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972年元旦剛過,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副助理黑格,帶著尼克松訪華的先遣小組到達了北京。但這次他的訪華之行,卻遇到了很多磕磕絆絆的事情。1月7日,黑格離開北京,去到了上海、杭州,查看一下尼克松訪問時的路線。到上海后,在當?shù)仡I導特意為黑格舉行的歡
1972年元旦剛過,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副助理黑格,帶著尼克松訪華的先遣小組到達了北京。但這次他的訪華之行,卻遇到了很多磕磕絆絆的事情。1月7日,黑格離開北京,去到了上海、杭州,查看一下尼克松訪問時的路線。
到上海后,在當?shù)仡I導特意為黑格舉行的歡迎宴會上,當時的上海市革委會副主任徐景賢致祝酒詞之后,黑格因為不懂中國禮節(jié),沒有起立,也沒有致詞,結果幾位領導干部們都十分惱火,認為黑格太傲慢了,這是瞧不起他們。一直到宴會結束,現(xiàn)場的氣氛就十分冷淡。
于是,幾位領導便決定要整整黑格的傲氣。徐景賢等人打電話到杭州,提出讓那邊對黑格的接待降點“溫”。一行人到達杭州后,下了飛機,迎來的就是當?shù)仡I導們冷若冰霜表情狀態(tài),就連握手也都很有敵意。
離開機場后,當?shù)仡I導們不安排吃飯,直接將一行人帶去杭州游西湖。一月份的西湖非常寒冷,湖上的氣溫更是達到了零下幾度。緊接著,黑格等人都被帶上了游船,中美雙方人再次進入了不說話的尷尬局面。
黑格后來回憶這次的經歷,還歷歷在目,他說:“我還記得當時身邊有專家告訴我:‘你真的惹麻煩了,你可能毀了總統(tǒng)的訪問’。”跟隨黑格一起訪問的,還有幾位中國的工作人員,看到這樣的局面,大家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如果黑格回到美國,向尼克松表示在中國遭受到的都是十分冷漠的態(tài)度,那必定會影響到尼克松訪華的計劃。
于是在回去之后,陪同黑格的外交部美大司司長章文晉,馬上將這邊發(fā)生的情況通過 電話向周恩來做了匯報。周恩來隨即請示了毛澤東,然后給上海市領導人打電話。毛主席的處理方法當時讓很多人都沒有想到的,但卻很巧妙地緩解了雙方的關系。
尼克松訪華接待組
為了接待首次訪華的尼克松,中央特意成立了一個接待組,成員由周恩來親自選定,總的負責有葉劍英、姬鵬飛等人。在接待準備工作的全過程里,每個成員幾乎每周都有幾次要到人民大會堂或中南海周恩來辦公的地方,匯報情況,聽取總理的一些指示。有時大家是幾個分組在一起,有時是單獨某一個分組。
當年作為接待組成員的工作人員,30多年過去了,周恩來嚴謹細密的領導作風,指揮若定的辦事風格,都依然給人留下了抹不去的記憶,每次回憶到這些,依然會覺得周總理的指示非常具體:事情應怎么辦,應該去找誰,怎樣談,要注意些什么問題,每一個方面都注意到了。
在接待尼克松之前,先要接待基辛格,1971 年初基辛格決定秘密訪華。周恩來特意對房間的擺設和接待工作做了明確的指示,他說:“歡迎人家來,就得要熱情,否則就太不禮貌,也不要強加于人。”他親自帶領接待人員到釣魚臺國賓館,選定了靠北頭、比較僻靜的5號樓,為基辛格一行的下榻處。
而中方的接待班子就在鄰近的4號樓辦公,周恩來和葉劍英也經常到那里聽取匯報。按照周恩來的要求,國賓館對基辛格一行人所居住的部分房間做了粉刷,而沙發(fā)、窗簾和一些家具等則是全部換成新的,對空調等也做了全面檢查。
另外還在房間的客廳里增擺了酒臺,放了中外名酒和香煙等。原來懸掛在墻上的充滿政治色彩的宣傳畫也被換成了清代的名家字畫,還在基辛格住的房間里擺了一個由賓館贈送的大花籃。
在客人的飲食方面,周恩來也作了一系列細致周密的安排。因為這是國賓館第一次接待如此高級的美方官員,所以釣魚臺專門從外面選購回來了一些“起司”(奶酪)。
除此之外,菜譜也都是由周恩來親自審定的,每餐都不重復,以總理的名義宴請的菜譜。他當時提出,應該讓客人們有機會嘗嘗烤鴨。但去烤鴨店吃不方便,接待人員就請來了北京烤鴨店的一位老廚師來釣魚臺,搞了個小烤爐。
另外還安排一名西餐廚師,可后來征求他們意見,他們都說吃中餐,而且他們對中餐顯得很習慣。又了解到美國人愛吃海味,就準備了鮑魚、海參、鮮貝等。特別是鮑魚,周恩來計劃準備1000公斤,于是接待組把采捕任務下達給遼寧省鮑魚資源最豐富的獐子島。
