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lǐng)未來
從旅行范疇來看,勝利紀念碑是真的沒落了。這里曾是曼谷最重要的旅客集散中心,是大部分自由行旅客出城必須啃下的骨頭。上千輛前往曼谷周邊縣市的小巴聚集于此,給區(qū)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人流,也讓本就爛兮兮的曼谷交通在這里得到最大程度的綻放。終于,在20
從旅行范疇來看,勝利紀念碑是真的沒落了。
這里曾是曼谷最重要的旅客集散中心,是大部分自由行旅客出城必須啃下的骨頭。上千輛前往曼谷周邊縣市的小巴聚集于此,給區(qū)域帶來了源源不斷的人流,也讓本就爛兮兮的曼谷交通在這里得到最大程度的綻放。
終于,在2016年底,營運了數(shù)十年的勝利紀念碑小巴開始分批遷往東南北三個汽車站,旅客集散中心的名號也就成了歷史。這個地方漸漸成為曼谷一處普通的城市角落,再沒半點波瀾出現(xiàn)。
事實上,除了紀念碑跟小巴,這里的旅游資源本就乏善可陳。最有名的就是溝渠邊上的船粉一條街(Boat Noodles),很多游客專程前來就是為了看看自己的飯量能壘起多高的碗塔。這玩意還是新奇為先,一碗粉最多兩筷子搞定,賣個十泰銖跟搶錢其實沒什么區(qū)別。味道嘛,說不準。紅湯黑湯(Yentafo及Namtok,泰國泡面常見口味)都比較古怪,另外兩種就是加不加辣的日常泰國粉,沒什么值得吹的。
要放在以前,出城玩來搭車倒是可以挑家店填填肚子,現(xiàn)在嘛,個人不太推薦。
當然,也不是說這地方就不值得來了。
在BTS Victory Monument下車的旅客依然很多,但很多是沖著王權(quán)免稅店(King Power Rangnam)來的。血拼的事兒我不懂,也不是本文的重點。
很多人只被王權(quán)吸引至Soi Rangnam,卻不知道這一整條巷里,還有不少能讓人血拼之后滿血復(fù)活的美食。我整理了一下,希望能給各位血拼斗士一點思路。
King Power Rangnam
King Power Rangnam本身就是一個巨型的美食中心,甚至有人是專程來這里吃飯的。這家王權(quán)在美食上下了很大功夫,網(wǎng)上甚至還有專門的王權(quán)美食攻略。因此先給各位簡單聊聊,懶得走街串巷的大可在商場內(nèi)直接解決。
吃的商鋪主要分布在三樓,一二樓純購物,大球里則備了一間星巴克跟一間茶室。茶室也不簡單,找來了素坤逸著名的日式茶館Peace Oriental Tea House。種過草不一定要非得去素坤逸49巷,那也不算是本店。
三樓則是以吃為主,但配置上還是比較輕量,否則吃太飽怎么好好買東西。正餐只有頗具名氣的泰餐館Nara、同樣來自素坤逸的有機餐廳Brekkie以及連鎖牛排館El Gaucho。客單價都比較高,但也是有口皆碑的好餐館。
甜品屋倒是不錯,有來自Tha Tian碼頭的網(wǎng)紅芒果屋Make me Mango以及個人比較喜歡的日式甜點Pablo。
最具噱頭的則是王權(quán)版大食代Thai Taste Hub。這個大食代賣的都是街頭小食但價格其實并不便宜,畢竟搞來了眾多明星老字號捧場。
在這塊地盤里,你可以吃到金山寺附近的鬼門炒面(Thip Samai)、拷山路附近的印度料理(Karim roti Mataba)、唐人街的招牌蠔烙(Lamai Hoy Tod)以及三養(yǎng)街區(qū)的紅湯粉(Banthat Thong Pochana)。這些餐廳以前基本都聊過,確實來頭不小,但移植過來口味如何就不保證了。
商場里的餐廳跟購物無縫銜接,還能保證舒適的用餐環(huán)境,若只是為了填肚子的話,的確找不到任何理由再去大太陽下折騰。
不過,Rangnam作為曼谷一條隱秘的食街,逼格依然保有,至少不是網(wǎng)上爛大街的熱門區(qū)域。因此,來都來了,不找?guī)准以囋嚕矔悬c遺憾吧。有興趣的話,繼續(xù)往下。
Kay‘s Boutique Breakfast | 早餐
