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3月15日,“智能財務引領數字化轉型”高峰論壇吸引了來自北京、天津、山東、河北、河南等地的200多位企業高管擠爆活動現場,共同探索分享財務及企業數字化的轉型之道。
這是由業內知名的管理會計和企業數字化轉型專家—北京元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全國巡展活動的首站,元年科技將在南京、廣州、廈門、成都、上海、武漢等地連續舉辦另外6場高峰論壇。據了解,和北京站活動一樣,其它各站的報名情況非常踴躍,論壇主題直擊企業財務、IT和業務部門高管的關注點,智能財務正在這個春天播撒下了企業數字化全面轉型的種子!
元年科技副總裁賈小強指出,企業數字化可以分為三個方面:首先是制造層面的數字化,包括現在很多的智能工廠、物聯網、工程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就是在制造領域里面的應用;其次是交易層面的數字化,最典型的就是互聯網交易,互聯網交易活動深刻影響到我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三是智能管理,就是企業內部的管理的數字化。財務在這個環節里是一個重要的引領者和推動者。財務掌握著數據,相對于人力、戰略、市場,我們對于技術更加敏感,很多CFO同時也是CIO。所以我們說財務未來在企業的數字化管理里面依然扮演著非常核心和重要的角色。
元年科技副總裁賈小強指出中臺是企業應對競爭和業務變化的必然產物
隨著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客戶對企業反饋的敏捷性要求越來越高,連接前臺和后臺管理的中臺概念得到了很多人的關注,把共性的服務集中起來,能力不斷得到提升,給前臺客戶提供的支持越大,大中臺、小前臺的組織架構應運而生。與組織中臺相對應的技術中臺、數據中臺、業務中臺也相應得到建設和提高,使得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能夠繼續保持對客戶服務、市場變化的靈活性。
共享模式其實在軍事領域已經得到了充分應用。二戰期間的戰爭模式就是機械化大規模作戰,按照軍、師的建制進行陣地作戰。到90年代的海灣戰爭、中東戰爭的時候,美軍基本作戰單元不再是一個軍,一個師了,而是一個個小團隊實施精準打擊,就是因為小作戰單元后面有龐大的支撐體系:GPS全球定位、導彈、飛機等手段的支持。后勤參謀部門通過獲取各種實時信息,進行綜合判斷的結果指導前線作戰,后臺的作戰部隊能力遠遠高于在一線的作戰部隊。這也是未來企業組織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以共享為核心構建企業業務中臺。
企業信息化資深專家、中國化工集團前CIO周冠宇回顧了其在中國化工集團的項目實施過程,分享了其在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中的經驗體會。周總指出,成功上線不等于上線成功,上線成功只是企業數字化建設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是轉型,任何數字化建設都是為了轉型成功。轉型就意味著變革、改變,牽涉到的不只是組織、流程,還包括能力的改變。要給員工培訓,也要給他適當的工具,也就是賦能。
企業信息化資深專家、中國化工集團前CIO周冠宇提出精細化管理決策是向數字要價值
周總認為,要讓數字說話,精細化管理決策不是拍腦袋。同時我們也要向數字要價值,希望能夠利用數字在整個流程里面做分析,防患于未然。通過數據的收集、分析后,采取適當的應對處置措施、更有效的管控,降低事后的事發成本。
高盛全球投資研究中心發現,全球經濟周期正在快速縮短,波動幅度更大。企業往往需要在經濟下行的時候就要為未來的經濟復蘇做準備,而在經濟復蘇的過程中,又需要為未來的經濟下行提前做準備。以前一年發布一款新品手機就行了,現在已經夸張到每年要發布三款新品,因為用戶的口味、用戶的需求在變化,競品的生命周期也在變短!