當時正值大冬天,采捕區(qū)的水溫已經降到了零度以下,作業(yè)條件極為惡劣。而且冬季里鮑魚還很難找,1000公斤的鮑魚更是難上加難了。幾位潛水人員用三條小木船,在冰海寒水中,一次次潛入海底,7天后終于在30米深的海下礁叢中發(fā)現(xiàn)了鮑魚。
幾個人連續(xù)工作了10天,共采上來1500多公斤的鮑魚,又從中選出的1000公斤優(yōu)質鮑魚,裝上軍艦后轉乘飛機,順利運抵了北京。
1971年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第一次訪華,在北京只待了48小時。當晚基辛格到達北京后,周恩來見他時,說:“因為時間太晚,本來不來了,后來聽說你們還等著,所以還是來了。”當晚只談了三件事:一是公告稿;二是確定走的時間;三是通知美方不搞錄音。
第二天毛澤東起得很早,看了公告稿之后很滿意。隨后周恩來和尼克松在對這份公告稿進行了一番商談之后,修改成了一份雙方都比較滿意的內容。盡管公告稿只有短短的200字,但前后卻花費了很大氣力。
最后一次會談結束后,葉劍英與基辛格一行共進了最后一頓午餐。醇香的茅臺酒打開了,在座者談笑風生。葉劍英對基辛格說:“這次很對不起了,沒能以公開的方式來歡迎你。這次北京烤鴨是在賓館吃的,下次來就可以到烤鴨店品嘗,也可以到東來順吃測羊肉,還可以給你們家人買點紀念品。”
黑格訪華之行
在基辛格1971年10月第二次訪華之后,社會時空背景發(fā)生了一定變化,國際形勢更趨緊張。中國進入了聯(lián)合國之后,進一步團結了中小國家,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在提升。這就使得美國要進一步加強同中國的聯(lián)系,應對蘇聯(lián)的挑戰(zhàn)。
為尼克松訪華,雙方都加緊了準備。1972年1月3日,美方又派出了一支“先遣隊”,在黑格的率領下抵達北京。章含之則被指派為黑格的全程主要翻譯。
但黑格與基辛格的處事風格迥然不同,他有軍人的氣質和辦事作風,不擅外交禮儀,而是用非常直率的方法表達自己的觀點。也因為他對當時的中國不是很了解,才有了后來他所出現(xiàn)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風波。
之后的幾次會談中,雙方不時會發(fā)生一些分歧。在談到交通問題時,中方堅持尼克松在中國境內,必須乘坐中國的飛機,以及中國提供的防彈紅旗車;而美方卻堅持總統(tǒng)全程要乘坐他們的“空軍一號”和總統(tǒng)座車,座車上還要安排美方的特工保衛(wèi)人員。
韓敘是個穩(wěn)重的外交家,在外交部工作多年,工作風格深受周恩來的影響。對于這些分歧的問題,他都是不緊不慢地,總是很耐心地,在不經意中把對方的大部分要求給一一駁回,而且也毫無妥協(xié)的余地。他說:“既然是美國總統(tǒng)來訪,就要尊重和信任主人的安排。”
在當時美國總統(tǒng)的出訪歷史上,這也是唯一一次總統(tǒng)使用所在國提供的飛機和座車出行了,那時中方參加談判的人員,都感到特別揚眉吐氣。
在這之后,周恩來多次指示要確保交通安全,為了萬無一失,他在臨近尼克松訪華前親自試坐。因為在試坐時發(fā)現(xiàn)了兩個小毛病,所以為了保險起見,周恩來當即決定,將自己的紅旗座車換給尼克松乘坐。
韓敘在禮賓、后勤方面的會談都比較順利,在預期的時間內取得了一致。隨后,黑格的另一個任務就是和中方對公報進一步交換意見了。
1月4日凌晨,周恩來接見了黑格。黑格先是轉達了尼克松和基辛格的口信,表示美國與中國存在著共同利益,但他說了一句話,被周總理敏感地抓住了。
黑格說:“美國關心中國的生存能力。”他當時用的是英語viability這個詞,被譯成“生存能力”。周恩來聽到這句話后,濃眉頓時皺了起來,要求再翻譯一遍。在周恩來身邊當翻譯的人都知道,周總理是辦事一絲不茍的人,他對下級要求很嚴,對翻譯也不例外。
這次談話主要是聽對方的意見,第三天再繼續(xù)會談。黑格離開大會堂后,周總理立即叫翻譯去把權威的英英大辭典找來,要查一查viability這個詞的確切意思。翻譯抱來了好幾本詞典,最后都證實了翻譯無誤,
