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報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證券,李超、商力、敖翀)一、硬質合金刀具——實現機床功能的核心部件刀具:機床加工的核心部件刀具是機床加工的“牙齒”,其中刀片是需要定期更換的核心耗材。刀具是機械制造中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又稱切削工具,任何規格類型的金
(報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證券,李超、商力、敖翀)
一、硬質合金刀具——實現機床功能的核心部件
刀具:機床加工的核心部件
刀具是機床加工的“牙齒”,其中刀片是需要定期更換的核心耗材。刀具是機械制造中 用于切削加工的工具,又稱切削工具,任何規格類型的金屬切削機床,都必須依靠刀具才 能發揮作用,所以刀具也被稱為工業的“牙齒”,刀具的質量直接影響工件材料的加工精度、 質量和效率。刀具一般由刀柄、刀桿(或刀盤)和刀片組成,其中刀片作為金屬切削過程 中的核心部件,是需要定期更換的耗材。
刀具通過車削、銑削和鉆削三種加工切削方式來實現不同的工藝。其中,車削通常用 于回轉類零件的加工,應用于通用機械、汽車、軌道交通、精密軸承、高端衛浴、石油化 工等;銑削通常用于平面、曲面等零件的加工,應用于精密模具、能源裝備等;鉆削通常 用于孔加工,應用于工程機械、新能源等。三種加工方式中,車削與銑削占比較高。
刀具材料:硬質合金刀具因兼具硬度和韌性而具備主導地位
按照刀片使用的材料分類,主要分為工具鋼、硬質合金、陶瓷、超硬材料四類刀具。 刀具的材料性能包含硬度和沖擊韌性,一般而言硬度越高,沖擊韌性越差,通常要根據刀 具的具體應用領域平衡其硬度和韌性。硬質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在全球切削刀 具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2019 年占比達 63%。
硬質合金刀具產業鏈:處在中游的關鍵節點,不乏全產業鏈布局的公司
硬質合金刀具處在鎢產業鏈的最下游,占整體中國鎢消費的 50%。硬質合金的材料包 括碳化鎢、鈷粉、鉭鈮固溶體等,其上游主要為對應原材料的生產商。根據中國鎢業協會 的數據,2020 年中國鎢消費的 50%在硬質合金刀具領域。以中鎢高新、廈門鎢業為代表 的公司,擁有從鎢精礦、APT、碳化鎢、到硬質合金刀具的全產業鏈布局。
硬質合金刀具的終端應用廣泛,涉及十余個下游行業。硬質合金刀具應用領域分布廣泛,主要集中在汽車和摩托 車、機床工具、通用機械、模具、工程機械五個領域,2018 年占比分別為 20.9%、18.1%、 15.0%、7.4%、6.8%,占比合計近 70%。
二、需求分析:制造業復蘇與升級是增長的主要動力
全球刀具市場穩步增長,國內刀具市場增速較快
在疫情前全球切削刀具消費量保持穩步增長趨勢。根據 QY Research 和山特維克的 數據,2016-2019 年全球切削刀具消費量分別為 331/340/349/350 億美元,其中 2019 年 山特維克、肯納、三菱、京瓷四家公司總營收全球份額占比 30%以上。根據上述四家公司 的營收和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數據,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我們推斷 2020 年全球刀具市 場規模為 300 億美元,同比-14.3%。
我們預計 2021-2025 年全球切削刀具市場復合增速為 5%。據山特維克的數據,2019 年全球切削刀具市場中刀具制造/刀具服務的市場規模分別為 210/140 億美元,以 2019 年 為基數,山特維克預計刀具制造/刀具服務將保持 2%和大于 10%的復合增速。我們預計全 球刀具市場將在 2021-2025 年維持 5%的復合增速,2025 年形成 469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
