組、產權抵質押等資產業務日益增多,而科技與經濟的結合日趨緊密,技術市場的發展逐年壯大,更是催生了技術資產的評估需求,例如我們在評估實務中就會經常遇到專利資產的評估業務。
專利資產是指專利權人擁有或控制的,能持續發揮作用并且能帶來經濟利益的專利權益。從定義上分析有三個關鍵詞:擁有或控制、持續發揮作用、帶來經濟利益,評估中也會圍繞這些關鍵詞收集資料和展開分析。那么專利資產在評估中具體應該關注哪些問題呢?根據我的執業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評估前了解評估對象和評估目的
評估前了解評估對象和評估目的感覺是句多余的話,但在專利評估中還是很重要的。根據專利資產的特殊性,不僅產權持有者自己可以使用,還可以許可他人使用,那么對一項專利所持有的是所有權還是使用權就很重要了,因為以出資和質押為目的的經濟行為只能是所有權。如果評估前期經了解評估對象只是專利使用權,經濟行為又是出資或質押,就可以直接跟客戶溝通退回該項目,無需浪費人力物力。所以前期判斷評估對象和評估目的的匹配性應該是專利評估的第一關。
二、判斷擁有或控制
判斷擁有或控制就是收集和確認專利資產權屬的過程,具體應收集的資料和注意事項包括以下幾方面:
1
所有專利評估首先要收集專利證書,申請受理通知書、授權書等,核對產權人與申報是否相符,如果專利證書顯示是多人共有,還需要其他人書面授權;了解專利所處階段是已申報、實質審查還是已授權,因為所處階段不同,其價值也差別很大;分別專利的種類是發明專利、實用新型還是外觀專利,從而大致判斷各專利的價值重要程度;
2
收集專利繳費憑證,主要是查看專利權人是否按時繳納專利年費,因為漏繳專利年費可能導致專利被撤銷。雖然法律規定有恢復程序,但麻煩太多。如果真的評估一項漏繳年費的專利,則評估中須將恢復費用合理估計并扣除;
3
收集專利登記簿副本,專利登記簿是國家知識產權局進行專利權屬登記的賬簿,專利的變更、許可、質押等行為都會登記在冊,便于我們確認基準日的專利權屬。《專利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也明確規定,以出資、質押、訴訟為目的的專利資產評估業務應當要求委托方提交專利登記簿副本;
4
收集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專利檢索報告是指通過對現有技術進行檢索,反映檢索結果的文件。由于實用新型在專利申請階段沒有強制要求進行專利檢索,如果不進行專利檢索報告的核實,有可能存在被評估專利由于新穎性遭到破壞而被宣告無效的風險。《專利資產評估指導意見》也明確規定,以出資、質押、訴訟為目的的專利資產評估業務應當要求提供實用新型專利檢索報告。
三、判斷持續發揮經濟作用的期限
發明專利的法律保護年限為20年,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為10年,這只是法律保護的年限,并非持續發揮經濟作用的年限,判斷持續發揮經濟作用的期限我認為要從兩個時間點和一個時間段來說明:
1
經濟作用開始的時間,開始的時間是指專利在對應產品中開始發揮經濟作用的時間,一項專利從申請到授權要經歷2-3年時間,獲得授權后也不是馬上就可以發揮經濟作用,有些專利還處在試驗成功階段或中試階段,離投資量產還需要一段時間,所以預測發揮作用并產生收益不能從法律保護的專利申請日開始,而是從專利實際發揮經濟作用的時間開始;
2
確定剩余發揮經濟作用期限,一般采取專利技術的經濟壽命與法定使用年限孰短的辦法來確定剩余經濟年限,亦即剩余發揮經濟作用期限,發揮經濟作用期限越長其價值越大,一般正常作用期內都會持續發揮經濟作用,而不會偶然一次或幾次發揮作用;
3
經濟作用結束的時間,結束的時間是指更先進的替代技術或產品可能出現的時間,這個時間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根據專利本身的先進性、研發的難易程度和行業市場的發展速度等可以做出大致判斷,專利更新換代時間一般在5-8年,因此,發揮作用期限往往會大大短于法律保護年限。
四、分析獲利能力
分析獲利能力,即判斷專利在發揮作用的過程中是否能為產權持有人帶來經濟利益。并非所有的專利都具有獲利能力,比如過期和撤銷的專利,已不能通過法律保護獲得利益;比如沒有經濟價值的專利,可能因為市場上沒有受眾而無法帶來經濟利益。
除以上情形外,專利的“權利要求書”質量也會對專利獲利能力產生較大影響,如果專利權人在申請專利時把并不重要的實施例子作為主權項寫入權利要求書的某項獨立權利要求中,則無論該專利可能的應用范圍多么廣闊,其權利保護范圍已大大縮小,從而專利獲利能力也相應降低。
還有一個判斷點就是了解專利在市場上是否存在被侵權行為,因為沒有市場效益的專利一般不會成為侵權的目標,相反,如果被評估專利存在被侵權行為就一定具有獲利能力。
