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如果說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央大殿,那么寶塔就是一座寺院的標志,沒有寶塔的寺院不是完美的寺院。古城蘇州的寺院非常多,因此保存下來的古塔也不少,雖然不信佛,但由于經常旅游,因此也對古建筑有濃厚的興趣,來看看以園林和水鄉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
如果說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中央大殿,那么寶塔就是一座寺院的標志,沒有寶塔的寺院不是完美的寺院。
古城蘇州的寺院非常多,因此保存下來的古塔也不少,雖然不信佛,但由于經常旅游,因此也對古建筑有濃厚的興趣,來看看以園林和水鄉而聞名的蘇州有多少古塔吧。
1.報恩寺塔
報恩寺塔位于蘇州古城北面,緊鄰人民路和古運河,報恩寺始建于三國東吳赤烏年間,為東吳大帝孫權報乳母哺育之恩所建;到南北朝南梁時期,始建報恩寺塔,俗稱“北寺塔”,蘇州話“不是塔”,塔高9層76米,是蘇州古城里最顯眼的一處地標。
北寺塔
原先北寺塔可以登塔參觀,在塔頂可以俯瞰整個蘇州古城,可惜自從2015年重新休整之后,北寺塔不再開放登塔,出于文物保護,當地政府規定古城區內所有建筑不得高于24米,相當于北寺塔的三層。因此在蘇州參觀園林不會被外邊的現代建筑煞了風景,在東面的拙政園內,“借景北寺塔”也是游客必打卡的地方。
2.瑞光塔
在蘇州古城區,北有北寺塔,南有瑞光塔, 瑞光塔始建于三國東吳赤烏十年(公元247年),為東吳大帝孫權報母親養育之恩所建,在當時叫做“報恩塔”,也是蘇州最早的佛塔。瑞光塔所在之處原為“瑞光禪院”,可惜早在晚清時期就毀于太平天國戰火,僅有這座瑞光塔保存至今。
如今瑞光禪院的大殿早已不復存在,瑞光塔成為了今天盤門景區內的重要標志,塔高43 米,7層8面,和吳門橋、盤門城墻并稱為“盤門三景”,瑞光塔內通道狹窄,最高只能上到第三層,但也足夠俯瞰盤門景區全貌。
1978年,瑞光塔內發現了國寶級文物真珠舍利寶幢,這是用珍珠等七寶連綴起來的,專門用于存放舍利,制作與北宋年間,是一件極為珍貴的佛教藝術品,現為蘇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過大多時候展覽的都是復制品,真品只有在特定的時候才會展出。
3.雙塔
雙塔在當地也稱“姑嫂塔”,位于蘇州古城中部鳳凰街的定慧寺巷內,始建于北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兩座塔外觀幾乎一模一樣,7層33米,相距也僅有20米左右,雙塔所在的位置是始建于唐朝咸通二年(公元861年)的般若院,到了五代吳越時期改名羅漢院,同樣是在晚清年間毀于太平天國戰火。
羅漢院被焚毀后僅存遺址,只有雙塔保存至今。關于雙塔的建筑方式,一直為建筑學家津津樂道,因為兩座塔距離這么近,對地基的要求非常高,那時的技術是怎樣讓這兩座塔屹立千年而不倒的,至今還是個謎。
4.虎丘塔
要說蘇州哪座古塔名氣最大,那一定是虎丘塔了,宋朝大文豪蘇東坡有云“到蘇州不來虎丘,乃憾事也”,虎丘塔名為云巖寺塔,位于蘇州閶門外山塘街最西端的虎丘山上,始建于五代后周時期顯德六年(公元959年),自明代起由于地基原因,虎丘塔開始向西北傾斜,塔頂中心偏離底層中心2.3米,斜度2゜40’,但始終沒有倒塌,被稱之“東方比薩斜塔”。
