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667年,康熙皇帝將江南省一分為二,分為兩個省份。一個是江蘇,一個是安徽。江蘇名字的由來,是取江寧、蘇州二府的首字;安徽名字的由來,是取安慶、徽州二府的首字。
能夠將自己的名字“貢獻”出來作為省名,由此可見安慶在安徽的地位。事實上也是如此,從那時候開始,安慶就成為了安徽的省會。
從地圖上看,安慶位于安徽省的南部,靠近江西省。從歷史沿革上看,安慶有悠久的建制歷史。早在南宋紹興十七年(1147年),安慶的名字就出現了,從“同安郡”和“德慶軍”中各取一個名字,組合成“安慶”,蘊含“平安吉慶”的美好含義。
清朝時期,安慶一直是安徽第一大城市。安慶作為長江從江西流到安徽的第一座大城市,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交通非常便利。安慶的商人從事茶葉、食鹽等貿易,賺得盆滿缽滿。
安徽商人曾經稱雄國內商界近400年,經營范圍涉及鹽、典、茶、木、糧食、絲綢、棉布、海外貿易等行業,足跡遍布全國各地,有的還走出了國門。
基于此,在太平天國運動期間,太平軍和湘軍在安慶集結了重兵,雙方投入數十萬兵力,展開了一場持續兩年之久的攻防戰。就如曾國藩所言:“安慶之得失,定乾坤之轉與不轉。安慶關系淮南之全局,為克復金陵之張本。”
最終,曾國藩耗費了極大的代價,占領了安慶。此后,曾國藩就可以率領湘軍沿長江而下,直接威脅到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今南京)。
眾所周知,清朝晚期,以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人為代表的封疆大吏,啟動了一場洋務運動,給清朝帶來一線回光返照的機會。安慶就是洋務運動的起點。
1861年秋天,曾國藩深感湘軍武器裝備太過簡陋,不但比不上英法軍隊的洋槍洋炮,甚至還比不上太平軍,因此在安慶興辦了安慶內軍械所——這是洋務運動的第一家兵工廠。
曾國藩邀請了當時中國最好的科學技術人員,如華蘅芳、徐壽、龔蕓棠、徐建寅、張斯桂、李善蘭、吳嘉廉等,來到安慶內軍械所,制造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中國第一艘蒸汽機輪船。
雖然在1864年,曾國藩將安慶內軍械所搬到南京,改名為“金陵內軍械所”,但安慶仍然對洋務運動作出了巨大貢獻。
從晚清到民國,安慶經濟社會發展在安徽省獨領風騷。遺憾的是,抗戰期間,安慶陷落敵手,經濟社會受到戰爭的影響,遭到了巨大的破壞。在這種情況下,安慶已經不具備繼續作為省會城市的功能了。
因此,1945年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將安徽省會從安慶搬遷到合肥。1952年,安徽省的省會正式確立于合肥。與此同時,安慶則降格為地級市。
安慶丟掉省會位置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它的地理位置太偏南了,沒有位于安徽省的中心地帶。
其實,合肥的建制歷史比安慶還悠久。早在秦朝時期,合肥就成為了一個縣,隸屬于九江郡。在歷史上,合肥人才輩出,晚清名臣李鴻章就是其中之一。人們笑稱“宰相合肥天下瘦”,說的便是李鴻章。
只不過,由于合肥的行政級別一直不高,僅僅是一個縣,遠離長江和淮河這兩大貫穿安徽的主要水系,交通相對閉塞,因此在安徽的政治、經濟、文化版圖里表現得不是很明顯。
但是,合肥也有它的優勢,那就是處于安徽省的中心。這種獨特的地理優勢,使得它最早取代了安慶,成為了安徽省的省會。
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