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最近因為俄烏戰爭導致燃料價格暴漲,很多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國家都在經受慘痛的通貨膨脹。有人總結了一個“通脹行星圖”,很形象地展示了不同通脹率下各國的痛苦程度。特別是日本和土耳其,在疫情這么嚴重的情況下依然有大批人去掃貨回去倒賣。為什么通脹之后錢
最近因為俄烏戰爭導致燃料價格暴漲,很多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國家都在經受慘痛的通貨膨脹。有人總結了一個“通脹行星圖”,很形象地展示了不同通脹率下各國的痛苦程度。特別是日本和土耳其,在疫情這么嚴重的情況下依然有大批人去掃貨回去倒賣。
為什么通脹之后錢不值錢了有些人反倒更愿意花錢呢?今天淺談一下通脹嚴重國家被狂薅羊毛的的原理。
換一個參考系就明白了
我們在本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總是會說“錢不值錢”了,對本國人來說是壞事,但是在通脹相對不嚴重的國家看來,那就是貨幣貶值的地方的東西變得更便宜了。
咱們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看當然覺得日本人慘,換成其他國家呢?用1塊錢換到的日元更多了。
咱們普遍的習慣是說成多少日元兌1人民幣,正常是100日元兌6塊,現在已經不到5塊了,而這么說差距還是不明顯,看看美元兌日元的匯率變化就知道日元貶值有多厲害了。
3月底的時候,1美元只能換121日元,現在1美元能換136日元,也就是說假如你有1000美元,現在能比3月多換出15000日元,日本某件商品價值136000日元,之前你需要1121美元才能買下來,現在1000就能搞定。
所以現在很多國家的果粉和動漫迷都在親自或找代購狂買iPhone和手辦,除了618,日本的iPhone是全世界最便宜的,比平均價格低1300人民幣。
再說土耳其,因為工業落后再加上總統熱愛搞事情,每次貶值一來就是個大的。比日本還慘,一貶值奢侈品的實際價格就差不多要跌到原來7折了,本國售價只要漲幅低于30%,外國人買就算打折。
利用好匯率,買東西不花錢
小時候我爸給我講過一個日本人來中國買東西不花錢的故事,最近的貶值對我來說就有那么點“遭報應”的感覺。
他是這么操作的:
1、當時日幣有一點升值,而人民幣略貶值(為了增加出口),先把日幣兌換成美元,再把美元換成人民幣;
2、來中國旅游順便買點小商品,玩到日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再反向操作兌回日元。
只要最開始兌得足夠多外加時機卡的好,兌回日幣之后一分不少。在中國吃喝玩樂買買買的錢只是匯率漲跌的利差,看似商家是掙錢了,實際上中國相對日本還是賠了一點。
可以說現在日本給外國人賣手機和動漫周邊賣得越多,賠的就越多。
因此初階玩家只是哪里便宜去哪買,只是少花錢,而高階玩家長期持有貨幣,利用好匯率漲跌的時間,買東西是真能做到不花錢的。
突然理解貧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了吧
很多關注財經和房地產的朋友都知道,北京和上海優質的房產價格現在還在漲,而且越漲越不愁賣。和去日本買手機、土耳其買包的道理是一樣的:錢會貶值,但有的錢貶值得不厲害,不動產顯然比錢保值。
隨隨便便全款買房的人,房產漲幅是低于那些錢貶值的量的,這就是最反直覺的地方:錢多到一定數量,貶值的代價高于物價上漲的幅度。這就是為什么越通脹富人越愛花錢,花錢就是省錢。去西班牙買豪宅的神秘女富豪,普通人都在猜她是誰,而富豪本人關心的是西班牙通脹厲害,她會用比平時更少的錢買下來。
經濟轉暖之后,她大概率會把這宅子賣了,反正不可能天天住,維護費還得照常出,這樣一來就相當于房東倒貼錢讓她租了一段時間。
因為這種反直覺的操作,富人的錢反而越花越多。咱們普通人資產只能滿足生存和一定的生活需要,所以極難搞錢生錢的操作。如果你會外語的話,可以研究研究怎么薅老外的羊毛~
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