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內蒙-額濟納旗 )
2、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四川 涼山州冕寧縣)
3、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山西 岢嵐縣)
4、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海南 文昌市)
一開始為蘇聯專家援助選址、設計。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深處內陸,周圍都是荒漠,地勢平坦、遠離人煙。無論是出于反間諜、反空襲,這兩方面的軍事及情報安全性上的考慮,還是在萬一發射任務失敗,或者拋棄整流罩的濺落區這樣的對于平民的安全角度考慮,在始建之時都是上佳之選。酒泉承擔了中國的首顆衛星發射任務,以及首次載人任務。
始建于1967年。基地已建成具有多功能、多發射方式,集指揮控制、測控通信、綜合保障系統于一體的現代化發射場,航天發射綜合能力實現了從年執行1次發射任務到每年執行10次以上高密度火箭衛星發射任務的躍升。中心先后成功地發射了中國第一顆太陽同步軌道氣象衛星“風云一號”,第一顆中巴“資源一號”衛星,第一顆海洋資源勘察衛星等,創造了中國衛星發射史上的9個第一。
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神堂坪鄉的高原地區,地處溫帶,海拔1500米左右,與蘆芽山風景區毗鄰,是中國試驗衛星、應用衛星和運載火箭發射試驗基地之一;這里冬長無夏,春秋相連,無霜期只有90天,全年平均氣溫5℃。
同樣在中蘇關系緊張時開始籌建。地處四川境內1500米左右的山區,緯度較前兩者都低。西昌承擔了中國首顆通信衛星的發射任務。從80年代中期開始,主要承擔國內外的商用通信衛星發射任務,主攻地球同步軌道。進入新世紀,西昌又承擔了至今為止所有的嫦娥探月任務。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總部、發射場(技術區和兩個發射工位)、通信總站、指揮控制中心和三個跟蹤測量站,以及其它一些相關的生活保障單位組成。主要擔負廣播、通信和氣象等地球同步軌道(GTO)衛星發射的組織指揮、測試發射、主動段測量、安全控制、數據處理、信息傳遞、氣象保障、殘骸回收、試驗技術研究等任務。
在四大發射場中緯度最低,而且臨海,載荷能力、任務安全性、擴建潛力都非常可觀。未來將會成為中國的卡納維拉爾角,不但會承擔各種衛星發射、空間站、探月、載人航天等任務,也會成為中國民營商業航天的搖籃。
文昌航天發射場從立項開始就是地方政府大力推動、以民用而非軍用為主導目標的。1996年,由當時的海南省科技廳副廳長主持,完成了《海南新世紀國際商用航天港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項目建議書》,并向國家正式申報。在這個規劃中,發射中心初步定在文昌銅鼓嶺以北的昌灑鎮一帶,擬建中的發射場幾百米之外就是大海,方便大型運載火箭運輸。
高陽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