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年,預混料電商在行業內吵得很火,從媒體到企業,不少人擼起袖子要分電商的羹,然而幾年過去了,預混料行業并未被顛覆,成氣候的預混料電商也未出現,什么原因?產品貴從來不是問題克林頓有一句名言:笨蛋,問題的關鍵是經濟。我想說的是,笨蛋,問題的關鍵
近年, 預混料電商在行業內吵得很火,從媒體到企業,不少人擼起袖子要分電商的羹,然而幾年過去了,預混料行業并未被顛覆,成氣候的預混料電商也未出現,什么原因?
產品貴從來不是問題
克林頓有一句名言:笨蛋,問題的關鍵是經濟。
我想說的是,笨蛋,問題的關鍵不在價格。
做預混料電商的企業,通常拿價格去吸引養殖戶,然而便宜就是省錢嗎?
對于快消品,同樣的產品質量下,便宜就等于省錢。預混料這樣的生產資料就要復雜多了,哪怕是同樣的產品質量,價格高的也可能更受歡迎。如果我能讓養豬人的母豬一年多提供兩頭豬,使其經營水平大幅提升,為其發展提供金融支持,價格高又算什么?
偉嘉、大北農、正大的預混料為什么市場接受度高?行業內有些經銷商的年銷量很大,有的超過上千噸,他們為什么不自己生產或者干脆電商?因為他們清楚,產品重要,服務體系更重要;產品貴不是問題,最終多賺錢才是根本。
消費者不是笨蛋。寶馬很貴,開的人越來越多,夏利很便宜,已經被淘汰了。諾基亞很實惠,已經倒閉了,蘋果手機貴吧,用蘋果的人越來越多。為什么?因為客戶買的永遠不是便宜,是產品價值。
眼睛只盯住價格的養豬人,不是一個好的養豬人。
只拿價格說事的預混料電商,不是一個好電商。
預混料電商的矛與盾
預混料電商其實是尷尬的,因為他們經常要用自己的矛刺自己的盾。
一方面要拿價格吸引人,一方面又要說價值高,一派既要價格低,又要價值高的姿勢,弱暴了。
一方面說賣得是高價值,一方面除了提供產品其他基本做不了。
一方面明明知道產品貴,養殖戶可能更受益,一方面還要抨擊產品高定價損害了養殖戶利益。
尤其是定價高的電商面對價格更低的競爭對手時,當說出我的價格貴是因為比你的更有價值時,你是不是有些醉了?
……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矛盾?
一是定價策略出了問題。你搞預混料市場是為了賺錢還是圈市場?沒有想明白。不同的選擇,玩法不同。既要賺錢,又要圈市場,難度不比中國隊在世界杯上奪冠低。另外,如果賺錢的碰見圈市場的,這樣的“自己人”龍虎斗也是蠻有意思的事。
二是客戶定位出了問題。電商也需要精準的客戶定位,抨擊大北農然后接收其客戶,想法是好,但蠻搞笑。你有沒有見過小米抨擊蘋果去搶果粉?或是寶來去搶寶馬的擁甭?產品和用戶是分級的,選錯對象,被人笑話事小,使錯了勁誤了企業發展事大。
三是傳播策略出了問題。策劃事件,進行傳播,這沒什么好說的,問題是該如何借勢?比如抨擊他人的產品更貴,難道用高價產品的養殖戶都是笨蛋?這樣的邏輯很混蛋,電商不是解放軍,用高價產品的養殖戶也不是被洗腦,事實上,這個養殖群體往往是行業內發展最快、最有活力和競爭力的,是行業內高智商的一群,他們的選擇,即便不推崇,也要尊重。
一直認為,借勢這種事,踩人是可以的,關鍵是要踩對,邏輯要能圓上,不然非但沒有踩上人,反會閃了腰。
四是實力不濟。生意不是誰都能做的,電商更是如此。玩電商的很多,牛B的也就淘寶、京東那幾個。矮窮挫的農牧行業搞電商,制約因素更多。今天的產業電商玩法,要有錢,要有人,在產業鏈上有優勢地位,路才會很寬。目前的預混料電商,一些事情上有心無力,很大一個原因就是實力上出了問題。
什么樣的養殖戶適合電商
養殖戶沒有不想節約飼料成本的,預混料電商因此很快成了業內熱議的話題,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什么樣的養殖戶適合電商?
一、這個養殖戶是生產水平很高的,不需要技術領域的服務。
二、這個養殖戶的發展需求不強烈,不需要金融方面的服務。
三、這個養殖戶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強,不需要背靠老大好乘涼的。
這樣的養殖戶其實不多,一方面,這說明預混料電商現在的空間不大。另一方面,也說明發展的潛力不小。
現在有一些預混料電商,只講優點,不講缺點,抓住低價不放,拼命的鼓動養殖戶用它的電商產品,卻很少講自己的產品是什么,自己能為產品做什么,自己的產品適合哪些養殖戶,只計小賬,不算大賬,神馬節奏?
拒絕忽悠,讓信息對稱起來,預混料電商要呵護新的商業形態。
如何看預混料電商的未來?
2006年,我寫過一篇文章《預混料企業需要盡快轉型》,主要觀點是預混料產業有天花板,要想做大做強,必須盡快轉型。回到今天來看,那些及時轉型的預混料企業發展迅猛,有的已經成為行業的巨無霸,比如大北農、禾豐,大北農轉的更徹底,原來是最大的預混料企業,現在已經不說自己是飼料企業了,要做高科技、互聯網化、類金融的現代農業綜合服務商。
預混料產業的天花板現在很明顯,已經告別了發展黃金期,在這樣大的格局下,單就預混料電商而言,是沒有太大想象空間的。但作為一種新的商業形態,也有一定的商業機會,當前還沒有大佬介入預混料電商,這是小玩家們的機會,抓好時間差,用對的方法把產品不賺錢的賣出去,盡快搶占市場,才是重中之重。
張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