中國是全球切削刀具的第二大市場,市場規模在 400 億元左右。根據各行業協會的數 據,全球切削刀具的消費集中在歐洲、中國、日本和美國四地,2018 年合計市場份額接 近 60%,其中中國是全球第二大市場。根據歐科億的招股說明書,2010 年以來,以中國 為代表的亞洲刀具市場增長率排在全球刀具規模增長首位,是全球增長率的 2.5 倍, 2017-2019 年中國刀具市場的規模在 400 億元左右。
中國切削刀具市場規模從 2015 年見底逐步回升,增速遠超同期全球平均水平。 2005-2011 年,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中國切削刀具市場規模從 137 億元增長至 400 億元, 期間 CAGR 高達 19.6%。受國內投資增速放緩和需求結構調整影響,2012 年至 2016 年 市場規模主要集中在 312 億元至 345 億元的區間。隨著制造業轉型升級推動刀具消費市場 恢復性增長,2018 年切削刀具行業市場規模達到 421 億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其中 2016-2018 年 CAGR 為 14.3%,遠高于同期全球增速的 2.7%。2019 年受中美貿易摩擦 以及汽車等下游行業下行的影響,消費額下降至 393 億元。
短維度:全球制造業的持續復蘇抬升刀具市場景氣度
制造業復蘇抬升刀具市場景氣度。切削刀具是機械制造行業的基礎,切削加工約占整 個機械加工工作量的 90%。刀具下游涉及制造業的眾多細分領域,與國內制造業整體的發 展息息相關。隨著國內經濟常態化運行和工業出口恢復帶來的制造業高景氣,國內工業產 能利用率自 2020Q3 以來顯著高于歷史平均水平,工業企業利潤大幅增長。在順周期制造 業復蘇的時點下,刀具市場迎來廣闊的市場空間。
下游行業的資產負債表修復和投資擴大,工業耗材刀具的景氣度有望延續。中國/美國 /歐元區 PMI 指數分別連續 15/12/11 個月保持在榮枯線之上,隨著歐美發達國家的疫情逐 步控制和疫苗接種率的上升,全球經濟的復蘇有望持續。同時制造業高景氣度帶來刀具行 業下游汽車、模具等重點行業的資產負債表修復,進一步驅動相關投資擴大,作為工業耗 材刀具的景氣度有望延續。
長維度:制造業升級下,預計未來五年硬質刀具市場 CAGR 為 7.6%
1)機床市場轉型是高端刀具市場增長的重要動力:
金屬切削機床的保有量和產量均已見頂,但隨著效率提升下的單價抬升,機床整體的 產值仍維持在 1000 億以上規模。在單臺效率持續提升的背景和宏觀周期自 2011 年后下滑 的背景下,我國金屬切削機床的產量與保有量分別在 2014/2017 年達到高點后下行。但隨 著國產金屬切削機床高效化的趨勢持續,金屬切削機床的單價從 2000 年的 7.2 萬/臺提升 至 2020 年的 24.4 萬/臺,對應過去 20 年 CAGR 為 6.3%。在 2020 年金屬切削機床年產 量相比歷史高點下滑接近 50%的背景下,金屬切削機床產值仍維持在 1000 億以上的規模。
受十年替換周期的影響,未來五年金屬切削機床將迎來大規模的替換需求。隨著金屬 切削機床效率的不斷提升,以工控網的數據——機床的替換周期約為 10 年為測算基準, 自 2018 年開始金屬切削機床理論待替換數量超過年產量。2011-2016 年金屬切削機床產 量 478 萬臺、年均產量近 80 萬臺,在替換系數為 0.75 的假設下,我們預計 2021-2025 年金屬切削機床的替換需求合計可達 300 萬臺,年均 60 萬臺,相比 2018-2020 年 40 多 萬臺的產量將明顯提升,對應的總產值將突破 2014 年的高點,同時加速金屬切削機床升 級提效進程。
