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雖然“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88年,但是那段慘痛的歷史仍深深印刻在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中,“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用沉默的方式訴說著那段血腥的歷史,14年的顛沛流離,14年的山河破碎,14年慘無人道的折磨與摧殘,我們不能也不會忘記。在“九一八事
雖然“九·一八”事變已經過去88年,但是那段慘痛的歷史仍深深印刻在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中,“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用沉默的方式訴說著那段血腥的歷史,14年的顛沛流離,14年的山河破碎,14年慘無人道的折磨與摧殘,我們不能也不會忘記。在“九一八事變”八十八周年之際,我們就走進“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親眼見證那段悲慘的歷史,感受那戰火紛飛的時代。
簡介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作為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世界上全面反映“九·一八”事變史的博物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位于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46號,柳條湖立交橋西北。博物館通過大量文物、歷史照片、及多種現代化展示手段,真實反映了日本帝國主義策劃、發動 “九·一八”事變及對中國東北進行殘酷殖民統治的屈辱歷史;再現了東北人民和全國人民一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不屈不撓、浴血奮戰,最終取得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畫卷。整體陳列是一座記錄莊嚴的民族解放戰爭的歷史豐碑,是向人民群眾進行國恥教育、革命傳統教育、近現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博物館共設有7個展廳,展覽照片800余幅;實物300余件;文獻、檔案資料近100件;大小型場景19組;雕塑4尊;油畫、國畫等20余幅,電腦觸摸屏14臺、大屏幕電視錄像機2臺,并采用了現代科學技術更真實、生動的還原歷史事件,現為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一級博物館、遼寧省對臺交流基地。
歷史意義
在“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附近有“九·一八”事變炸彈碑,是1938年日本帝國主義為炫耀他們在“南滿鐵路”柳條湖附近制造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而建立的。“九一八”事變博物館和殘歷碑,以其獨特的藝術造型和深邃的思想內涵,表達了國人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永恒主題。
文物展示
奉天忠靈祠石碑:日本帝國主義先后在沈陽建立了“日俄奉天大會戰紀念碑”和“靖國神社奉天分社忠靈祠、忠靈塔、忠靈碑”,用來埋葬侵華日軍在日俄戰爭至“九·一八”事變期間戰死者的36400多個將士的遺骨。
日本九四式山炮:1945年日本其中的戰敗后,其武器、軍備被中國軍繳獲,其中包括一批九四式山炮。 文革后,一門九四式山炮幾經輾轉,到了沈陽軍區一分部吉林敦化分庫的軍需倉庫。1997年12月4日,“九一八”事變紀念館擴建辦公室到吉林敦化征集到該山炮及專用炮嘴。1999年9月18日,該九四式山炮及專用炮嘴由“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收藏。
細菌彈:這種細菌彈是日軍的細菌部隊――七三一部隊第一任部隊長石井四郎親自設計的細菌武器,又稱“石井式”細菌彈。細菌彈為陶制,彈殼外部設有引爆線,在外面引爆以避免高溫而殺死彈內的生物菌。這種細菌彈大批生產,但沒進行大量應用。
《滿洲事變寫真帖》:2010年9月16日,沈陽市民歐瑞鵬為該館捐贈了一本1931年出版的《滿洲事變寫真帖》。這本寫真帖中圖像清晰,每張圖片都附有注解。共收錄了日本人拍攝的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國東北實況照片六十幅,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到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東北過程中,殘暴、猙獰的丑惡嘴臉,記錄著侵略者的罪惡行徑。
日軍進攻北大營原版照片:2008年9月18日,在“九一八”事變爆發77周年之際,沈陽收藏家詹洪閣將在哈爾濱收集來的7張見證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炮轟北大營、占領沈陽城的珍貴原版老照片捐贈給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參觀注意事項
門票:無
參觀須知:
1、憑證入館:參觀者憑身份證、學生證、工作證、軍官證、士兵證、殘疾人證、老年證、離休證、退休證、護照等有效證件參觀,無有效證件者謝絕入內。
2、預約制度:為保證觀眾安全有序地參觀,實行團體參觀預約制度:旅行社、學校、機關團體、部隊、企事業單位團體須提前預約。
3、當展廳人流量飽和時,采取分期分批限量參觀的措施,請觀眾自覺予以配合。
4、館內各種車輛不得入館(殘疾人手推車和嬰兒車除外),小商小販、衣冠不整者(如赤足、裸背)、精神病患者、攜帶寵物或危險品者、乞討者、醉酒者等謝絕入館。
5、禁止攝影:未經批準,禁止在展廳內攝影攝像。
6、行動不便者及1.2米以下的兒童,須在成人陪同下方可入館。
7、未經批準,任何人不得擅自在館內張貼標語、橫幅,舉辦任何形式的集會、廣告或宣傳活動。
交通:在沈陽市內乘坐163路、212路、253路、298路至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站下即到。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遼寧休閑農業旅游資訊公眾號~
王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