虎丘塔歷史上曾遭遇7次火災,最后一次火災是在1860年,燒得只剩下塔芯,也就是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虎丘塔從上一次維護是在2015年,給地基和塔身進行了加固。加固后的虎丘塔古風猶存,塔七層八面,現高47.7米。塔內出土的五代越窯青瓷蓮花碗,現為蘇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5.多寶佛塔
多寶佛塔位于蘇州城西木瀆鎮靈巖山上靈巖寺內,也稱作靈巖塔,始建于始建于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在靈巖山腳下,也能很清楚地看到靈巖塔。靈巖塔高34米,七級八面,明朝萬歷年間遭遇雷擊,被焚后僅存磚塔塔身。
如今的靈巖塔是在1989年重新修復,仿宋風格,恢復了靈巖塔的全貌,如果登上塔頂,無限風光盡收眼底,向東可眺望蘇州城區,向西可眺望煙波浩渺的太湖。遺憾的是去過很多次,始終沒有看到開放。靈巖塔所在的靈巖寺是一處沒有被商業化侵蝕的地方,門票始終是象征性地收1元,也從來沒有旅游團來這,因為導游沒有油水可撈。
6.普明塔
這座塔很多人都看過,但是知道叫普明塔的人不多,但是說到寒山寺,就沒有人不知道了,普明塔正是位于寒山寺內的一座佛塔,寒山寺始建于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建時,正是以這座塔的名字命名-妙利普明塔院,直至唐貞觀年間才改名為寒山寺。
早在元朝末年,普明塔就毀于戰火,此后一直沒有重建。如今的普明塔重建于1993年,歷時兩年竣工,寶塔高42.2米,仿唐木結構,四方五層,猶有大唐遺風,是寒山寺內重要的標志性建筑。
7.楞伽塔
眾所周知,虎丘塔號稱“東方比薩斜塔”,然而在蘇州吳中區石湖湖畔的上方山上也有一座斜塔-楞(léng)伽(qié)塔,楞伽塔始建于隋朝大業四年(公元608年),重建于宋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
如今的楞伽塔是明朝崇禎十三年重修,塔高7層23米,在楞伽塔的旁邊,可以俯瞰整片石湖的秀美風光。其實觀賞楞伽塔最好的位置是在石湖景區,漫步在石湖的游步道上,沿途都可以看到上方山頂的楞伽塔和另一座山頭的彌勒佛遙相呼應。
8.華嚴塔
華嚴塔位于吳江區松陵鎮的垂虹橋遺址公園中,始建于北宋元祜四年,塔高七層十三丈,由于呈四面方形,故俗稱“方塔”。華嚴塔歷史上多次毀于戰火,又多次重建,最近一次損毀是在清朝光緒年間,直至宣統二年完全崩圯殆盡,此后很長一段時間,華嚴塔都消失在人們的視野,僅存于記憶中。
如今的華嚴塔是2004年5月重建,仍為磚木結構,2005年9月完工,仿宋朝方塔的風格,塔高7層51.3米,造型頗具古典特色,與垂虹橋遺址公園融合在一起,成為吳江區亮眼的地標。
9.慈云塔
在吳江區的震澤古鎮,沿途一直都能看到這座慈云塔,據《吳江縣志》記載,慈云塔始建于三國東吳赤烏年間(不知道那個時期孫權經歷了什么,這么愛建廟建塔),六面五級,磚木結構,高 38.44米。慈云塔所在的慈云禪寺同樣沒有逃過晚清咸豐年間的戰火,唯獨慈云塔保留了下來。
慈云塔最近一次大修是在1982年,此后慈云寺廟門和大雄寶殿也都相繼重建,在震澤古鎮的頔(dí)塘河畔,慈云塔和單拱石橋禹跡橋呈現在同一幅畫面里,形成了“橋光塔影”這道亮麗的景觀。
蘇州的古塔其實還有很多,你還知道有哪些古塔,歡迎評論區留言。
金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