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有一個魔性的表情包你肯定見過。表情包里的小動物叫做土撥鼠。在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土撥鼠曾經風靡于人類的寵物市場,特別是在美國,一只土撥鼠可以賣到200美金,平均每年有2萬只土撥鼠經寵物店賣到各地美國人的家里。但就在21世紀初,發生了一個離
有一個魔性的表情包你肯定見過。
表情包里的小動物叫做土撥鼠。在上個世紀90年代后期,土撥鼠曾經風靡于人類的寵物市場,特別是在美國,一只土撥鼠可以賣到200美金,平均每年有2萬只土撥鼠經寵物店賣到各地美國人的家里。
但就在21世紀初,發生了一個離奇的事件,事后美國寵物市場上的 “明星” 土撥鼠徹底消失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個有關人類命運的科學事件。
美國疫情悄悄走來
時間回到2003年,在美國的印地安納州,小女孩夏安一覺醒來,發現臉上長滿了青春痘,這對于一個6歲的小女孩來說,有點異常。
夏安的母親譚美細心地照看著女兒,發現這些失控的青春痘,不僅臉上有,手臂和身體的其它部位也都出現了。
幾個小時之后,母親譚美和父親阿奇也長出了類似的痘包。
阿奇感覺不對勁,于是這一家三口趕往了醫院。
當地的醫生發現夏安一家都出現了相同的病癥,初步判斷他們是患上了相同的疾病,并且還是一種傳播力極強的傳染病。
為安全起見,夏安一家三口馬上被轉移到了隔離病房,醫生和護士也穿上了全套的防護裝備。
在隔離病房里,夏安持續發著高燒,在體內開始長出了膿包,呼吸也出現了困難。在入院三天之后,夏安陷入了昏迷,當地的醫生面對突如其來的嚴重病情,束手無策。
而在同一時間,位于隔壁不遠處的威斯康星州,一個名字同樣叫做夏安的小女孩,也出現了一模一樣的癥狀,臉上的膿包就像失控的青春痘。
醫生們開始采集樣本進行病原體的檢測,小孩常見的水痘首先被排除了。
隨后,越來越多的相同病例被送到了醫院,當地的醫護人員這才意識到,大規模的疫情很可能就要爆發了。
正當美國的醫護人員憂心忡忡時,病原體的最終檢測結果出來了,結果顯示夏安等病例感染的是相同的一種痘科病毒。
在先前的醫學研究已經發現,痘科病毒的種類有很多,像牛痘、駱駝痘、浣熊痘都屬于這一科。
慶幸的是,科學家還發現,絕大多數的痘科病毒對人體的危害并不大,最多是起一個水泡就完事了。
但是別忘了,在痘科病毒的家族里,曾經出現過一種殺人如麻的大魔王,那就是天花病毒。
天花病毒感染人類的歷史超過了5000年,僅在20世紀,大魔王就奪走了5億多的生命,是人類迄今為止遇到過殺傷力最強大的病毒。
而從目前發現的病例來看,夏安她們的病癥跟天花的病癥又極為相似,這樣的結果一出來,美國的整個醫療界陷入了更大的恐慌。
雖然世衛組織在1980年就宣告了自然感染的天花瘟疫已經被人類徹底消滅,但誰也沒法保證天花病毒不會卷土重來。
而更加令人擔憂的是,出生于1980年之后的美國人,基本上沒有接種過天花疫苗,如果天花病毒真的來了,很多民眾是沒有任何抵抗力的。
面對這種擔憂,印地安納州的醫護人員必須要疾速驗明痘科病毒的真身。
隨后,樣本被專機送往了美國的CDC疾病控制中心。
經過連夜的檢測,美國CDC的專家發現樣本中的病原體并非天花病毒,而是天花病毒的近親:猴痘病毒。
這個猴痘病毒又是何方神圣?作為大魔王的近親,它的殺傷力又處于哪個級別呢?故事還得從多年前的一個科學實驗來說起。