我國機床數控化率持續提升至 43.2%,但相比制造業強國的 60%以上仍有很大提升 空間。隨著我國制造業持續向自動化、智能化方向升級,數控機床優勢日益凸顯,顯著地 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的同時,能夠極大地降低人工成本。2012 到 2020 年,我國新增金屬 切削機床數控化率從 25.8%提升到 43.2%,相對于國際上制造強國機床數控化率 60%以上 的水平,我國機床數控化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機床市場轉型升級將帶動數控刀具需求大增。相比于普通機床使用傳統焊接刀片,數 控機床使用的是可轉位切削刀片(即數控刀片),在刀片磨損后,不必重磨、再次安裝后 才能繼續加工,而是能直接實現快速轉位和更換繼續加工。且由于數控機床要求刀具具有 高精確度與高穩定性,需要更換刀片的頻率更高,具備更大的潛在市場。目前在我國刀具 產品消費結構中,傳統焊接刀具和整體刀具仍占據較大比重,機床的數控化率提升將驅動 數控刀具的需求大幅增長。
2)刀具支出占比擁有較大增長空間:
我國刀具消費占機床消費的比重較低,擁有較大提升空間。我國連續多年機床消費量 居全球第一,但刀具消費水平偏低。德、美、日等制造強國注重現代數控機床和數控刀具 互相協調、平衡發展。根據華銳精密的招股說明書,每年的刀具消費占到切削機床消費的 50%以上。中國刀具消費占金屬切削機床產值的比重從 2012 年的 24.4%提升到 2019 年 的 36.3%,表明我國刀具消費在持續提質升級,但對比發達國家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終端用戶總成本中刀具費用占比也呈現上升趨勢,但占比較小,下游價格敏感性弱。2008 至 2018 年 的 十 年 間 , 刀 具 支 出 占 比 在 小 于 2% /2%-4%/ 大 于 4% 的 企 業 比 例 變 化 分 別 為 -17.8/+13.6/+4.2pct,同樣表明隨著國內終端用戶生產觀念進一步從“依靠廉價勞動力”向 “改進加工手段提高效率”進行轉變,我國刀具支出的占比將逐步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并 且由于刀具支出在終端用戶總成本中占比非常小,更換意愿不會明顯受到數控刀片單價高 的影響。
3)硬質合金滲透率仍在提升階段:
硬質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是全球應用最廣泛的刀具材料。刀具使用的材料 主要有工具鋼、硬質合金、陶瓷、超硬材料四類刀具。與高速鋼相比,硬質合金具有較高 的硬度、耐磨性和紅硬性,與陶瓷和超硬材料相比,硬質合金具有較高的韌性,因具備合 適的硬度、耐磨性和韌性,是使用最廣泛的硬質合金材料。2019 年 硬質合金在全球切削 刀具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占比達到 63%。
2019 年中國硬質合金刀具占比提升至 47.5%,我們預計 2025/2030 年滲透率為 55%/60%。截至 2018 年底,我國 機械加工行業使用硬質合金切削刀具占比達 53%。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 統計的其會員企業不同材料品種刀具的產值及占比情況,硬質合金刀具產值占比從 20153)硬質合金滲透率仍在提升階段: 硬質合金由于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能,是全球應用最廣泛的刀具材料。刀具使用的材料 主要有工具鋼、硬質合金、陶瓷、超硬材料四類刀具。與高速鋼相比,硬質合金具有較高 的硬度、耐磨性和紅硬性,與陶瓷和超硬材料相比,硬質合金具有較高的韌性,因具備合 適的硬度、耐磨性和韌性,是使用最廣泛的硬質合金材料。2019 年 硬質合金在全球切削 刀具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占比達到 63%。 2019 年中國硬質合金刀具占比提升至 47.5%,我們預計 2025/2030 年滲透率為 55%/60%。
在以下假設下:
