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在門急診,護士為門診患者做完肌注或輸液處置后,要讓患者再做停留觀察,以保障患者安全。案例一2016年9月17日12時許,患者歐某在一無牌小診所就診,就診時,患者自稱怕冷、嘔吐、咳嗽,診所醫生為其輸了三瓶生理鹽水(氯化鈉),里邊加了林可霉素和
在門急診,護士為門診患者做完肌注或輸液處置后,要讓患者再做停留觀察,以保障患者安全。
案例一
2016年9月17日12時許,患者歐某在一無牌小診所就診,就診時,患者自稱怕冷、嘔吐、咳嗽,診所醫生為其輸了三瓶生理鹽水(氯化鈉),里邊加了林可霉素和維生素B6等藥物,并開了藿香正氣水、感冒膠囊、阿莫西林膠囊等口服藥。歐某輸液輸完后,隨即攜帶口服藥離開診所,孰知在回單位的路上突然倒地身亡(經法醫鑒定,歐某符合在患有冠心病的基礎上,因發生藥物過敏致急性呼吸循環功能障礙死亡)。次日,診所醫生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案例源自護理人)。
案例二
某醫院急診科,有一名面部通紅被「蜂螫傷」的男子前來就診,門診醫生為他開具抗過敏藥物口服和「地塞米松5mg,im,st!」,護士小梁接過患者的門診收據和地塞米松針劑,在處置室麻利地為其做了肌肉注射,患者打完針后,急于回家服藥,結果剛走到急診大廳門口,就「噗通」一聲倒地,醫護人員趕緊搶救,原來,患者發生了過敏性休克,幸虧經搶救轉危為安。
點評
在急診科,護士們經常會遇到醫生開具的肌注或門診輸液等臨時治療,護士在為患者打針或拔針之后,由于這些都是門急診病人,醫護人員常常會看到患者匆匆離開處置室或急診留觀室,急于回家的情景。
急診護士小蕊很有工作經驗。一個頭外傷過來打「破傷風抗毒素(TAT)」的病人,又是皮試,又是肌注的,前后折騰了將近半個小時,皮試結果出來后,護士小蕊為其肌注破傷風抗毒素(TAT)1500U,這邊剛拔了針,就在護士小蕊正在為醫療廢物分類放置的時候,這名頭外傷的傷者,急匆匆地穿好衣服,就往急診大廳外面走去,護士小蕊見狀,趕緊從治療室里跑出來。
「哎,你先別走!」
「有事嗎?你第一次用這藥,這藥過敏的人很多,你打完針不要慌著走,再觀察一會兒再走!」
「這么麻煩!」皮試都等了20分鐘了,肌注完畢,還讓觀察,打個針真是麻煩。患者在心里嘀咕,但聽護士這么一說,想到也是為了自身安全,即使有些不快,但還是乖乖滴坐在候診椅上玩手機,又觀察了20分鐘,問護士:「可以走了嗎?」
「沒事吧?」
「沒事。」
「那你走吧,有什么不舒服趕緊上醫院」真是苦口婆心。
這就是急診護士的工作,即使是簡單的打個「小針」,護士的工作程序,一步也不能少。
因為,我們面對的是生命。
患者做完治療后,急著要走,護士飽含細心、責任心的讓患者多觀察一會兒,不要急著離院,是為患者著想,是為確保患者安全。如此,患者觀察后,沒事,更好;有事,在醫院內,在急救藥品、物品齊全的醫院,患者的生命安全就多了一重保障。
現在,過敏反應、藥物不良反應層出不窮,也許,就是護士這簡單的一句話,一個舉動,就挽救了患者的一條生命,避免了一場醫患糾紛。
輸液后一定要讓患者停留觀察。還是這句話,能服藥解決的,盡量別給患者輸液、肌注,如果輸液或是肌注了,那么就要把工作做到位做細,記得肌注或輸液后,應該讓患者留在醫院、診所內觀察一段時間,確保沒有異樣和反應,再離開。
醫護人員做的就是這個工作,我們要不怕麻煩,沒有理由為自己找借口和理由推脫、偷懶、耍滑。因為患者不出事,正常,一旦出事,就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