猴痘病毒來歷
時間回到1958年,在丹麥哥本哈根的一個實驗室里,病毒學家馮·馬格努斯(von Magnus)正在研發一種小兒麻痹癥的疫苗,疫苗試驗需要用到一種食蟹獼猴作為動物模型。
當年夏天的某個早上,馬格努斯發現實驗室里飼養的一群食蟹獼猴表現出了不尋常的騷動。
其中的一些猴子長出了水泡,之后水泡迅速蔓延,30多只猴子都患上了同樣的癥狀。
病毒學家的直覺告訴馬格努斯,這些猴子很可能是感染了某種病原體。
于是,馬格努斯提取了患病猴子的組織樣本進行檢測實驗,最后,一種前所未見的病毒,從猴腎的組織細胞中被成功地分離了出來,馬格努斯把它命名為:猴痘病毒。
猴子染上這種病毒所表現出的癥狀,跟人類患上天花的癥狀很類似,所幸的是,當時這些猴子身上的猴痘病毒并沒有傳染給人類。
直到12年之后,猴痘病毒才開啟了入侵人類身體的征程。
1970年,在非洲的剛果民主共和國(原扎伊爾)境內,一位9歲多的小男孩出現了類似天花的癥狀,這讓當地的醫護人員一下子緊張了起來。
原因是兩年前的1968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就向世衛組織提交了報告,證明他們已經完成了大規模的疫苗接種,從此消滅了天花。
而如今再次發現類似天花的病例,這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打擊。
后來,經過進一步的診斷,確診了小男孩感染的并非天花病毒,而是12年前在丹麥發現的猴痘病毒。
幸運的是,小男孩的發病只是散發病例,在當時并沒有造成疫情的擴散。
但是,科學家發現猴痘病毒非常地聰明,它們一直以來都默默地潛伏在非洲大陸的一些嚙齒類的動物身上,比如松鼠,老鼠,土撥鼠,還有猴子這些靈長類動物,都是猴痘病毒最喜愛的宿主。
一旦非洲兄弟接觸或者食用了猴痘病毒感染的動物,疫情很可能就會爆發。
根據世衛組織的報道,自1970年以來,已經有超過10個非洲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尼日利亞、科特迪瓦、利比里亞、塞拉利昂、加蓬和南蘇丹)出現過人類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例。
這些病例的發生主要集中在中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 其中在1996到1997年,剛果地區爆發了較大規模的一次疫情,當時一共有511個確診病例。
而針對這一次大規模的疫情爆發,美國CDC曾經派出了研究人員前往非洲,調查猴痘病毒的傳染力和傳播模式。
研究人員發現猴痘病毒在人群間的傳播力并不高,致死率雖然最高可達到10%,但也遠沒有天花病毒30%致死率那樣的強烈。
而且猴痘病毒幾十年來只在非洲大陸傳播,對于遠在地球另一端的美國幾乎不存在威脅。
但是,誰也沒有料到,7年后的2003年,在美國的中西部爆發了猴痘病毒的疫情。
在短短的四周時間內,美國境內一共有71例的猴痘病例被確診,還有更多的密接者和疑似病例在監察與隔離當中。
要知道,自從2001年發生911事件之后,美國人對于恐怖襲擊一直都是心有余悸,特別是利用生物武器的恐怖襲擊,是美國人最為擔憂的。
而這一次,在美洲大陸首次出現了猴痘病毒的爆發,這使得美國民眾瞬間變得恐慌起來。
遠在非洲的猴痘病毒怎么會出現在美洲大陸?病毒是通過什么樣的途徑傳播到美國人身上的?病毒的源頭又藏在哪里?還有多少潛伏者沒有被發現?
