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之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杭州也是他們心目中可以實現夢想的地方。時光的腳步匆匆,轉眼間,距離2021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是中國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被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之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天城”。物華天寶,人杰地靈,對于許多學生來說,杭州也是他們心目中可以實現夢想的地方。時光的腳步匆匆,轉眼間,距離2021年高考時間僅剩一個月,在高三學子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同時,杭州市中心城區也有一所大學正翹首以盼,等待著眾多學子的到來,這便是浙大城市學院。為什么一定要選擇這所大學呢?十大理由讓人心動!
理由一:地處杭州,前景廣闊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杭州,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和在建設的環杭州灣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據《2020中國城市產業發展力評價報告》顯示,在城市產業發展力評價中,杭州首次躋身第一梯隊,與北上廣深并列,成為全國最頂端的5個引領型城市之一。
杭州近年來發展勢頭生猛,在打造數字動力引擎、構建創新創業生態、實施積極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和對外開放程度等方面持續發力。2016年G20峰會、2021年世俱杯、2022年亞運會......杭州一次又一次吸引著世界的目光。如今的杭州,不僅是浙江的杭州、中國的杭州,更是亞洲的杭州、世界的杭州!
城市孕育大學,大學滋養城市,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浙大城市學院是浙江省屬大學中唯一一所主校區在杭州中心城區辦學的大學。在這里就讀,除了能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還可以開闊新視野,開拓新思路。杭州未來可期,浙大城市學院值得你來!
理由二:環境優美,活動紛呈
夏蟬冬雪,春華秋實,走進浙大城市學院,抬眼望去,目光所及之處盡是美景。莊重嚴肅的校訓石上,“求是創新”四個大字彰顯著學校的精神風貌,也深深刻在每一位浙大城市學院的學子心里;碧草如茵的情人坡,明媚的陽光穿過枝椏、透過綠葉,洋洋灑灑地落在地上,溫柔舒適;陳家河流水潺潺,河畔的柳條隨風舞動,恬靜美好得讓人沉醉;貌似“妙脆角”的圖書館靜靜矗立,學子們在這里汲取知識,在浩如煙海的書籍里徜徉......一草一木,一花一葉,四時之景不同,而樂意無窮也。
浙大城市學院承載著莘莘學子的風華正茂,校園里處處涌動著青春的活力。大小講座云集“眾星”、嘻哈之夜“high”翻全場、聲屏大戲于聚光燈下演繹百態人生、從運動會到二十載校慶盛典,ZUCC從不缺無限精彩!
理由三:師資雄厚,大師云集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浙大城市學院擁有一支德才兼備、生師比匹配、專兼比合理、學緣結構優化的師資隊伍,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技術職務者比例近50%,擁有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務院批準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模范教師、浙江省教學名師等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優秀教師。2020年11月,中國科學院院士、教育部腦與腦機融合前沿科學中心首席科學家段樹民教授加盟浙大城市學院,成為學校人才隊伍建設的又一里程碑!