于是在6日的晚上,周恩來面對黑格,第一個問題就是:“我要請教一下黑格先生,你為什么在前天的講話中使用像viabilily這樣的字眼?”在總理的一番追問下,一開始不以為然的黑格,逐漸變得有些緊張了,最后他自覺理虧,于是說道:“我是對貴國的安全表示關心。我實在沒想到這個詞包含有這個意思。很抱歉,總理先生,我可以收回我說的那句話。”
這次談判并不是特別順利和愉快,第二天,黑格一行人就去到了上海大,開始尼克松訪華路線的考察。而因為他對中國社交文化和外交禮儀的不了解,導致了杭州零下幾度游湖的這一段經歷。
周恩來講這件事請示了毛澤東之后,隨即授權他,嚴厲批評了這種不顧大局的行為,待黑格回去后,必須重新做好接待工作。
除此之外,毛澤東還特意叮囑周恩來,要他們立即給美國賓客們一人準備10斤的糖果,因為美國人愛吃糖,來緩解這一尷尬局面。得知這一指示,所有人感到意外,沒想到主席竟會注意美國人這么小的一個細節(jié)。
同時大家也犯了難,因為當時中國并沒有那么多的糖果,再加上當時已經是半夜了,要趕在第二天中午之前送給美國人,還不能是一種味道的,一時間大家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思考再三,只好連夜把食品廠做糖果的工人們全部叫到廠里面去加班制作,臨時做出來了9種不一樣的糖果出來。做好后,在趕制糖果外面的包裝時,時間已經不太夠了,糊好的糖盒,還沒干透就都一起送到了黑格一行人的手里。
后來在采訪中,黑格也對這一包糖果印象深刻,他說:“我是伴隨著這種糖果長大的,當時我?guī)е艽笠话貋恚缓螽斪龆Y物分給了身邊的工作人員,后來這種糖果也變的非常受歡迎。”
第二天,黑格一行18個人,每人都得到了一盒裝10斤糖果的禮物。捧著沉甸甸的,用做工考究的緞面禮品盒裝起來的糖果,再回憶起忽冷忽熱的上海、杭州之旅,黑格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黑格一行人從杭州返回上海,隨后要登機返美的時候,出乎他預料的是,上海市的有關領導全都過來了,大家都迎候在虹橋機場,不但擺起了筵席,甚至還頻頻給黑格敬酒,接待的溫度急劇上升不少。
周恩來選定了那張照片
尼克松的來訪日益臨近。1971年12月2日,百忙之中的周恩來還是抽出了時間,接見了參加接待尼克松來華各部門的負責人,再次談了談接待工作的方針。
為了讓中外記者拍攝好這一歷史瞬間,有關部門第一次在機場邊搭了一個階梯式的大架子,距離賓主握手點約20米遠。上午11點,尼克松的專機出現(xiàn)在了北京機場的上空。記者們在不遠處屏聲靜氣,緊張地等待著兩國領導人的歷史性握手。
艙門打開,第一個出現(xiàn)在門口的是滿面笑容的尼克松,接著是他的夫人。尼克松步子很快,招手后又接著鼓掌,一只腳剛落地,手就筆直地伸向了二三米之外的周恩來。周恩來面帶笑容,也上前去握起了這只從太平洋彼岸伸過來的手。就在雙方即將握手的剎那間,攝影記者當機立斷,按動了快門……
后來由周恩來審定發(fā)表了這張照片,報社也及時快速地發(fā)布了“尼克松抵京”的消息。
尼克松抵京后,毛澤東什么時候會見他,誰也不知道。記者們從機場一回到釣魚臺就有電話來,說毛主席午飯后要見尼克松,地點是在中南海游泳池。
毛澤東當時身體很不好,臉色也不太好看。當客人進門時,工作人員攙扶著身體虛弱的毛澤東,他才能站起來,然后向客人們致以問候。毛澤東為自己已不能用十分清晰的語言流利地表達意思向客人表示道歉。
周恩來向客人解釋說,這是因為毛澤東患了支氣管炎的緣故。書房的屏風后面當時放置來了應急搶救的醫(yī)療設備,而幾位醫(yī)護人員此時也正在隔壁的房間內處于隨時待命的狀態(tài)。
當時擔任拍攝紀錄片任務的李華很擔心拍攝效果,但是沒想到雙方全程都談得特別投機,毛澤東的臉色也漸漸紅潤起來。平常毛澤東會見外賓的片子只能拍3分鐘,這次他卻破例拍了7分鐘,后來還為美國三大電視網提供了圖像。
尼克松到達后,基辛格沒有參加任何參觀游覽活動。他在這段時間里,都是在和喬冠華躲在釣魚臺的賓館里,逐字逐句地研究公報的每一句話。盡管不少有爭議的問題的措辭,大部分在10月份的會談中已經基本解決,但是仍有一些問題分歧還是巨大的。
喬冠華長期在周恩來身邊工作,40年代跟美國人打過交道,因此他十分熟絡談判藝術,并且善于掌握節(jié)奏。他有意將話題扯遠些,以沖淡緊張氣氛:“博士,你是出生在德國,我是在德國獲得的學位。從這點上,我們應該有共同的地方。可是,在哲學上,我喜歡黑格爾,你喜歡康德,這也許是我們不能取得一致的原因吧!”
