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是現代農業生產手段之一,可以提升農戶勞動效率,減少生產成本,升級生產質量。本文介紹了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包括機械化整地、機械化播種、機械化田間管理、機械化病蟲草害防治及機械化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今后技術推廣與應用
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是現代農業生產手段之一,可以提升農戶勞動效率,減少生產成本,升級生產質量。本文介紹了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包括機械化整地、機械化播種、機械化田間管理、機械化病蟲草害防治及機械化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今后技術推廣與應用提供參考。玉米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是指在種植中應用現代農機具開展作業,從而提升土地肥力,優化生態環境。全程機械化是玉米產業發展的總體趨勢,能夠在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的基礎上減少勞動成本,實現農業集約化生產,優化農業生產條件,提升糧食生產的綜合性能,實現農業增效、糧食增產、農民增收。
吉林省地處我國東北地區中部,全省面積18.74 hm2,占全國土地面積的2%,處于北溫帶區域,接近亞寒帶,因而具有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濕潤、雨熱同步、晝夜溫差大,同時熱、光、風資源十分豐富,土地肥沃、地勢平坦,較適合一年一季作物的生長,是較為適宜的玉米種植環境,能夠促進玉米的穩產與高產。借助機械化生產技術能夠對玉米種植進行精細化管理,實現增產增收效果。加強玉米全程機械化生產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對于玉米生產工作意義較大,可以保證農業的持續穩定發展、糧食安全、農民增收。因此,建議在整地、播種、管理、收獲過程中融入機械化工作,加強技術的先進性、科技性,實現農藝與農機的充分結合,為玉米機械化生產提供廣闊的應用前景。
1、機械化整地
玉米的健康生長與優質的土壤環境息息相關,通過精心耕作可以疏通土壤、優化地力條件、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率、清除草害,保證玉米種子的良好萌發。傳統種植工作容易使土壤遭遇嚴重的水蝕、風蝕問題,減少土壤水分使其干旱。使用機械化整地工藝能夠突出保護性耕作特點,如聯合機械化耕作、少耕、免耕等。其中,聯合耕作是一次性開展多種田間操作形式,其中包含滅茬、深松、起壟等,可以提升工作效率,降低機械進田次數;免耕是在具有上茬殘留作物的土地上直接播種,或者在處理殘茬后直接播種;少耕是降低土壤的耕地次數,減少耕作的強度,通過局部耕作、以耙代耕、免中耕的方式進行種植。當前整地工作的機械類型較多,一種是利用圓盤耙、松土除草機、齒耙在土壤的表層進行耕作,另一種則是通過圓盤犁對土壤整體進行機械化耕作。
2、機械化播種
機械化播種工作能夠保證玉米的“一播全苗”,實現作物種植的高產與穩產。應用并推廣精量播種工藝,需要均勻布局玉米植株間距,提升田間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干物質的積累,滿足增產目標。因此,種植者在播種時可以圍繞播種量、播種時間、播種深度等方面考慮。一是播種量。一般播種量決定單位面積玉米植株數量,在設置播種量時需要結合土壤條件、種子發芽狀況、栽植密度等要素,完成均勻播種。二是播種時間。播種時間會直接影響玉米種子的出苗率、玉米植株的發育狀態和產量。若播種時間較早,由于土壤溫度較低,種子的出苗率較低,病害發生概率較高;若播種時間過晚,會使玉米作物貪青晚熟,遇到霜降氣候極易導致作物減產。三是種植深度。玉米種子的發芽率與種植深度相關,種植深度應結合土壤類型與水分條件確定,如果種植土壤是白漿土,播種深度應控制在3~4 cm之間;若種植土壤是風沙土,則播種深度需要控制在5~6 cm之間。四是播種形式。在玉米生產中常見的播種方式包含穴播、免耕播種、精量播種等,需要按照本地的栽植習慣,在播種后完成鎮壓,保證土壤的緊密性,提升種子的萌發率。
3、機械化田間管理
玉米的種植密度對于作物生長與生產影響較大,大部分品種的種植密度在7.9萬~9.1萬株/hm2之間,株型收斂的密度在6.9萬~8.1萬株/hm2之間。一般玉米的農田生產密度不高,而對于玉米高產種植田需要采用高密度機械種植方式。中耕能夠為玉米追肥操作提供優質的土壤環境,提升其蓄水性,減少雜草,提升土壤溫度,并不會對玉米造成傷害。生產過程中通過在作物的根系上培土,避免黏土、鏟草問題,而種植深度應滿足農藝需求,并避免漏耕問題。
4、機械化病蟲草害防治
由于玉米的品質與產量極易受到病蟲害的影響,若想實現玉米的穩產與高產,需要使用機械工具完成統防統治。田間雜草較多不利于玉米自身生長發育,因此需要科學除草,結合除草機規范操作進行工作。
5、機械化收獲
品種特點、氣候條件、收獲習慣均會對玉米生產造成影響,當前我國玉米種植的目標為摘穗,不會采用直接脫粒的形式。因此,有必要使用機械化收獲工藝完成摘穗、清選、集果工作。應用機械化收獲技術首先需要明確時間,適期收獲可以極大程度地增加玉米籽粒量,提升其品質與產量。我國大部分玉米在蠟熟后期收獲最佳,同時應控制機械收獲中玉米籽粒損失率低于2%、果穗損失率小于3%、籽粒破碎粒小于1%、留茬高度小于10 cm、秸稈還田時切碎合格率大于85%。我國常見的玉米收獲機械主要包括背負式與自走式,雖然二者工作原理相同,但是動力源截然不同,背負式設備成本較低,能夠與拖拉機配套使用,但相較于自走式專業性、操控性較差,因而應結合實際情況選擇設備。
綜上所述,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本文對大家有所幫助。僅供各位相關工作人員參考學習,如果大家有更專業的知識愿意分享,留言即可!也希望大家可以幫忙,轉發、點贊、關注一下筆者,謝謝!
何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