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每當我們談論到華為時,很多網友表示:心痛華為。的確,華為不管是在芯片、5G和手機等領域都取得了傲人的成績,正當華為在繼續壯大的時候,美國突然修改規則,致使華為在各個領域都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
一個企業正常的衰敗,我們可以接受,但如果通過一國之力來打壓,我們咽不下這口氣。
從世界第一,到世界第六,僅僅過了6個月時間。2020年上半年,華為手機的出貨量超越三星來到了世界第一的位置。由于芯片的制裁,今年2月份,華為手機出貨量僅排在第六的位置,市場占有率降到4%。
華為方面也明確表示,手機業務未來仍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那么華為是不是就此倒下去了?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僅憑這三點,華為依然是最牛的民營企業。
我們每一部4G手機都要向高通上繳專利費,因為在4G時代,高通掌握了大量的4G專利。而專利收費也成為高通的主要收入來源。
隨著5G時代的到來,華為在5G方面的優勢開始凸顯出來,因為掌握了大量5G通訊專利,以至于5G網絡標準制定都繞不過華為,美國不得不允許美國企業與華為合作參與制定5G標準。
華為已經表示,將會向手機等廠商收取5G專利費用,目前已經在與三星、蘋果進行協商,最高收取不超過2.5美元的費用。
現在每年手機出貨量在10億臺,假如每一臺收取2美元的專利費,那么一年也會有20億美元的收入。華為的專利授權費遠遠低于高通,可以說是動了高通的“奶酪”,這也是為什么美國要打壓華為的原因之一。
2019年我國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1334億元。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達到689億元,相比2018年增長57.6%,預計2020-2022年仍將處于快速增長階段,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2300億元。
2020年第四季度,華為云發展迅猛,以17%的市場份額,實現了對騰訊云的反超,位居云服務市場第二位置。這也是繼智能手機受制后,云服務市場成為華為重要賽道之一。
華為云在服務器管理維護、安全、性價比等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尤其是在硬件方面優勢比較大。將來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透過云端輸出,將使全社會向數字化轉型。
假如華為真的放棄了手機業務,那么鴻蒙系統是不是就無用武之地了?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鴻蒙系統,最初設計出來就是為物聯網設備服務的,只是后來不得已才兼容手機系統。
2021年華為計劃在4億臺設備上部署鴻蒙系統,其中有一半是物聯網設備,包括日用家電、可穿戴設備等等。
最新版本的鴻蒙系統中,超級入口已經出現,這意味著,任何物聯網設備都可以接入鴻蒙。未來,將人、設備、場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用最合適的設備提供最佳的場景體驗。
目前,已經有大量設備接入或者是計劃接入鴻蒙系統。華為已經與美的,九陽,老板等頭部廠商達成合作,將很快發布搭載鴻蒙系統的家電產品。
在我看來,還有一個重要的場景很適合鴻蒙系統,那就是線下場景。目前,國內很多大型工廠都開始向“智能工廠”轉型,但所有的手持設備用的都是安卓、蘋果或者Windows CE系統。如果能拿下這一塊市場,將會帶動華為更多的產業鏈。
雖然說華為目前很艱難,但也僅限于手機、高端芯片領域等幾個領域,在其他新型領域依然是強大的存在。而在老本行,華為幾乎處于無敵狀態,常年排在世界第一位。
所以說僅憑這3個新型領域,華為依然是最強的民營企業。你們怎么看,歡迎留言討論~
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