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6月份開始,生豬市場并沒有迎來反彈上漲,反而豬價一跌再跌,即便是端午也沒有救得了豬市。而如今的大豬出欄持續加快,生豬已經“破7入6”,這再次增加了豬農的焦慮。01、豬價狂跌不止想當初年初時豬價16元一斤,很多豬農認為價格低了,硬是不愿意賣
從6月份開始,生豬市場并沒有迎來反彈上漲,反而豬價一跌再跌,即便是端午也沒有救得了豬市。而如今的大豬出欄持續加快,生豬已經“破7入6”,這再次增加了豬農的焦慮。
01、豬價狂跌不止
想當初年初時豬價16元一斤,很多豬農認為價格低了,硬是不愿意賣,然而年后豬價“一瀉千里”,行情持續低迷中,如今豬價已跌到6-7元一斤。即便是如此,行情依舊沒有趨穩的跡象,不少豬農無奈:當初2000元購買的仔豬,如今養到300斤才賣了1800元,這找誰說理去?
不過如今市場迎來了一個利好消息,發改委發布了“三級預警機制”,為的就是避免生豬價格過低,讓豬農們都能有穩定的收益。
很多豬農聽了后拍手叫好,他們也在等待政策“發威”,然而這幾天雨水降臨,按理說收豬難度大,行情應該穩定,誰知還是繼續下滑,這該咋辦?
從今天的豬價來看,均價為14.04元/kg,比起昨日則是跌了0.37元/kg,也就是說只差一腳就跌到了6元大關。從監測數據來看,豬價累計跌了0.1-0.6元,其中東北跌幅為0.3-0.6元,報價為12.9-13.3元/kg。
華北跌了0.1-0.5元,報價為13.1-13.9元/kg;西北跌了0.2-0.6元,行情為12-13.9元/kg,新疆、甘肅已進入12元大關;西南跌了0.2-0.4元,豬價為13-13.6元/kg。
南方地區,因生豬的持續出欄,再加上市場的需求減少,豬價回落幅度也很大。華東地區跌了0.4-0.5元,報價為13.6-15.3元/kg;華中跌幅為0.3-0.6元,報價為13.7-14.1元/kg;華南跌了0.2-0.5元,其中兩廣為14.7-15元/kg。
02、屠企虧損
除了生豬下跌,豬肉市場也不例外,如今的批發均價為23.16元/kg,年內累計跌了51%,如今北方不少地方豬肉零售已降至10元,可以說吃肉自由了,特別是東北地區,當地的生豬已跌到6元左右,豬農一頭豬要虧上500-600元。
然而,豬肉降價的同時,銷量并沒有趕上去,畢竟如今的天氣炎熱,大家的購買熱情偏低,市場持續疲軟。很多人以為屠企是豬價下跌的罪魁禍首,其實并不然,目前白條豬均價已跌至19.21元/kg,比起年內跌了27.85元/kg,跌幅為59.2%。
這一串數據足以表明,屠企不僅沒從中獲利,反而虧損不少。目前“毛白價差”為5.17元/kg,通常8-10元才盈利,也就是說多數屠企虧損很大。
此次的生豬下滑,說到底是產能迎來了恢復,且進口的豬肉量大增,結果市場“缺豬不缺肉”,月均豬肉供應量超550萬噸,正常年份也才500萬噸,再加上消費低迷,豬價自然是迎來大跌。
當然,支撐豬價下跌的主因其實是“牛豬”存欄量偏多,3-4月份時不少投機者趁機抄底,以12-14元的高價購買90-110公斤的中豬,計劃喂上1-2個月再出手,誰知5月至今行情一直大跌,這些人一頭豬虧了1500元以上。
即便如此,牛豬還沒有耗盡,壓欄情況較多,想要豬價痛快上漲,還需要將前期積壓的牛豬出欄,這樣才能讓豬市迎來逆轉。有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南方的大豬偏多,預計有3成,7月中旬牛豬或出欄完畢,到時候豬價仍然有上漲的可能。
03、仔豬成了拖油瓶
前不久,官方出臺了“三級預警系統”,一旦豬糧比跌破6:1就會觸動預警,并由國家和地方托市收儲,避免豬肉過剩豬價大跌,農民的利益受損,緩解豬肉過剩局面,穩定豬價。
正是基于這一政策,有一些投機者又在蠢蠢欲動,這些人篤定認為,接下來豬價將迎來反彈上漲,其拐點就在第三季度,如果在此時趁機補欄,那不就可以大賺一筆?
與此同時,仔豬價格大跌,普遍跌到了500-600元一頭,低價區才400元一頭,要知道年初時一頭仔豬可是賣出了1500-2000元一頭,很多人正是仔豬補欄成本太高才虧本的,如今仔豬價格持續下滑,已成為豬企的“拖油瓶”,賣也賣不出去。
當然,400-600元是官方報價,民間更是早已跌到了200-300元一頭,回歸正常水平。筆者鄰居6月初賣了一批仔豬,一頭才不過100元。
也就是說,如今補欄可大大減少養豬成本,再等到第三季度豬價上漲,這樣就可大賺一筆,真的如此嗎?
筆者認為其實此想法不太現實,畢竟后期行情就算上漲,漲幅也十分有限,同時飼料成本大漲50%,想要有利可圖還得減少飼料成本,大家千萬別盲目。
張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