管理會計和數據技術專家袁海龍認為,企業計劃管理、分析決策能力不像營銷活動那樣顯性,而是更顯企業內功的能力。他以國內一家著名企業為例,盡管有很好的IT基礎,依然遇到了很大的挑戰: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的業務,使得上個月的數據匯總要到下個月的6號才能完成。月滾動預測不僅包含經營口徑,還要做法人口徑的預測,每個月8號需要把經營預測滾動預測做出來,10號要把接近200個法人實體的法人口徑的預算預測做出來,這是個多么巨大的挑戰!企業業務范圍越大,分析口徑與維度越多,對數據分析的挑戰自然就越大,就更需要不斷對數據處理能力進行優化提升。
管理會計和數據技術專家袁海龍認為數據中臺最核心的能力是快速生成各種數據的關聯關系,從而對后臺決策產生影響
袁海龍認為數據中臺最核心的能力就是快速建模,如何在新的技術平臺上,針對業務需求快速生成各種數據模型,響應前端的數據分析、數據消費的需求,這個是最重要的。數據在線建模能力提升了IT人員對企業數據倉庫或數據湖的管理能力,快速生成各種數據的關聯關系,對后臺各種決策產生重要影響。
袁海龍表示,未來的發展趨勢會在企業計劃、洞察和決策三個層面產生深刻影響。這里的計劃對應的概念比預算的范圍更廣、更大,未來整個預算會從傳統的靜態轉變為動態,洞察會從面向過去的描述型、診斷型轉變成面向未來的預測、分析和決策。現在大部分都是依賴管理者的經驗判斷去做決策,未來大量的中層決策將會轉變為自動化和智能化決策。
未來的企業計劃平臺將會從簡單的財務預算、全面預算轉向支撐企業的業務活動。一是非常強調用戶體驗,實時性、交互性很強;二是智能計劃,借助機器學習、AI的引擎,自動預測優化機器學習。到2021年,市場上所有企業軟件,AI增強的功能將會占到60%以上!三是未來的企業計劃管理平臺將會連接計劃、數據和人,它不是一個脫節的,也不僅僅是個財務結果。
財務共享專家唐宏鈞認為,中國的財務共享中心有五個明顯的趨勢:
一是差異定位。從簡單的降低成本演變成了一個優化集團管控,提升決策支持效率的組織和架構。現在的共享服務中心將會成為一個服務中臺、數據中臺來支撐企業的運作;
二是內通外聯。企業內部管理要打通,與外部業務和數據要聯通。移動互聯時代就是萬物互聯,企業本身的建設和運作已經完全離不開我們外部資源,包括企業上下游或其它合作伙伴,利用電商化手段來覆蓋我們以前覆蓋不到的需求;
三是業財一體。在共享中心的建設中,由財務共享逐漸擴展到采購、商旅等其它領域的能力和資源共享,共享服務中心也將包括商旅共享、采購共享、人力資源和IT資源的共享建設和服務;
四是管會融合。企業決策支持系統的建設內容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管理會計。管理會計需要有大量業務數據來支撐,才能完成后續的分析、決策,所以這些都是共享中心可以提供的;
五是技術驅動。人工智能、云計算、機器學習等等新技術的應用對共享中心建設帶來全新的變化。
財務共享專家唐宏鈞闡述財務共享中心的新趨勢
唐宏鈞還用幾段精彩的視頻闡述了財務機器人、商旅平臺的強大功能,非常直觀到展現了未來系統的應用場景。元年的業財稅共享還延伸到采購共享等更多業務領域,內容更加豐富,協同更加敏捷。
稅務專家劉璐回顧了國家稅收體制的發展歷史,指出未來稅收管理的互聯網化已成為一個重要趨勢,管理模式也從專管員管稅過渡到了數字管稅和信息化管稅的時代。但企業現狀令人堪憂,由于企業會計和稅務人員長期從事最基礎的納稅申報表的填報,整體風險管控意識不強。實際上,稅的信息就來自于我們的業務信息。很多會計和財稅人員對于業務前置性的訴求不夠理解,企業稅務理念和國稅稅收的征管系統的發展出現了明顯不匹配的情況。
稅務專家劉璐提出把稅務共享的資源利用起來,讓共享服務在整個系統的環節中達成一個循環
劉璐提出了兩個重要觀點:
首先,稅收管理不能夠再采用傳統的Excel或者是口口相傳的模式去做了,而必須要建立自有的稅務管理信息化系統。要想清楚我們的稅務管理要分成幾個層次來做,哪些層次是可以用稅務管理系統去做:一是屬于稅務合規型的管理,這涉及到票的部分、稅的部分;二是稅務風險的管理,包括納稅風險的分析,納稅風險的預警;三是納稅的優化,包括稅收的籌劃,稅收對于業務決策的支持。第一、二個層面的內容都可以用信息系統來進行這樣一個升級和更新。主體上就是三個方面:稅、票和稅收風險。
建議用一個統一平臺去管理我們企業所有的涉票和涉稅的信息,用一個體系去規范集團所有的稅金發票以及稅務會計管理的這樣一個行為,用一個系統去完成我們發票的開具、認證、查驗以及納稅申報,最終是為了整合業、財、稅、法、商一體化,通過管理智能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信息表單化、表單標準化,最終達到精準納稅,規避稅務風險,降低稅收成本的一個概念,稅務管理系統的升級迭代迫在眉睫。
其次稅務共享的概念。我們在分稅制的改革體系下一直都處于分散型的管理模式,弊端顯而易見。稅務共享一是為了讓整個集團從上到下都遵循同一套納稅法規體系;二是幫助我們達到人員的共享。把這些稅務共享的資源給利用起來,讓共享服務在整個系統的環節中達成一個循環。比如扣稅憑證的收取,包括它的電子流和紙質流信息的共享。還有發票交付的共享,現在增值稅發票還是屬于視同現金管理,并且還是屬地化管理模式,但是它并不影響我們的集中,我們可以做發票集中開具,分散打印點進行打印,這樣來實現銷項共享。最后是風險和管控的共享,最終能夠達到四個目標:系統平臺化、業務集中化、服務專業化、交互智能化。
“智能財務引領數字化轉型”高峰論壇北京站現場
從財務共享、業財稅一體化、數據中臺、數據分析到數字化轉型方法論,豐富翔實的論壇內容,專家演講深入淺出,為與會企業代表描繪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美好愿景,智能財務引領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路徑清晰可見!
何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