為加強學院師資隊伍建設,培養一流應用型人才,浙大城市學院柔性引進杭州市錢江特聘專家、魏紹相講席教授等高端人才,充分利用浙江大學優勢,探索實施“百人雙聘”計劃,面向浙江大學現職教師設置“雙聘”崗位。這些優秀的教師為浙大城市學院帶來許多寶貴的教學資源和先進的科研理念,對學校學科建設、人才培養把脈問診、指引方向。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在眾多優秀教師的教誨與指引下,浙大城市學院的學子們朝著心中的理想步步前進。
理由四:科研創新,活力迸發
科研能力是高校創新與發展的關鍵,高校不僅承擔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更是科研創新與發展的重要場所。浙大城市學院突出科研工作和學科建設為區域經濟服務的功能定位,以任務帶動學科,創建實驗基地,推進學科建設,大力開展科學研究。
依托智能植物工廠工程實驗室、中藥研究與開發實驗室、電子服務與智慧工廠實驗室、信息處理與智能系統實驗室等多個浙江省、杭州市重點實驗室與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人工智能研究所等多個科研機構,浙大城市學院立足浙江、服務全國,大力實施產學研合作,不斷推進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研究成果多次獲省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獎,近五年科研經費總量超過3.6億元。
4月23日,浙大城市學院未來城市研究院揭牌成立,中國工程院院士、浙大城市學院特聘教授魏敦山出任院長。研究院將立足杭州、以“三江匯未來城市先行實踐區”為研究樣本,集聚各領域高端人才,研究如何通過健康、智慧、低碳等科技迭代的力量引領未來城市建設。
理由五:專業學科,布局完備
浙大城市學院現有38個本科專業,涵蓋了文、經、管、法、工、理、醫、藝術等八大學科門類。學校堅持“差異化競爭,特色化發展”原則統籌協調專業學科發展,形成良好的專業學科發展格局,現有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7個浙江省一流學科和重點學科,15個省一流專業、重點專業和特色專業。
聚焦國家戰略需求,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學校積極調整優化現有的專業布局,2021年2月“人工智能”本科專業獲批,今年將列入招生計劃。4月23日,來自北京大學、浙江大學、西北大學、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6位考古學領域的專家學者評議,浙大城市學院已經具備創辦“考古學”本科專業的條件,一致同意浙大城市學院推薦申報設置該專業,這一專業的增設將填補浙江省考古學本科專業的空白。
理由六:面向國際,開放辦學
面向世界,胸懷寰宇,浙大城市學院始終以開放的姿態面向世界,堅持走開放辦學之路,將推進國際化教育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戰略。學校與美國、日本、法國、德國、新西蘭等國(境)外的近70所高校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與海外高校課程合作項目的專業覆蓋率超過70%。
2002年,浙大城市學院與新西蘭懷卡托大學合作開辦中外合作辦學本科教育項目;2017年,浙大城市學院懷卡托大學聯合學院(新西蘭UW學院)正式成立,實現了杭州市高等教育領域中外合作辦學機構零的突破。2019年3月12日,新西蘭駐滬總領事羅安竺先生(Mr. Andrew Robinson)一行來訪,羅安竺總領事對雙方取得的豐碩合作成果表示贊賞,并表示將繼續支持兩校更深入、更高層次的交流合作。
為貫徹國家“健康中國2030” 行動綱領,積極引進新興學科,2019年10月,學校與美國羅馬琳達大學共建國際健康科學中心,致力于培養社會急需的口腔衛生、呼吸治療國際化人才。
......
優質的國際教育資源和濃厚的國際化校園氛圍,為充實學校內涵、提高師生國際化視野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為學生成長成才創造了良好條件。
理由七:桃李芬芳,人才輩出
“我們的本科教育必須為學生的最后一份職業打好基礎,而不是第一份工作!”校長羅衛東這樣說。作為一所應用型大學,多年來,浙大城市學院秉承“求是創新”的校訓,立足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為目標,迄今為止,學校已為社會培養了46000余名具有較強創新創業能力的畢業生,涌現出一批優秀人才和成功創業者。
新經濟代表人物、新聞學2004屆校友胡瑋煒,憑借摩拜創始人的身份榮膺《福布斯》發布的“25位亞洲新銳女性”,而今又有了新的征程再次出發。
廣電專業2006屆校友、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獲得者袁奇翔,多次參加全國兩會,在一線發回兩會報道,回應民生關切。
藥學專業2010屆校友李琳,用了4年不到的時間完成博士學業,作為唯一研究助手完成了3個國家級項目和2個五百強藥企項目。目前在制藥相關企業做抗癌藥新藥高級研發。
計算機專業2020屆畢業生張凱,實習期間獨立開發出胸痛手環、合作開發出智能問答導醫機器人等,成果應用到上海市七家三甲醫院,造福百萬患者,產生千萬價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批批優秀的浙大城市學院畢業生,以信念為船,以奮斗做槳,在社會不同行業、不同角落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理由八:暖心幫扶,后顧無憂
浙大城市學院無疑是一所“有溫度”的大學,學校轉公元年就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踐行精準扶貧,推出一系列有助寒門學子安心完成學業的幫扶政策,承諾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學校推出浙江省優秀貧困生專項資助計劃、省外對口幫扶專項計劃等新生入學資助政策,做到讓學生安心,讓家長放心。
在校內,浙大城市學院還搭建了實踐育人平臺,為家庭經濟困難生提供校內勤工助學崗位,按有關規定給予困難補助、聯系國家助學貸款,開通家庭經濟困難新生入學報到“綠色通道”。
此外,除“魏紹相新生精英獎學金”、“卓越匠心獎學金”兩種新生獎學金外,學子們在校期間還有機會獲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浙江省政府獎學金、學業優秀獎學金、創新創業類獎學金、對外交流獎學金、優秀團隊獎及由社會各界捐贈的各項外設獎學金......
