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如今,受俄烏局勢動蕩的影響,全球能源價格普漲;原材料成本增加,大宗商品價格也都隨之變化。其中,化肥、農藥、地膜等農資產品的漲價過快,直接影響了農民的種糧收益。因此,很多農民都表示今年種地難,虧本,不打算種地了。我們老家鄰居經常抱怨,家里有五
如今,受俄烏局勢動蕩的影響,全球能源價格普漲;原材料成本增加,大宗商品價格也都隨之變化。其中,化肥、農藥、地膜等農資產品的漲價過快,直接影響了農民的種糧收益。因此,很多農民都表示今年種地難,虧本,不打算種地了。
我們老家鄰居經常抱怨,家里有五畝地,全種的小麥,一季下來滿打滿算也就能賣5000多塊錢,化肥一袋快180,收割機一畝地50,澆地買柴油,除去開銷,算下來半年收成,還沒城里一個月工資高,這地怎么種。
確實是這樣,雖然現在的糧食價格上漲了,但是上漲幅度遠沒有肥料,農藥,機器耕地的費用上漲得快。換句話說,實際種地的農民沒有什么收入。長期下去,嚴重傷害農民種地的積極性。為了應對農資產品的漲價以及提高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國家政府特意下達了一項利民政策,那就是追加種糧補貼,一次性發放200億元。
據了解,中央下發的這200億元補貼,是在原有補貼的基礎上追加的。主要是針對那些實際種糧的農民。比如,家里有地的農民以及那些靠土地流轉的種糧大戶,還有那些有種植田的農場為補貼對象。補貼主要采用“一卡(折)通”的方式下發到農民手里。
可以說,這是一次利民惠民的好舉動,是一個補貼“大禮包”。可以幫助農民度過農資成本過高的難關,切實保障了農民來年的收入。
種地農民如何申領這部分補貼呢?
據悉,凡是符合條件的農戶都可以申請,申請流程如下,農民需要自己向村委會提交自己今年種糧的田地面積;經過村委核實后,就會上報當地的農業辦公室;農業辦公室人員匯總之后公示;然后再上報縣市農業局、財政局,經過審核后,會將補貼款發放至“惠農一卡通”賬戶里面。
200億元補貼到每個農民手里有多少?
這200億元的補貼折合到每畝田地里面,其實并不多。
我國有18億畝耕地,平均一畝地可以得到11.11元,一家按照5畝地計算,大約到手的錢在個55.55元,正好抵消一代化肥的上漲價格(現如今,化肥價格平均每袋漲幅50元)。
不過這只是追加的補貼,以前的補貼政策還是有的,就拿山東來說吧,每年的補貼標準是每畝不低于134元,種一季糧食的肥藥成本還是夠的。像是黑龍江每畝都在200元以上,江西每畝在100元-350元等。
當然,200億元看似很大一筆開支,但農民基數畢竟也大,因此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還是需要更多的利民政策出臺。
如今的鄉村振興就是一個很好的契機。國家可以借此出臺利好政策,鼓勵年輕人返鄉種田。以前經常聽老人說,現在的年輕人不會種地。可以后的土地還是得由年輕人來種。怎么種?種什么?當然是靠科技,靠扶持,靠政策,還得靠腦子。
現如今,涌現出來的種地大戶就是如此,我們老家就有這樣的年輕人(外來人來包地),一次性租地100畝,全部種植蜜薯,一部分靠直播電商走貨,一部分靠政策帶動收購商出貨。他們往往都是雇傭本地在家的農民幫忙干農活,一天120元管吃的。這些種植大戶一茬能掙二三十萬元(他們自己說的)。看得出,年輕人種地還是可以的。
而且現在的農業技術發展迅猛,早已不是依靠傳統的“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了,機械化的應用大幅度提高了農田種植效率。即便是窮鄉僻壤也可以應用小型的農業機械了。所以,小型農業機械的發展也是比較重要的一環。這對于普通的農民來說是特別有用的。
還有一點就是,國家如果能提高農民的養老金,估計會有更多的年輕人愿意種地。
話說,你覺得年輕人該不該回家種地?
張楠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