1)機床替換周期一般為 10 年,考慮到金屬切削機床效率在不斷提升,假設機床更新 系數為 0.75(2018-2019 年的平均更新系數為 0.75,2020 年受全球疫情的影響而大幅下 滑),即如果 2012 年生產了 79.8 萬臺金屬切削機床,2022 年替換掉這些機床則需要 59.8 (=79.8*0.75)萬臺;
2)2000-2020 年,金屬切削機床單價增速 6%,假設 2022 年及以后的機床單價增速 有所下降,保持 3%的增速;
3)對比海外 50%以上占比,假設刀具消費占金屬切削機床消費比例按 1%逐年增長;
4)對比 2019 年全球 63%的滲透率,假設硬質合金刀具滲透率保持 1%的增速。我們預計 2020-2025 年中國刀具市場消費額 CAGR 為 5.6%,硬質合金刀具市場 CAGR 為 7.6%。
三、供給分析:供應格局分散,企業加速產能布局
原料端供應充足,毛利率維持穩定
中國是世界上鎢資源儲備最豐富的國家。根據 USGS 的數據,2019 年世界鎢礦儲量 約為 320 萬噸,其中中國鎢礦儲量 190 萬噸,占比近 60%;2010-2020 年中國鎢精礦產 量占全球產量比重都在 80%以上。國內碳化鎢生產企業眾多,如廈門鎢業、中鎢高新、江 西鎢業、翔鷺鎢業、章源鎢業等均是生產碳化鎢的大型生產廠家,供應量十分充足,自 2010 年以來年均凈出口量達 3720 噸。
冶煉環節產能過剩,硬質合金刀具產能的擴張不受原料限制。鎢精礦進入冶煉環節后, 從 APT 到鎢粉、碳化鎢、最終生成硬質合金,各環節產能利用率逐步提升,上游冶煉環節 產能明顯過剩,其中 APT 的產能利用率僅為 52.5%。長期來看,硬質合金刀具產能擴張 不會受到鎢產業鏈原料端的限制。
直接材料成本在硬質合金數控刀具成本中占比約為 40~50%,預計主要原料價格波動 較低。以華銳精密 2019 年數據為例,直接材料成本在硬質合金刀具成本中占比為 43.7%。 其中碳化鎢粉/鈷粉/鉭鈮固溶體分別占比 23.2%/2.9%/1.7%。碳化鎢粉占比較高,但價格 較為穩定,過去 5 年維持在 20~26 萬元/噸之間。鈷粉與鉭鈮固溶體占比較低,同時預計 未來價格會保持穩定,原因在于一方面鈷與鈮資源儲備豐富,供應端高度集中;另一方面 鈷的主要需求增量來自三元動力電池,存在可替代鎳;鈮主要應用于鋼鐵,存在可替代物 釩,替代性的元素壓制鈷、鈮價格的大幅上漲。
碳化鎢粉價格對毛利影響較大,鈷粉/鉭鈮固溶體價格對毛利率影響微弱。以華銳精密 2019 年數據為例,假設公司產品價格、人工成本和制造費用不變,分別按照碳化鎢粉、 鈷粉和鉭鈮固溶體采購價格 10%、20%、30%、50%的波動幅度,測算其對利潤總額的影 響。其中碳化鎢粉/鈷粉/鉭鈮固溶體的采購價格上升或下降 10%,分別對利潤總額的影響 是減少或增加 5.62%/0.68%/0.41%。
刀具企業對毛利率的控制能力較強,長期穩定在 40~50%之間。受以下因素影響,1) 下游客戶總成本中刀具成本占比較低,下游客戶刀具成本占總成本比例在 4%以下的企業占到總企業數的 77.8%, 下游客戶對刀片價格敏感度較低;2)刀具對于機床的加工效果起決定性因素,下游客戶 更加在意刀具的切削性能和使用壽命,性價比并非終端客戶最主要的考慮因素。刀具企業 一般能夠將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有效向下游傳導,對毛利率有較強的控制能力, 2017-2020 年中鎢高新、廈門鎢業、華銳精密和歐科億四家企業的數控刀具毛利率基本穩 定,處于 40%~50%的范圍內。
歐美保持絕對領先,國內格局分散
我國刀具行業的企業可以分為三個陣營,目前國內企業處在格局分散的第三陣營:
第一類是以山特維克、肯納金屬和伊斯卡為代表的歐美企業,種類豐富、價格較高, 以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為主,在高端應用市場占據絕對主導地位,三家合計全球銷售收入在 600 億元以上,占全球份額的近 30%;
第二類是以三菱、京瓷、特固克、克洛伊為代表的日韓企業,定位于提供通用性高、 穩定性好、具有性價比的產品,在我國的營收為 3-10 億元,價格略貴于國產刀具(~30%);