這個地方的網(wǎng)紅店非常少,但很多小年輕沖著Kay’s也會專程過來這邊打卡。
Kay's跟對面的酒店K Maison屬于同一個老板所有,都是純白色調(diào)但設(shè)計風格各異。K Maison的風格帶點暹羅殖民風情,目前還不算網(wǎng)紅酒店,但就顏值來說完全配得上。
Kay's則走極簡路線,漂亮的大理石紋已經(jīng)是最花哨的點綴。主體黑白灰三色搭配原木桌椅看上去干凈舒服,大量自然光通過后側(cè)的天窗引入,整個餐廳顯得通透有質(zhì)感。
出品方面主打精致早餐,大部分菜單雖全日供應(yīng),但最好的光顧時間當然是上午。如果正好住在K Maison的話,可以考慮直接加錢配早餐,劃不劃算另說,但整套體驗是到位了。
招牌的手指法式吐司幾乎人手一份,顏值上佳,跟外頭的大路貨還真不一樣。四四方方的厚吐司刷上蜂蜜煎至表皮焦香,內(nèi)里則依舊松軟,淋上不同口味的醬料,再配上一球冰淇淋,要價180泰銖并不過分。
飲品方面沒什么過人之處,都是陪襯而已。建議搭配咖啡或清茶,泰國人用糖沒什么輕重,甜配甜小心吃到頭暈。
這家店營業(yè)時間比較另類,畢竟是專注早餐的玩家,早上六點半開門到下午四點準時收工,因此最推薦到訪的時間還是上午。你可以選擇空著肚子來這里先吃吃拍拍,再步行前往王權(quán)血拼,五分鐘而已。
在Central Embassy的Open House,Kay's還有一家分店,不過要十點半才開門。不過沒所謂,這玩意當Brunch吃一樣帶勁,若行程單上早已經(jīng)有了Open House的位置,那不妨考慮過去試試。
人均:250泰銖時間:6:30AM-4PM地址:Soi Rangnam東口E San Rom Yen & Isan Rot Det | 午餐/晚餐
在曼谷,勝利紀念碑一帶聚集了眾多東北餐館,是本地人尋味東北的覓食地之一。很多餐館雖然國際知名度一般但本地人經(jīng)常光顧,在全城的東北菜榜單中也會有一席之地,比如Loong Yai(下午三點半開門,本地夜宵熱攤,不在Rangnam)、Isan Rot Det及E San Rom Yen。
趕巧,后兩家開到一塊去還正好在王權(quán)對面。
如果是泰國東北菜的愛好者,在打卡諸多名店之后,大概率會產(chǎn)生“這些菜怎么做都差不了太多”的錯覺。老實講的確如此,重口酸辣對味蕾的沖擊在達到閾值之后就成了一條毫無波動的直線,讓你無法做出準確的評價。
不同于名聲在外的Som Tom Jay So,這兩家點柜臺前并沒有一位帶著護目鏡的拉風阿姨。不過,上世紀風格的桌布、樸實的菜單板、泛著油花的卷邊三語菜單及悶熱空氣中的炭火味都在暗示你絕對沒來錯地方。
拋開說爛了的青木瓜沙拉、烤雞等東北菜標配,找來這里的食客大多會點上一爐炭火小陶罐來測試口腔的承受能力。
別誤會,陶罐火鍋雖是東北菜,但湯底卻一反常態(tài)是炒米碎及羅勒煮出來的清湯。葷菜一般是海鮮及雞牛肉,無疑例外打上一顆雞蛋;素材則是一些常見青蔬。陶罐跟火盆都是真土貨,因此吃起來是別有風味。
兩家店都有這道料理,湯底口味略有不同,分量上則差異顯著。因此,人少去E San Rom Yen,人多去Isan Rot Det,沒什么糾結(jié)的。
這種小陶罐在之前的華欣篇中提過(正盛食堂),在曼谷想吃來Rangnam就對了。兩家餐廳都沒有空調(diào),相對來說,位于街角的E San Rom Yen會更涼快一些,不過兩家生意都很好,飯點來吃有位置就不錯了。
人均:200泰銖時間:E San Rom Yen: 9AM-10PM,Isan Rot Det: 11AM-10PM地址:王權(quán)購物中心對面Chakki/澤記 | 午餐
中午時分,從Isan Rot Det旁邊的巷子往里走三百米左右,便能看到一家坐滿了食客的餐館。
這家店名為Chakki(澤記),在這個巷子里已經(jīng)開了將近四十年。這還不是這家老店歷史的全部。更早的部分發(fā)生在唐人街,算下來,已經(jīng)是運作了四五輩人的祖?zhèn)魃狻?/p>