對于浙大城市學院學子來說,這些獎助政策不僅項目眾多,且金額巨大,既能有效激勵大家勤奮刻苦,又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貧困學子的讀書問題和生活難題。
理由九:服務社會,勇擔使命
“求是精神”淬煉、滋養的是什么樣的人?竺可楨老校長早有回答:“公忠堅毅,能擔當大任,主持風會,轉移國運的領導人才。”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與擔當,城院人須臾未曾忘記。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求是創新精神,引導學生勇擔社會責任,將個人發展融入祖國發展的大潮。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浙大城市學院師生校友行動起來,采用多種形式攜手抗疫。信電分院教師陳瑋,研發高精度低成本紅外線測溫及師生體溫動態監測平臺,用科技抗擊疫情;護理學2006屆校友何玲英,身處抗疫一線,照顧護理確診患者;護理系2006屆校友、重癥監護室護師董凌峰赴武漢抗疫,上演“最美逆行”......
2020年,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這場來之不易的勝利背后,不乏城院人的力量:浙江省第九批援疆團隊成員、計算學院張泳教授,在新疆大學科技學院阿克蘇校區工作三年,與其他幾支扶貧支教團隊共同助力這所學校成功轉設;浙江省第十三批優秀科技特派員、商學院教師吳迪,扶農期間采用“互聯網+農業”的模式,為服務企業拓寬銷售渠道;英語專業校友陳東男畢業之后前往新疆參與脫貧工作......千千萬萬的扶貧善舉彰顯了社會大愛,匯聚起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
......
抗擊疫情、脫貧攻堅、振興鄉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能看到城院人的風采。一批批城院人奉獻祖國,服務社會,用實踐行動詮釋著浙大城市學院的使命擔當。
理由十:風華正茂,未來可期
樹高千尺總有根,水流萬里終有源。浙大城市學院起源于1999年,經教育部、省政府批準,由杭州市政府、浙江大學合作辦學,并與省郵電管理局聯合發起創辦。學院是中國首家由國家重點大學創辦的獨立設置的二級學院,被教育部譽為獨立學院的辦學典范。曾榮獲市級文明單位、市級文化產業發展先進單位,入選杭州市首批“對外傳播采訪基地”。
厚植杭州城市文化底蘊與創新精神,浙大城市學院自建校以來就以開創性的速度高速發展:2018年,學校全面實行公費招生,2020年,由國家教育部批準,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由獨立學院轉設為杭州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公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并更名為浙大城市學院。
2020年6月19日,杭州市人民政府與浙江大學簽署合作協議,全面支持浙大城市學院建設全國百強大學。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周江勇在會上強調,“這是浙江高等教育強省建設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杭州城市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從篳路藍縷的百日創校,到成為全國獨立學院中的標桿,再到轉設公辦普通高校后按下跨越式發展的快進鍵,開啟建設百強大學的新征程,浙大城市學院正以嶄新的姿態奮進在一流應用型大學的建設路上。
征程萬里,初心如磐。傳承浙江大學百年“求是”文脈,厚植杭州城市文化底蘊,如今的浙大城市學院風華正茂,未來,學校將與國家和省市發展戰略深度對接,進一步延伸好浙江大學高水平辦學資源,在學科布局、專業建設上全力彰顯“數字”“城市”“應用”等特點,與杭州城市高度融合、共同成長,為建設成為綜合實力位居全國高校百強的一流應用型大學而奮斗!
關注“浙大城市學院招生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源于浙大城市學院官網、官微,浙大發布,浙江在線,澎湃新聞,杭州黨史館,教育之江,ZUCC學生工作處,浙大城市學院醫學院,浙大城市學院商學院,青塔,杭州市投資促進局,杭州發布,杭州市人才落戶服務平臺
劉同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