當時的這些問題都是美國醫療界面臨的巨大挑戰。
溯源緝毒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尋找出病毒源頭,砍斷傳播路徑,避免疫情的進一步爆發,是美國人首先要做的。
基于先前的科學研究,猴痘病毒的宿主很可能是某一種嚙齒類或者靈長類的動物。
美國CDC的研究人員開始對1號和2號病例的家庭進行詳細的調查詢問,最后發現1號病例的小女孩夏安,曾經被一只土撥鼠咬傷了手指,而這只土撥鼠隔天就死掉了。
同樣的,2號病例的夏安,也曾在幾天前接觸過寵物市場里的一只土撥鼠。
研究人員經過對土撥鼠的采樣檢測,基本鎖定了猴痘病毒的宿主,原來是這種喜歡跳起來嚇人的小動物。
但是,讓CDC的專家感到奇怪的是,兩個病例所接觸的病毒宿主并不是同一只土撥鼠。
這只能說明,在兩只土撥鼠的上游,還有其它的源頭宿主。
美國CDC的研究人員隨后來到印地安納州的寵物店,經過層層的調查,最終他們發現這些土撥鼠都來自于同一個寵物批發商。
而這個批發商的總部 就在首發病例的隔壁州:伊利諾伊州。
CDC的專家有理由相信,猴痘病毒的源頭宿主就藏在這個批發商的寵物里。
于是,研究人員來到了伊利諾伊州。
批發商的總部讓研究人員感到很迷惑,因為這個總部實際上是一處民宅。而研究人員剛進門,眼前所看到的景象則讓他們迷上加迷。
在批發商的家里,堆滿了各種各樣的奇葩動物,這些動物大部分都來自于其它國家。
野生的動物被當地民眾活捉之后,就輾轉運送到了美國,而更為可怕的是,這些動物大部分都沒有經過出入境的免疫檢驗。
面對這個危機重重的民間動物園,CDC的研究人員立馬穿上了防護服,他們急需在這么多的動物里找到猴痘病毒的源頭宿主。
但是批發商這里一共有數百只動物,想要從中找到真正的病毒宿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根據所有動物的清單,研究人員先是篩選出來批發商最近有賣出的寵物,接著又篩選出來猴痘病毒有可能的宿主動物,兩份清單放在一起對比,最終研究人員發現了最有可能的猴痘病毒源頭宿主:一只岡比亞大鼠。
批發商透露,這只大鼠正是從非洲進口來到美國,在運輸過程中,它跟一些土撥鼠關在一起。
經過進一步的病毒檢驗,研究人員證實了這只岡比亞大鼠的確感染了猴痘病毒,很有可能大鼠在非洲的時候就已經感染了,只是在運輸過程中還處于潛伏期沒來得及發病。
找到源頭宿主總算讓美國CDC的研究人員松了一口氣,但是,接下來批發商的一張運輸清單,又瞬間讓美國人頭痛了起來。
在批發商提供的運輸清單上顯示,這只源頭宿主的大鼠,曾經跟800多只動物被關在同一個運輸柜里。
也就是說,有800多只動物可能都感染了猴痘病毒,而它們大部分已經在不久前被賣到了美國各地的寵物店里,寵物店也可能已經把其中的一些動物賣到了不同的美國家庭里。
為了避免更大規模的疫情爆發,美國CDC的研究人員必須逐層溯源找回800多只動物并且做出銷毀處理。
特別是嚙齒類里的鼠輩,一旦逃到野外,以它們瘋狂的繁殖能力,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攜帶猴痘病毒蔓延到整個美洲大陸。
難以想象啊,一只非洲來的大鼠,讓美國各地的醫療隊都出動了。
除了及時找回這些寵物,CDC的專家們還謹慎地監視了一年多的時間,一旦發現有猴痘病例,就要立刻采取行動切斷傳播源。
回顧完當年爆發的猴痘疫情,雖然沒有造成死亡病例和更大規模的擴散,但從中也凸顯了美國人在寵物進口檢疫上的紕漏。
在猴痘疫情之后,寵物市場上的土撥鼠被列為禁運動物,美國人的寵物 “明星” 就此隕落。
實際上,都市的圈養生活對于任何的野生動物來說,都只是人類一廂情愿的愛心。
或許,只有那些擁有一片大草原的人,才有資格把野生動物當作寵物。你說呢?
我是生物圈阿龍,感謝你的耐心閱讀!關注我,不錯過精彩的生命科學和故事,咱們后會有期。
說明:為保護病人隱私,文中的病例姓名均為化名。
本文的視頻版可在:西瓜視頻、抖音和Youtube上觀看,帳號:生物圈阿龍。
參考文獻和資料
金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