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冬天里的一把火。文/姜雪芬編輯/范婷婷寒冬來襲,手冷腳冷星人可沒心情關心喝沒喝第一杯熱紅酒,他們只關心有沒有囤下第一箱暖寶寶。暖寶寶,又稱暖貼,巴掌大一塊,售價幾毛錢,能貼肚子后背肩膀膝蓋。使用方法簡單明了,哪冷貼哪,貼哪哪熱,土豪級用法是
冬天里的一把火。
文/姜雪芬
編輯/范婷婷
寒冬來襲,手冷腳冷星人可沒心情關心喝沒喝第一杯熱紅酒,他們只關心有沒有囤下第一箱暖寶寶。
暖寶寶,又稱暖貼,巴掌大一塊,售價幾毛錢,能貼肚子后背肩膀膝蓋。使用方法簡單明了,哪冷貼哪,貼哪哪熱,土豪級用法是貼滿全身。它不僅比裹棉被輕松,還比電熱毯、空調省錢,妥妥寒冬續命神器。
山東青島七級東南村,堪稱全國最不怕冷的村。一到冬天,村里男女老少齊上陣做暖寶寶,生產線火力全開,倉庫里紅彤彤的暖寶寶堆成小山。
一年下來,這里能賣出1.5億片暖寶寶,長度疊起來能從青島往返海南島。
致富法寶
談起暖寶寶制作工藝,七級東南村的村民可是了然于心:將鐵粉、碳化粉混合好,倒進容器,通過設備裝進無紡布內進行封口,再經過機器敲打壓平,一片暖寶寶新鮮出爐。
生產線上的師傅說,一片暖寶寶市場零售價五毛錢,消費者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每年的11月到來年3月,網友們成箱成箱囤貨,十分暢銷。河北、天津買家搶著下單,遠在新疆的客戶也催發貨,這陣子全國氣溫驟降,沒有暖氣的湖廣、江浙人也瘋狂剁手。
別看一片才五毛錢,它可是村民的致富法寶。
一片暖寶寶的利潤其實并不高,兩層包裝袋成本0.2元,發熱物料0.1元,人工包裝費用0.05元,成本合計至少0.35元。
但好在產品適用人群范圍極廣:爺爺奶奶用來貼膝蓋肩膀;女生痛經必備;橫店演藝人員的貼心伴侶。加上它是消耗品,復購率高,只要產品沒有質量問題,消費者會一直買下去。大批量出貨會進一步攤薄成本,產品依然有一定的利潤空間。
村里有1000多常住人口,多年來村民靠種菜維生;2015年之后,自打村里來了暖寶寶企業,在網上賣爆了暖寶寶,大伙兒都去請教生意經。
乘著互聯網的東風,村民紛紛做起電商,這些年陸續開了30多家暖寶寶網店。
鄉親們在家門口就能工作,打包工一個月賺三四千,全村的電商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
暖寶寶王國
孫正琰就是當地的暖寶寶大戶,也是村民電商路上的領頭人。
10多年前,他在義烏做生意第一次見到暖寶寶時,就嗅到了商機。
當時他看到的暖寶寶是日本產的,小小的一片,貼在身上暖流襲來。當時市場上的日本暖寶寶價格不便宜,從幾元到數十元不等,中國市場上普通人對此知之甚少,暖寶寶是少數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
但在日本,暖寶寶已經發展了30多年。據報道,日本人口只有1.3億,但全國一年要用掉18億片暖貼,人均年消耗11片。
孫正琰看好中國市場的潛力,他買了設備、原料,回到青島老家辦了暖寶寶工廠。第一年就趕上市場紅利,賣了200萬元。
在他的暖寶寶事業漸入佳境之際,中國本土暖寶寶企業正在一路狂奔。
2006年左右,中國本土日化企業基于自身技術、渠道等優勢,投入暖寶寶研發市場,打破了日資企業壟斷的局面;2009年之后,中國的暖寶寶市場熱鬧起來,本土品牌崛起,如河南一家企業生產的暖貼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在南方,人稱“暖寶寶教父”的吳紹忠創辦的"中尚日化"擁有義烏、山東、蘭溪三大生產基地,一天可生產暖貼100萬片以上,產量一度為全國第一。
那時的暖寶寶進貨價幾毛錢一片,商城、集市、網上大賣家爭相進貨,后來生產廠家也入駐了線上渠道,整個市場需求一直在增長。智研咨詢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暖寶寶產量達11.01億貼。
市場一片火熱, “一片一兩塊錢”、“用一片發熱一天,比空調、電暖氣省錢”等賣點占據消費者心智。
不斷有外地客戶通過互聯網找到孫正琰,要批發進貨。后來,他購買了新設備,拓展了線上10多家直銷店,還給前來學習的村民做培訓,帶著他們一起做暖寶寶生意。
小村莊成了遠近聞名的暖寶寶村,暖寶寶王國日益壯大。
中國品牌逆襲
中國暖寶寶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根據智研咨詢報告,2020年,我國暖貼產量為16.14億貼。但是日本人均消費11片,中國有14億人,據估計未來暖貼的市場容量過百億。
整個暖寶寶市場依然在野蠻生長。在中國,暖寶寶是分在日用品類里,產品的生產并不需要醫療器械資質。因為生產成本低,技術要求不高,行業競爭格局較分散。
傳統日資企業、早一批中國本土企業多推出自有品牌,比如小林、愛麗絲、盈都、暖友、尚樂、暖雪兒等;部分企業做貼牌生產;還涌現出了很多中小企業和家庭小作坊,山寨產品也依然存在。
行業并不規范。山寨產品存在安全隱患,比如低溫燙傷皮膚等,也有一些產品成分配比不好,導致發熱時間不夠長,進而影響消費使用體驗,低端市場價格戰不斷,導致行業走向內卷。據統計,2014年-2020年中國暖寶寶零售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2020年暖寶寶平均價格為0.625元/貼。
暖寶寶包裝上的袋鼠圖案,最早由日企推出,是暖暖家族系列的招牌形象。在進入中國十多年后,袋鼠形象幾經演變,開始了奇幻漂流,出現了高矮胖瘦、帶著一個娃、兩個娃、三個娃的各式各樣的袋鼠。
業內人士介紹,因為被模仿得太多,曾經一段時間,市面上流通的袋鼠暖寶寶質量參差不齊,袋鼠圖案的暖寶寶曾經一度淪為低端貨。隨著中國原創品牌崛起,非袋鼠圖案的中國產品,反而贏得了不少人的信任,成了“正品”暖寶寶。
如今,中國的暖寶寶已經不必再捆綁“日產”概念,在研發設計上,本土創意也被發揮得淋漓盡致,比如印著萌兔、貓咪、小熊、龍、松鼠、熊貓等圖案的中國品牌也受到喜愛;產品也不再是單一的貼式,還推出了滿足各種場景的專用款,有暖手的、暖足的、暖宮的等多種暖貼。
孫正琰也在升級產品,在原料上,加入了艾草、益母草、生姜等成分,不僅能發熱,還能調理身體;同時拓展產品線,細分人群,推出了老年人、男士、女士的專用產品,以及功能性暖貼,如足貼、鞋墊等。
暖寶寶在中國的故事,還在繼續。
馬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