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物聯網(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實現物物相連的互聯網絡。其內涵包含兩個方面:第一,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第二,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體與物體之間,使其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3.1、物聯網的層次結構1.感知層 感知層用于識別物體、采集信息。主要功能是識別物體、采集信息,與人體結構中皮膚和五官的作用類似。感知層所需要的關鍵技術包括檢測技術、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等2.網絡層 網絡層用于傳遞信息和處理信息。網絡層包括通信網與互聯網的融合網絡、網絡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和智能處理中心等。網絡層將感知層獲取的信息進行傳遞和處理,類似于人體結構中的神經中樞和大腦。網絡層解決的是傳輸和預處理感知層所獲得數據的問題。 網絡層所需要的關鍵技術包括長距離有線和無線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等。網絡層中的感知數據管理與處理技術是實現以數據為中心的物聯網的核心技術,包括傳感網數據的存儲、查詢、分析、挖掘和理解,以及基于感知數據決策的理論與技術。3.應用層 應用層實現廣泛智能化。應用層是物聯網與行業專業技術的深度融合,結合行業需求實現行業智能化,這類似于人們的社會分工。物聯網應用層利用經過分析處理的感知數據,為用戶提供豐富的特定服務。物聯網的應用可分為監控型(物流監控、污染監控)、查詢型(智能檢索、遠程抄表)、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燈控制)和掃描型(手機錢包、高速公路不停車收費)等。應用層解決的是信息處理和人機交互的問題。3.2、物聯網相關技術1.射頻識別技術 射頻識別技術(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又稱電子標簽,是一種通信技術,可通過無線電信號識別特定目標并讀寫相關數據,而無須識別系統與特定目標之間建立機械或光學接觸。分類:感應耦合(Inductive Coupling)及后向散射耦合(Backscatter Coupling)兩種。一般低頻的 RFID 大都采用第一種,而較高頻大多采用第二種 。2.二維碼技術 二維碼(2-dimensional bar code),如圖 21-1 所示。它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記錄數據符號信息的黑白相間的圖形。3.傳感網 傳感網是由隨機分布的,集成有傳感器(傳感器有很多種類型,包括溫度、濕度、速度、氣敏等)、數據處理單元和通信單元的微小節點,通過自組織的構成的無線網絡。4. M2M 簡單地說, M2M 是將數據從一臺終端傳送到另一臺終端,也就是機器與機器(Machineto Machine)的對話。 對于車輛防盜、安全監測、自動售貨、機械維修、公共交通管理等, M2M 可以說是無所不能。3.3、應用物聯網用途廣泛,遍及智能交通、環境保護、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業監測、老人護理、個人健康等多個領域。如果在汽車和汽車鑰匙上都植入微型感應器,酒后駕車現象就可能被杜絕。當喝了酒的司機掏出汽車鑰匙時,鑰匙能通過氣味感應器察覺到酒氣,并通過無線信號通知汽車“不要發動”,汽車會自動,并能夠“命令”司機的手機給其親友發短信,通知他們司機所在的位置,請親友們來處理。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工業4.0的關鍵,也是信息化時代的重要發展階段。隨著工業互聯網+迅速崛起,智慧化物聯網時代悄然來臨,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逐漸廣泛,例如:公共安全、智能運輸、智能建筑、數字化醫療、工業自動化、供應鏈、石化、氣象、農業、電力水務、軍事、消防等多種領域,隨著數字時代、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物聯網行業未來的發展也將逐漸升溫。市場上,改變傳統通用的標準模式,深入行業,根據行業特有的業務場景及業務需求構建標準體系,形成一套獨有的行業標準,打造標桿客戶、案例,并隨著行業、技術等發展逐步更新。應用上,未來物聯網行業的發展仍將以具體應用為主,實現從產業到行業再到具體企業,最終走向個人,由大至小的細分,分別從設備、傳感器全面感知、信息網絡可靠傳輸、海量信息智能處理等方面達到人與人、物與物之間的溝通協作。方案上,打造軟、硬件一站式物聯網技術平臺,包括成套的技術體系、設備體系、實施體系、服務體系,融合當前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通信新技術,并結合企業個性化需求進行平臺開發及系統集成。真正實現把IT的技術應用到各個行業領域的每個細節,讓用戶享受到物聯網技術帶來的安全性與方便性。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作為一名科研教育工作者,我來回答一下。首先,物聯網并不是一個新的技術和概念,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被提出來了,而且物聯網專業從籌建到落地也經歷了10余年的發展,但是受到各種應用場景的制約,物聯網的發展始終沒有達到人們的預期,物聯網專業整體的就業情況也并不算理想,很多物聯網專業的同學都會轉向從事軟件開發崗位。伴隨著5G通信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物聯網再次受到了更多的關注,而且在消費互聯網進入到存量時代之后,下一個增量很有可能會發生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由于物聯網是工業互聯網的重要基礎和支撐,所以物聯網正在成為一個新的創新、創業熱點領域,相信在工業互聯網逐漸開始落地應用的過程中,物聯網領域也會釋放出大量的人才需求。物聯網技術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整體的技術體系結構上已經有了不少變化,在技術體系結構上也從早期的三層結構發展到了如今的六層結構,涉及到設備層(感知層)、網絡層、物聯網平臺層、數據分析層、應用層(智能層)和安全層。當前物聯網領域的很多崗位還是集中在前三層,比如嵌入式開發崗位等,相信未來分析層和智能層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物聯網最為基礎的理解就是物物相連,而真正要想達到物物相連的目的,要有三方面的支撐,其一是網絡支撐,其二是數據支撐,其三是算力支撐,在這三方面支撐之下,才可以做到智能化,才可以真正發掘出物聯網巨大的價值潛力。萬物互聯的背后是萬物智能,所以智能化是物聯網發展的一個必然。我從事互聯網行業多年,目前也在帶計算機專業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我會陸續寫一些關于互聯網技術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獲。如果有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問題,或者是考研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私信我!
物聯網的發展只會越來越好,物聯網涉及的方面很多,幾乎覆蓋了人類所有的生活。比如,智能家居,這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還有家庭智能化、小區智能化和城市智能化三者之間融成一個真正廣義的智能控制網。醫療領域可以整合的醫療保健平臺、電子健康檔案系統。智能交通領域的應用,公交行業無線視頻監控平臺、智能公交站臺、電子票務、車管專家和公交手機“一卡通”還有農業,工業各方面都會涉及物聯網。我們正在發展的AI——人工智能,也會結合物聯網的知識,進行研究發展。今天非常熱門的熱點,在滴滴打車出事三個月的今天,又出現被殺案,在我們物聯網發展起來后,這種事情會很好的被避免。利用傳感器技術,可以提前預知危險事情發生,以后就可以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物聯網的發展是不可預料的,也是必然的。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