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理財是不能著急的,要一步一步的來,更不能心急如焚。在理財之前,你首先要了解一些必要的理財知識,這樣才不會在理財的過程中面對陌生的術語一頭霧水,同時要培養自己的理財素養,切記跟風或是一哄而上是不理智的行為,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做出最切實可行的理財決定。
理財是人生大計,但在真正開始理財前要明白自己理財的目的,理財不能心急,在理財前,需靜下心來好好想下,自己理財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想得越清楚明白,就越有利于理財計劃的實施。一般而言,人們理財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1、說白了就是想要自己現有的資產增值
而資產增值是每個理財者共同的目標,理財就是將資產合理分配,并努力使財富不斷累積的過程。但是我們也應該明白,財富增值并不是最終的理財目標,而是我們達到人生目標的手段,理財分為財富的積累,財富的保障,財富的增值,財富的分配四個階段,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階段的理財需求,比如剛剛畢業的年輕人,處于財富積累階段,他們最大的投資應該是自身投資,比如多參加一些培訓,擁有更多的本領以便于掙更多的錢。而對于一些有經濟實力和投資能力強的人來說則應對資產的增值確定一個具體的數目。
2、保證將來老有所養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及早制訂適宜的理財計劃,保證自己晚年生活獨立,富足,是現代人所面臨的共同問題,養老計劃中要考慮退休的年齡,預計退休后每年的生活費用,預計通貨膨脹率,預計退休后每年的投資回報率等問題。
3、保證資金安全
資金的安全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保證資金數額完整;二是保證資金價值不減少,即保障資金不會因虧損和貶值而遭受損失。真正的投資者,是要有一種節制態度,不是賺得越多越好,而是要清楚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情況。比如投資股票和基金,好的情況可能有百分之幾十的收益率,但壞的情況可能會賠掉百分之幾十,上下限是很寬的。而像銀行理財產品,最好的收益可能并不高,只有百分之幾,至少本金不會損失,它的上下限就很窄,但好與壞發生的概率是有時間性的,可能一段時間很多人去買基金,就是人們普遍認為它發生不好情況的概率比較低,或者說一到兩年之間發生不好情況的概率比較低,但兩年之后,可能出現壞情況的概率就比較高了,所以我們不但要對概率的風險性有很好的把握,對概率的時間性也要有一定的認識和把握。
根據理財的這幾個目的,理財的基本思路應該是:先積累,再保險,再應急,然后是還貸,最后才是投資和消費;而目前可能有大部分的人都是先消費,再投資,最后還貸款,不保險,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另外,要克服理財就是為了獲得高收益這一思想誤區,理財的目的是梳理財富,增值生活。通過梳理財富這種手段來達到提升生活水平的目的。明白了自己為什么要理財,掌握理財的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以獲取回報,同時也能避免人們進入理財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