直到第四天,兩人的談判仍然是沒什么結果,再過兩天就是公報發(fā)表的時間了,兩人表面平靜,心里卻無比焦躁。到了下午,在喬冠華向周恩來匯報之后,兩人再次碰頭,而且都提出了新方案,作出了一絲讓步。
2月26日,周總理陪尼克松一行去杭州,27日到上海。在上海,雙方就聯(lián)合公報最后達成協(xié)議,28日正式發(fā)表,稱為《上海公報》,《上海公報》既陳述了中美雙方的共同點,也用各自分別表述的方式將彼此的分歧講得明明白白,創(chuàng)造了世界外交文書的新風格。
2月28日,尼克松滿意地返回了美國,周恩來也從上海飛回了北京。毛澤東當時還特意指示,安排5000人到機場迎接周總理。周總理從機場直接回到了中南海,向毛澤東匯報:“尼克松高興地走了。他說他這一周改變了世界。”
毛澤東說道:“哦?是他改變了世界?哈哈,我看還是世界改變了他!”《上海公報》當時在世界產生的影響也確實是很大的。3月中旬,,中英建立的外交關系升格為大使級,接著中國和荷蘭的外交關系也升為大使級,之后又和希臘建交,接著是和聯(lián)邦德國、澳大利亞建交。
這一年,中國一共和18個國家建交、提升外交關系,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同外國建交最多的一年。
第二次一樣的會面和接待規(guī)格
1976年2月21日,尼克松和夫人在第一次訪問4周年之后,再次訪問中國。當時周恩來總理已經逝世,因此其他國家都認為,邀請尼克松夫婦訪華的決定必然是毛澤東作出的,也只有毛澤東才會作出這種“誰也想不到”的決定。
在尼克松看來,因為是他在總統(tǒng)任內打開了通往中國的大門,辭職后美中又尚未建交,所以他認為自己有理由再次訪問中國,為促進美中關系正常化繼續(xù)努力。
尼克松這一次下榻的酒店,依然是18號國賓館,一切都和他4年前作為總統(tǒng)時來訪的安排一樣,第二天安排的國宴也仿佛讓他重新回到了4年前,一樣的布置,一樣的禮儀,甚至就連餐桌上的十道菜也和當年一模一樣。
宴會快要結束時,尼克松起身做了一個簡短的講話:“全世界人民的未來取決于我們兩國為世界各國的安全穩(wěn)定,以及為人類的和平事業(yè)而做出的通力合作。而這種合作必須是可靠的,可能的,并且是富有決心的。”全場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停頓了一會兒后,尼克松繼續(xù)說道:“當然,或許有人以為單憑簽署一個原則性的聲明,或舉行一次外交會議就能帶來永久和平,這一看法未免過于天真。”顯然是指 1972 年發(fā)表的中美上海公報。
第二天上午,尼克松再一次去拜訪了毛澤東。這時的他不僅站立都有些困難了,而且說話也變得模糊不清,這種狀態(tài)的毛澤東,尼克松看了之后忍不住感到心痛。不過在對話中,尼克松卻感到毛澤東的思維依舊是非常清楚的,同時依舊富有思想,可以一起討論各種國際話題,甚至聽得懂尼克松說的一些英文語句。
他們的會談進行了1小時40鐘,這次會談結束后,尼克松送給了毛澤東一個珍貴的禮物,而毛澤東則以綠茶代酒為他干杯。以后的兩天里,尼克松主要是與華國鋒繼續(xù)會談。
尼克松第二次訪華半年后,毛澤東在北京逝世。兩個月后,1976年11月,美國舉行了大選。卡特上臺后,進一步認識到中美關系的重要性,經過雙方的努力后,兩國政府于 1978 年12月16日晚發(fā)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利堅合眾國關于建立外交關系的聯(lián)合公報》。這為尼克松訪華以及同毛澤東的會晤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丁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