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育學園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婦產科主治醫師王紅梅。近幾天,我收到好幾個患者關于“宮頸糜爛”的咨詢,其中一位女士21歲。因為白帶反反復復增多,當地的醫生說是宮頸糜爛,需要手術治療。這都2021年啦,還有人拿這種說法嚇唬人,我立刻決定科普一下,
育學園的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婦產科主治醫師王紅梅。
近幾天,我收到好幾個患者關于“宮頸糜爛”的咨詢,其中一位女士21歲。
因為白帶反反復復增多,當地的醫生說是宮頸糜爛,需要手術治療。
這都2021年啦,還有人拿這種說法嚇唬人,我立刻決定科普一下,防止更多的女性被騙、被過度醫療!
此處紅梅醫生要拿個大喇叭廣播:
宮頸糜爛不是病!不是病!不是病! 不需要單純針對“宮頸糜爛”做任何治療。
“宮頸糜爛”不是病,不是宮頸爛了,那么真實情況是什么呢?
01宮頸糜爛是什么?
是指生理性的宮頸柱狀上皮外移,肉眼看是宮頸管內的柱狀上皮長到了宮頸口外面,柱狀上皮菲薄,宮頸間質透出,乍一看像是爛了。
其實不是,現在婦產科用「宮頸糜爛樣改變」更為貼切,是一種臨床表現,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柱狀上皮異位,常見于青春期、生育期女性雌孕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藥或妊娠期因為雌激素的作用,使宮頸看起來紅紅的像爛了一樣的錯覺。
病理性常見于宮頸低級別癌前病變,及早期的宮頸癌也可出現糜爛樣改變,所以當發現宮頸糜爛樣改變后,不建議患者一上來就去治療,
而是仔細詢問病史及建議進一步檢查,如宮頸癌篩查中的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查和TCT宮頸細胞學檢查,
來排除究竟有沒有什么疾病引起的宮頸糜爛樣改變,根據結果做相應的治療,而不是單純去除宮頸糜爛。
如果是炎癥引起,局部用藥就可以,如果已經出現癌前病變,就需要及時的物理或手術治療。
02小廣告里的治療方法不要輕易聽信
希望大家擦亮雙眼,很多年輕的女生,因為沒結婚不好意思去醫院看醫生,選擇小的不正規的醫療機構,很容易被騙。
被某P田系醫院忽悠,為了賺錢建議手術治療,做了所謂“能把糜爛治好的”小手術,反倒很有可能導致宮頸損傷,或影響以后懷孕。
比如各種廣告里吹的 LEEP刀術,術后可能會影響精子通過宮頸管,降低受孕機會,宮頸管被切短了,還可能會導致寶寶早產呢!
切記!不要輕易聽信小廣告,做什么“物理治療”( 激光、冷凍等),這些“治療”方式,容易把宮頸變成疤痕組織,影響宮頸癌篩查,
有可能出現,原本已經浮出水面的病變,卻被疤痕遮擋掩蓋了病情,以至于不能及早發現的情況。
03宮頸囊腫和宮頸息肉又是怎么回事?
既然講到了 “宮頸糜爛”,不得不提一下它的好姐妹“宮頸囊腫、宮頸息肉”。
大家覺得,宮頸長了囊腫或息肉,并且還是多發性的是不是很嚇人、很擔心?
紅梅醫生的大喇叭來啦!
宮頸囊腫,生理性的不需要治療。宮頸息肉需要盡早摘除,術后一定要送病理化驗哦!
宮頸納囊就是子宮頸腺囊腫,新生的鱗狀上皮覆蓋了子宮頸腺管口,將腺管口堵塞,導致腺體分泌物引流受阻,
形成單個或多個青色的小泡,絕大多數屬于生理性變化,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的。
宮頸息肉大部分是炎癥增生長的贅生物,從宮頸管里長出,像一個長長的舌頭形狀,鮮紅色。
有的女士性生活時會出血,一旦發現建議盡早摘除,手術后一定要送病理學化驗哦!
講了這么多,最重要的就是教會大家預防宮頸疾病的發生,國家衛健委建議:21歲以上或性生活大于3年,建議定期進行宮頸細胞學篩查、HPV人乳頭瘤病毒檢測,如果檢測結果沒有異常,女性朋友可以選擇接種宮頸癌疫苗哦!減少疾病,從預防開始!
好啦,今天的【專家說】就和大家分享到這里吧,記得點贊,支持你喜歡的專家哦。
高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