在這種巷子里每天只開四小時就全家豐衣足食,還能順便拿個必比登頭銜的餐廳,那就真是靠實力說話了。
澤記的招牌料理是面,從綠豆粉到寬河粉,常見的幾款廣東面食都能在這里找到,但吃法就不太一樣了。比較貼近粵式的是云吞面,但除了看起來都清湯寡水之外,口味上差別不小。建議謹慎選擇以免食不對味。
最著名的則是店內(nèi)的Rad-na。這款料理在唐人街很常見,也是石龍軍路的粵餐廳盛悅(Sanyod)的招牌。料理分兩部分,一是面二是汁。面的種類不少,處理方式從炒到炸均可;汁也一樣,各種肉類均可炒制勾芡成濃稠醬汁,配上幾根芥藍便是。
比較推薦的寬粉配牛肉,類似炒牛河,但醬汁更為厚重;或者可以試試炸至酥脆的雞蛋面或綠豆粉,吃起來口感完全不一樣。
另外店內(nèi)的炸云吞也比較有名。厚皮包制的小云吞炸制表皮金黃起泡,搭配蜂蜜的吃法沒怎么見過,嘗鮮可以,但價格不太劃算。
人均:150泰銖時間:11AM-3PM,周一休息地址:Soi Watthanayothin中段Kuang Seafood/光海鮮 | 晚餐
去曼谷旅行,一般都會被推薦要試試咖喱炒蟹。必須承認這料理配米飯是絕配,換我也一樣強推,但問題在于,該去哪家餐廳領(lǐng)略這道料理的魅力?
最著名的咖喱炒蟹餐廳非建興酒家(Somboon)莫屬。作為該料理的創(chuàng)始店家,開業(yè)五十年喂便當代曼谷百姓。時至今日,建興酒家已經(jīng)在城內(nèi)開出八家店,遍布重要商圈,是最容易找到的選擇。
拉瑪四的頌通酒家(Sornthong)是另一個傳說。老板花了二十多年時間從一個大排檔做到今日極具代表性的海鮮餐廳,還堅持不開分店,靠的是高規(guī)格的食材及高標準的要求。這里也有咖喱炒蟹,但沖著它來頌通就有點本末倒置了。
Savory Seafood近年來頗為激進,在臺灣地區(qū)已經(jīng)掀起一陣對標建興酒店的網(wǎng)文打擊。這家餐廳背景也不差,將近50年的經(jīng)營歷史在曼谷也是老前輩了。只不過在年輕掌舵人手里,擁有了咖喱炒蟹界最優(yōu)秀的網(wǎng)頁設(shè)計及文案推廣。沒別的意思,這家餐廳也是品嘗咖喱炒蟹的選擇之一,可以考慮。
光海鮮(Kuang Seafood)則是我的選擇。這家餐廳位于Rangnam東側(cè)路口,也已經(jīng)開了四十年。名聲其實也不差,但總矮過建興酒家一頭,近幾年徹底被甩開身位,發(fā)展已不可同日而語。
雖然如此,但這里的料理依然值得推薦。光海鮮在曼谷共有兩家店,Rangnam這家為本店,另一家分店則在HuaiKhwang,個人推薦來Rangnam這邊。
光海鮮早先以老板自制的海鮮醬聞名,咖喱炒蟹應(yīng)屬跟風之作,但份量跟口感一點不輸建興,價格還更便宜一些。兩個人點一份咖喱炒蟹,再配一菜一湯基本能撐死。菜單很厚,點菜注意量力而行。
料理沒什么可說的,咖喱滑蛋配飽滿蟹肉讓人很難拒絕,但吃到后期都會偏咸,建議點一份酸辣清湯搭配;蔬菜基本是雷打不動的空心菜、含羞草或藤須,大火炒得脆爽怡人。
稱重海鮮沒去碰,這玩意沒個準,保不齊一道菜幾千塊就出去了,土豪當然隨意。其他推薦料理如蝦餅、鹵鴨舌拼盤、蝦生等都評價頗高,可以放心點。
到場若是嫌人多,隔壁還有一家頗具口碑的老牌泰餐館Baan Ajarn(主營老外生意),換這邊吃也是可以的。
人均:500泰銖時間:11AM-2PM地址:Soi Rangnam東路口推薦酒店
(由東至西,價格遞增)
方位圖
THE END,歡迎關(guān)注我們
我司推出精英簽業(yè)務(wù),欲了解詳情,請點擊下方鏈接~
何書一
版權(quán)所有 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增值電信業(yè)務(wù)經(jīng)營許可證備案號:遼ICP備14006349號
網(wǎng)站介紹 商務(wù)合作 免責聲明 - html - txt - 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