第三類是中國刀具企業,以 2019 年數據為基準測算,除中鎢高新、廈門鎢業、歐科 億具備 5 億以上的規模外,其他企業在我國的份額均小于 1%。小企業同質競爭下低端產 品較多,價格競爭激烈,但中鎢高新、廈門鎢業等龍頭企業在中高端產品逐步具備一定市 場空間。
國內突破技術瓶頸,企業加速搶占中高端市場
刀具行業技術繁復,可以分為設計、制造、應用三個環節。
在設計環節,需根據不同的加工材料、加工方式、使用用途等進行設計,其中的難點 在于如何設計出合適的功能性結構以滿足刀片加工中不同的斷屑要求。
在制造環節,以硬質合金刀具為例,核心技術主要有 4 個板塊:基體材料、槽型結構、 精密成型(包括壓制成型與燒結成型)和表面涂層。1)在合成基體材料環節,材料的溶 解或滲出難以檢測,要通過特定的工藝手段進行控制;2)在精密制造環節,由于產品在 燒結后體積會進行收縮,且不同部位形變量不一,使得形變精密控制成為核心難點,擠壓 成型時的沖力,燒結時的時間溫度都需要有嚴格的把控;3)在涂層環節,如何控制小到 納米級厚度的涂層的均勻性,保證多層涂層之間的粘合力以及微觀織構,都需要核心技術。
在應用環節,如何匹配刀片加工性能和材料性能同樣是產品達到預期效果的核心關鍵。 同時,4 個板塊涉及到的 20 多個環節需要高度匹配與融合,其程度對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 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材料性能與切削性能是衡量硬質合金數控刀具性能的主要指標。其中材料性能包含硬 度和沖擊韌性,一般情況下,兩者反向變動,需要在具體應用時根據需求在兩者中平衡取 舍;切削性能包含耐用度、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其中耐用度和效率越高越好,加工精度 越小越優。
在材料性能上,國產刀具部分產品已達到日韓及歐美典型刀具的水平。華銳精密 PVD 涂層刀片與日韓刀具相比在基體 硬度與韌度、涂層硬度方面相當;CVD 涂層刀片各方面性能與日韓、歐美刀具均相當。歐 科億不銹鋼加工 PVD 涂層數控刀片各項性能指標與日本三菱同類產品相當;因采取不同 的技術路線,鋼加工 CVD 涂層數控刀片相比泰珂洛硬度更強、但韌性更低,整體的綜合 性能相當。
在切削性能上,國產刀具已與日韓水平相當,距離歐美刀具仍有一定提升空間。歐科億不銹鋼加工產品 OP1215/鋼加工 產品 OC2115 分別與三菱 VP15TF/泰珂洛 T9125 產品切削力、磨損量相當,斷屑范圍一 致,表面粗糙度接近。華銳精密車削產品與泰珂洛切削性能相當;銑削產品與三菱切削性 能相當。但國產刀具在耐磨性能上相比歐美刀具仍有一定提升空間。
國內刀具行業龍頭廈門鎢業與中鎢高新技術處于國內頂尖水平,對應的平均單片價格 也為國內第一梯隊。廈門鎢業與中鎢高新擁有為多種應用場景提供整套解決方案的能力, 產品覆蓋航空航天、軍工、汽車等多個高端領域,是國內唯二涉足航空航天領域的刀具企 業。產品種類豐富,掌握眾多繁復生產配方,目前中鎢高新和廈門鎢業刀具產品種數有數 萬種,雖仍少于世界龍頭山特維克的近十萬種,但遠遠領先于國內其他刀具企業,且單片 價格高于行業平均水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其技術水平。
國內企業加速產能投放,拓展國內的中高端市場。國內企業在突破技術瓶頸后,在行 業高景氣度下迅速成長,加速產能布局。中鎢高新、歐科億和華銳精密均在 2020 年啟動 募集增發擴產數控刀具項目,廈門鎢業也利用自有資金進行擴產,國內龍頭公司均把握行 業的高景氣加速產能布局。我們預計 2020-2022 年中鎢高新/廈門鎢業/華銳精密/歐科億的 產能復合增速為 17.3%/22.5%/34.2%/28.2%。
三重門檻有助于刀具行業加速整合。刀具行業是技術、資金密集型行業,同時先入者 通過提前鎖定市場份額為后來者設置市場門檻,使得中小企業在競爭中難以存活。目前, 我國在刀具領域已成長出了一批較有優勢的龍頭企業,在技術上突破了瓶頸,在資金上擁 有相對雄厚的實力。此外,大企業更具規模效益,能夠獲得更厚的盈利空間。大企業一方 面通過增投新項目來擴大體量;另一方面通過收購兼并來擴大產能、豐富產品線。技術、 資金、市場門檻使得大型企業更具競爭優勢,從而加速行業整合進程。
