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看上去這個養老金好像是太少了,在一定程度上,同那些一線城市的低保金差不多。例如上海,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1160元,對城鄉低保家庭中的16周歲(含16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每人每月1510元。但是如果仔細算賬,發現其實繳納社保,一點
看上去這個養老金好像是太少了,在一定程度上,同那些一線城市的低保金差不多。例如上海,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1160元,對城鄉低保家庭中的16周歲(含16周歲)以下未成年人每人每月1510元。但是如果仔細算賬,發現其實繳納社保,一點也不虧,這位婆婆還是物超所值的,社保繳納得好。
算一算,1500元的養老金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我們從養老金的公式中得知,養老金的計算基數是以當地月平均工資為標準的,如果自己本地的工資標準基數過低,那么計算出來的養老金也非常少。我國各地的月平均工資標準差距相對比較大,在不少地方只有2000多元,但是在某些一線城市可能都已經達到了5500元以上。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測試一下,假如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為4000元,靈繳費標準就是平均工資,勞動時間達到30年以上,但是實際繳納社保的年時間只有25年。那么此時:
基本賬戶養老金=4000(1十100%)÷2ⅹ25x1%=1000元
那么在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中,一般來說個人賬戶部分比例為40%。那么我們可以計算出每月如果去交社保,那么每月繳納社保的金額為:4000*20%=800元,其中個人賬戶入金為800*40%=320元。25年為9.6萬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9.6萬元÷139=690元
這樣算下來,如果按照水平繳納,那么每個月能領到養老金有1690元,如果其中有部分時候基數繳納低的,或者社保繳納期限內有中斷時間的,那么肯定領到的養老金額肯定會更少一些。1500元也是正常的。
查一查,低養老金的引發原因,主要就是4點造成:
為什么會有這么低的養老金呢?引發的原因按照社保規定,其實主要就是4個原因:
1.勞動者生活的地方處于社會平均工資比較低的區域。未來隨著全國統籌社保的推進,有可能會出現全國平均工資,那么地區差異會彌補一些。
2.自己選擇的繳費的基數太低。有些勞動者。是靈活就業者,繳納靈活就業社保,每年都去繳納最低的基數(60%的正常基數),最終算出來的養老金確實不高。
3.自己斷繳時間多,累計社保繳費的年限太少。現在不少人認為繳夠15年后,那么就可以領取養老金了,就可以不繳了。但是沒想到由于社保中斷,最終繳費年限可能只有最基礎的15年或者稍微多一些,造成養老金計算太低。
4.工作階段,沒有意識漏掉社保繳費。在近來社保觀念被普及之前,很多人在工作時真的只拿工資,沒有繳納社保,企業也沒有給交社保。所以即使算起來有30多年工齡,但是有效社保時間確實很短。
再次提醒大家,一定不要認為社保繳納15年就不再要求或不再堅持繳納社保了。在勞動者工作期間一定要繳納社保。如果失業,也要爭取以靈活就業人士去繳納社保,即使繳費基數按照最低的基數來繳納,那也要延長社保的累計繳納時間。
不要怕,現在才領取1500元,仔細算賺大了!
如果仔細想,這1500元養老金是現在可以領取的,不意味著未來也這么多啊。每個月的養老金在未來會隨著養老金的上調而逐漸增加。即使靜態計算,那么每個月的養老金1500元,一年是1.8萬元,基本上7年就將近領取了13萬元。女性50歲就退休了,也就是說57歲的時候就已經將自己繳納過的社保費用全部領回來了。現在我國女性平均壽命近80歲,這樣算是不是覺得也不虧呢?
未來養老金還會隨著經濟發展的水平、本地月平均工資的變化以及本地物價的水平進行向上調整呢。現在每個月領取1500元,并不表明終身每月也這么一點錢。過去這17年連漲之后,很多退休老人的養老金不就早就翻倍了嗎?最少都快2500了,全國平均在3000元了。
另外,社保參保25年,不僅僅是繳納的是養老保險還有醫療保險,退休之后可以享受終身的免費醫療報銷待遇,這才是最大的福利。人的歲數越大,生大病的幾率可能性也越多。未來近30年可以享受的醫療報銷金額,可能遠遠要高于參保的13萬元的繳納額。
這個案例才是一個正面的積極的案例,讓大家清晰地看到,參保了25年,整個社保繳納金額13萬,現在每個月不但能領上1500元的養老金,而且還可以得到終身的免費醫療報銷待遇。什么樣的商業保險,什么樣的投資能比得上這樣的回報呢?
金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