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P2P網貸行業正在經歷一個去蕪存菁的清理階段,行業將清理一大批資質、能力不行,運營不規范的平臺,監管趨嚴,整個網貸行業的二八效應將更加顯著,將加劇行業格局的重塑。
備案標志著P2P不僅從法律層面獲得認可,從監管層面也將落地
近日業內人士表示,目前仍然有不少投資機構看好網貸平臺,對比其他持牌機構,網貸平臺的商業模式在海量用戶獲取、流量轉化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未來備案試點工作完成,合規平臺的發展實力不可估量。他指出,網貸平臺要有社會擔當,要解決小微信貸的痛點,推動普惠金融的發展;只有著眼大局,為社會做好服務,才能走得更遠。
2016年8月24日銀監會等部門正式發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確立了網貸行業監管體制及業務規則,明確了網貸行業發展方向,為網貸行業的規范發展和持續審慎監管提供了制度依據。
《辦法》出臺后,按照網貸行業“1+3”(一個辦法三個指引)制度框架設計,銀監會會同相關部門分別于2016年底和2017年初,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網絡借貸資金存管業務指引》,隨后,2017年8月銀監會發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信息披露指引》標志著網貸行業“1+3”制度框架基本搭建完成,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制度政策體系,進一步明確網貸行業規則,有效防范網貸風險,保護消費者權益,加快行業合規進程,實現網貸機構優勝劣汰,真正做到監管有法可依、行業有章可循,從法律層面確立了P2P的合法身份。
網貸行業發展方向愈發明確,今年下半年,全國或將啟動行業分批試點備案。監管層有意爭取在2019年下半年在部分發達地區開展試點備案工作,完成少量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并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按照防范重大風險三年攻堅戰的總體實現要求,在2020年完成全國范圍內存量網貸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備案標志著P2P不僅從法律層面獲得認可,從監管層面也將落地,行業有序合規發展開始。
一個沒有監管的行業是走不遠的,嚴管才有未來
監管趨嚴,整個網貸行業的二八效應將更加顯著,將加劇行業格局的重塑。備案前夕P2P網貸行業正在經歷一個去蕪存菁的清理階段,行業將清理一大批資質、能力不行,運營不規范的平臺。
有這樣一種說法,現在監管這么嚴,這里整治那里備案驗收,P2P是不是國家不支持了,沒有前景了,這是一種錯誤的理解。
國家密集出臺監管法規,正說明國家對P2P行業的重視,一個沒有監管的類金融行業,是走不遠的。只有受到強監管的行業,才能更好的發展。從國家陸續出臺的法規來看,P2P行業未來的發展必然是合規、規范,為小微領域的融資更好地做出貢獻,也為投資人提供安全、規范、高收益的理財產品。
對互聯網金融實施普惠金融的作用,監管層是給予了充分的肯定,這點從互聯網金融連續三年(2014年-2016年)在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被提及就可以看出。但行業快速發展伴隨而來的風險事件頻發,監管也開始在調整思路。我們梳理了2014年以來,由中央層面頒發、影響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多份政策文件發現,監管現階段更多強調的是互聯網金融應該在規范、有序的前提下進行。
監管越發嚴格的P2P行業,將會越發規范、合規,對于投資人、借款人、認真經營的平臺來說,都是好事,雖然收益會降,但也會越發安全,行業洗牌結束,剩下的大多都會是有實力的平臺。
選擇平臺是關鍵
P2P投資理財平臺很火爆,但市場上的投資理財平臺平臺魚龍混雜,假借P2P名義非法集資,即套用互聯網金融創新概念,設立所謂P2P網絡借貸平臺,以高利為誘添餌采取虛構借款人及資金用途、發布虛假招標信息等手段吸收公眾資金后跑路。對投資者而言,在篩選網貸平臺時,考察平臺的安全性要從多方面考量。
據P2P黑板報不完全統計,截止到2019年6月底正常運營的平臺僅剩650余家,比上月底減少66家。
丁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