隨著龍頭企業加速布局,預計 2022 年國產數控刀具 CR4 提升至 91.1%。在行業景氣 抬升、龍頭快速擴張和門檻限制進入的背景下,我們預計中鎢高新、廈門鎢業、歐科億、 華銳精密四家公司的數控刀片產量合計將從2020年的2.19億片增長至2022年3.55億片, 對應 CAGR 為 27.3%,顯著快于行業增速;國產數控刀具 CR4 也將從 2017 年的 76.0% 提升至 2022 年的 91.1%。
四、趨勢:進口替代加速推進,綜合解決方案為未來方向
進口替代加速推進,國產數控刀具未來五年 CAGR 料可達 20%
國產刀具加速進口替代,2019 年進口刀具份額下降至 34.6%。我國刀具行業起步較 晚,基礎薄弱。2015 年之前,隨著國內制造業發展對高端刀具的需求增加,進口刀具市 場份額整體呈現抬升趨勢。但隨著我國技術突破后高端刀具快速發展,國產高端刀具的市 場占比逐步增長,進口刀具市場份額從 2016 年的 37.2%下降到 2019 年的 34.6%,我國 數控刀具的自給能力在逐步增強。
疫情為國產替代發力帶來窗口期,國產硬質合金刀具的出口金額和單價在逐步接近進 口產品。目前國內刀具需求旺盛,疫情造成海外部分供應出現缺口,加上國內目前技術已 經突破瓶頸,國產刀具迎來替代的絕佳時機。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2021 年 1-4 月硬質合 金刀具的出口/進口金額比上升至 38.7%,出口/進口單價比上升至 16.8%,國產刀具的進 口替代和高端化進程在加速。
2018 年國產高端刀具市場規模 222 億元,其中 2/3 仍由進口高端刀具提供。根據中 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分會的數據,2018 年我國刀具總消費額 421 億元,其中進口刀 具 148 億元,假設進口刀具全部為高端數控刀具,進口額占高端刀具市場總消費額的 2/3, 保守估計我國高端刀具市場規模為 222 億元,占國內刀具市場的 52.7%。
預計 2030 年高端刀具的國產化率將達到 60-70%。根據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工具 分會的預測,未來國內高端刀具需求量將以每年 2%-4%的比例持續增加,2030 年高端刀 具國產化率將達到 60%-70%。據此推算 2030 年高端刀具市場規模為 282-355 億元,未 來 10 年 CAGR 為 7.1%-10.6%。
在以下假設下:
1) 硬質合金刀具的產值以需求部分的預測為基準;
2) 2020 年機床數控化率為 43.2%,對比海外制造業強國機床數控化率 60%以上的 水平,我們預計中國 2025 年數控化率 50%,2030 年數控化率 60%,數控化率 每年增長 2%。對應 2020 年硬質合金中數控刀片占比 54.3%,假設 2020-2025 年滲透率每年增長 1%,2025-2030 年滲透率每年增長 2%;
3) 2020 年國產數控刀片需求量占比 30%,假設 2030 年實現 60%的國產化率,2025 年實現 45%的國產化率,假設國產化率平均每年增長 3%;
4)考慮成本下降,假設國產數控刀片單價保持每年 1%的下降;考慮國產化率提升帶 來的進口刀片價格下降,假設整體數控刀片單價保持每年 2%的下降。
我們預計 2020-2025 年國產數控刀片的市場消費額 CAGR 為 20.2%,國產數控刀片 的需求量 CAGR 為 21.5%,其中 2020-2022 年的需求增速為 24.1%,大于 2020-2022 年 規劃的數控刀片新增項目對應的整體產量增速 21.6%,在眾多規劃項目投產的未來兩年, 數控刀片的整體供應量仍然緊缺,我們預計 2021-2022 年國產數控刀片缺口在 0.13/0.01 億片。
我們預計 2030 年國產數控刀片的需求空間可達 100 億元,是一個十年五倍空間的優 質賽道,對應 2025-2030 年國產數控刀片的市場消費額 CAGR 為 15.0%,國產數控刀片 的需求量 CAGR 為 16.2%。