五、測算中注意辨識被評估專利帶來的收入
評估測算中,我們都會具體分析專利在產品中的應用情況,評估實務中有些產品用到單一專利,有些產品卻是用到多個專利,甚至還有其他知識產權,這時候我們應當要求委托方根據評估對象的具體情況和評估目的將被評估專利資產與其他知識產權資產進行合理的分離。
現實中經常遇到一個產品應用多個專利或知識產權資產的時候,很難清晰區分哪一部分收入對應哪個專利,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企業充分了解、分析專利的內涵、應用、市場前景、優劣勢等信息,然后對每項專利在產品中的重要程度給出合理的權重,這里要強調的是一定要給產品中用到的所有專利和其他知識產權資產認真評判后分別確定權重,總合計100%,這樣我們在測算中才容易判斷被評估專利權重的高低,是否合理。當然,我們還需要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根據我們掌握的資料判斷其是否真正合理,認為不夠客觀合理的權重還要做出適當調整,而不是拿來就用。
在調整好權重以后,將預測的產品收入乘以被評估專利在產品中的權重,計算出來的才是被評估專利帶來的收入。
六、現場勘查了解專利產品
專利評估不同于其他實物資產,需要現場盤點、狀況核查等程序,但也不是說不需要現場勘察,拿到專利證書和企業預測就可以直接做報告。
要想客觀評估專利的價值,不僅要取得和分析所有相關的文件、文字資料,我們還需要了解專利的實際應用情況,即專利產品。當然,我們不需要盤點產品的數量,也不需要判斷產品盈虧毀損,但是我們需要了解生產過程,所用設備,生產能力,人員物資配備,生產成本,生產的難易程度,被模仿或超越的可能性,產品的具體樣式,以及所用原材料的供給情況等等,這些都需要在現場查看了解。
以上所述為生產型企業,數據型企業看不到生產車間,看不到產品,看不到原材料,也不意味著不需要現場核查。這類企業我們可以現場查看企業的規模,服務器數量,研發人員數量,辦公環境,數據產品場景應用的現場演示,以及近年完成項目的視頻資料等,總之,要窮盡一切方法對被評估專利及專利產品進行全方位了解。
七、市場分析資料的收集
專利評估中市場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只有了解了市場發展前景才能合理判斷專利是否有市場,以及專利在市場中的價值。
市場分析一般情況下首先要求企業提供,因為企業研發一項專利的前提一定是對市場做了調研,只有充分了解市場,發現商機,才會投資這個領域的研究,因此企業會收集更專業的多角度的市場資料。
當然,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不夠專業的研發團隊,提供不了系統的市場調研報告,這時候我們盡量在網絡上搜索查找相關資料,如果有行業協會或歸屬部門的,盡量找協會網站、公眾號,收集他們行業的總結報告、市場展望等資料。
八、現場訪談的重點
現場訪談是專利評估中的必要程序,因為除了文字資料以外很多信息都要從訪談中了解、梳理。訪談的主要人員及內容重點包括:
1
總經理,總經理一般是大而全的介紹,除了介紹企業主營業務、主創團隊、主要榮譽、主要業績外,還會對未來做出展望,這時候需要在介紹中涉及主要研發團隊和專利的時候對我們認為重要的部分補充提問,以初步了解;
2
財務人員,財務人員的訪談跟后期預測有很大關系,我們需要了解歷史銷售情況,未來預期銷售情況,成本核算情況等,并對其介紹的一些關鍵數據適時提出要求補充相關依據資料。這里需要強調的是上面提到的專利權重千萬不要訪談財務人員,因為他們往往會站在評估目的的角度進行非理性判斷,從而影響我們的后期判斷;
3
技術人員,技術人員的訪談主要了解專利的形成過程、先進程度、研發難度、投入成本大小、后期保護措施、研發人員結構等,從專業角度客觀判斷專利權重,填寫多維度評定專利的《專家評價表》;
4
銷售人員,銷售人員的訪談側重于對市場的調查了解和專利產品的銷售,包括行業歷史成長情況,行業未來發展預期,銷售團隊組成,銷售網絡分布,市場對專利產品的接受度,專利產品的優劣勢,專利產品在市場中的份額,結算方式,具體營銷方案及未來3-5年營銷計劃等。
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每個訪談對象最好分開訪談,便于他們從自己工作的角度客觀反應訪談問題,而不至于互相影響。
以上是我在專利評估中的一點心得,重點在于細節的關注,而非全面總結,評估實踐中還需大家不斷發現問題,共同研究,不斷進步。
作者|李筱璐
衡立泰評估所
何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