山特維克成長之路,綜合解決方案為未來發展方向
山特維克通過持續的擴張運作與技術創新成長為世界龍頭。世界龍頭山特維克成立于 1862 年,總部位于瑞典,1901 年在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上市,目前擁有 37000 名員工。 山特維克創立之初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使用貝塞麥轉爐煉鋼法進行工業規模鋼鐵生產的 企業。公司通過持續不斷地擴張運作與技術升級發掘新的市場機遇,1943 年制造出世界 首款硬質合金刀具,1957 年開發出生產可轉位刀片的方法,1969 年首次在硬質合金上添 加涂層。公司目前業務包括制造與加工解決方案、采礦與巖石解決方案、巖石加工解決方 案、材料科技四大領域,均處于全球領先的位置,其中刀具業務穩居世界之首。
山特維克的刀具板塊在過去 20 年穩定增長,2019 年實現 411 億瑞典克朗的營業收入 和 83.8 億瑞典克朗的營業利潤。通過自身成長和外延并購,除 2009 年和 2020 年這類宏 觀環境波動的年份,山特維克的切削刀具板塊近 20 年維持 5%以上營收/凈利潤增速,保 持 20%以上的營業利潤率。2019 年實現 411 億瑞典克朗的營業收入和 83.8 億瑞典克朗的 營業利潤,全球的市場份額超過 10%。
山特維克的技術處于全球領先地位,能夠為多領域提供整套解決方案。山特維克通過 百年經驗積累與持續的技術創新擁有行業內絕對領先的技術水平,刀具子公司可樂滿目前 擁 1800 多項專利,每年還會增加 100-150 項新專利。山特維克刀具產品種類達到 6 萬多 種,能夠為航天、汽車、模具、醫療、石油天然氣、發電、風電等眾多領域提供全方位解 決方案。
刀具的綜合解決方案相比單一刀具制造具備更高的未來增速。以飛機整體解決方案為 例,其包含框架和結構部件、引擎兩大部分,其中框架和結構部件又包含機翼、機身、發 動機吊艙、起落架、后緣、前緣、尾翼、APU 八個結構,對于每個結構,山特維克都具有 成熟完整的解決方案。相比于單一的刀片刀具制造,與下游客戶直接接觸提供定制化的服 務具備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是山特維克相比日韓、中國刀具公司更為領先之處。山特維克 預計未來刀具的制造環節收入將維持 2%的增速,而刀具服務收入的增速可在 10%以上。
借鑒意義:完備領先的技術和綜合性的服務方案的良性循環是企業成長為巨頭的關鍵 核心。縱觀山特維克的發展歷程,連續的收購與體量擴張必然會有助于公司規模的增長。 但 1)產品端持續的學習先進技術與自主研發創新,具備龐大的刀具種類基礎;2)在眾多 技術儲備上實現與終端客戶的直接對接,形成完善的綜合性服務方案;3)通過與下游客 戶的直接對接,共同解決客戶的工藝問題,進一步提升產品端的技術先進性和競爭力,才 是支撐公司成長為世界龍頭的關鍵核心。
我國目前的刀具銷售方式以經銷為主,2018 年的直銷比例僅為 31.4%。2018 年 42%/17.1%/9.5%的刀具用戶會選擇通過經銷商/五 金店/電商渠道購買產品,即生產商以經銷模式售出的刀具合計占比 68.6%。在行業發展初 期因為下游客戶的分散,針對中小刀具公司經銷是一種更快打開市場的模式。2018 年國 內刀具的直銷比例僅為 31.4%。
直銷模式為主的綜合解決方案為國產刀具未來發展方向。一方面隨著國產數控刀具逐 步突破技術瓶頸,邁向中高端化,要求生產商更加貼近終端客戶;另一方面隨著制造業持 續升級,用戶對于高端定制化產品與刀具企業提供配套服務的需求愈發旺盛。在這種背景下,直銷模式為主的綜合解決方案為國產刀具未來發展方向。具備完備技術儲備和提前布 局下游大客戶直銷渠道的公司將在長期的發展中持續領先。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官網】。
馬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