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強豬先強種!種豬是整個養豬業的芯片,生豬種業的發展與每位養豬人息息相關,未來生豬種業的發展態勢是每個養殖者均關心的問題。2021年12月9-11日,中成藥業特約第11屆中國農牧業風云會·2021農財寶典新牧網年會暨廣東現代畜禽產業園研討會在
強豬先強種!種豬是整個養豬業的芯片,生豬種業的發展與每位養豬人息息相關,未來生豬種業的發展態勢是每個養殖者均關心的問題。2021年12月9-11日,中成藥業特約第11屆中國農牧業風云會·2021農財寶典新牧網年會暨廣東現代畜禽產業園研討會在廣州花都召開。
本屆大會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農村報社、廣東省現代農業產業園聯盟、廣東鄉村振興文化服務產業園主辦,農財寶典、新牧網、牛羊寶典、禽業寶典承辦。廣東中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生豬種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華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教授吳珍芳作了關于《我國生豬種業發展態勢》的報告,對種豬業發展的態勢進行了分析。
種豬對肉豬生產放大效應巨大
吳珍芳認為,優秀種豬的增效價值十分明顯,如果父母代種豬產仔數提高1頭/窩,按照6胎計算,每頭母豬至少增收735元;1頭杜洛克種豬料肉比低0.1,可帶來增效約4萬元。育種核心群1萬頭大白種豬,可以影響出欄1.5億頭以上的肉豬上市。由此可見,種豬對肉豬生產放大效應巨大。
產業鏈上下游結合,專門化育種是我國生豬種業的必由之路
吳珍芳指出,育種工作投資大,周期長,門檻高。培育的品種,可純種繁殖,我國也沒有動物品種產權保護,育種投入很難取得回報,育種工作具有明顯的公益性。這是我國種豬企業多是“繁殖制種”而非“育種創新”、生豬種業陷入“引種—退化—再引種”不良循環的主要原因。我國未來的生豬種業,一定是行業專業化分工,由少而精、大而強大型育種公司,通過產業上下游合作來做育種這件事。非洲豬瘟后,出于生物安全考慮,大型養殖場采用購買精液、祖代及曾祖代種豬,實現種豬自循環方式,將加快我國養豬產業“育、繁、用”專業化分工進程。
育什么種一切由市場決定
緊接著,在會上吳珍芳解答了應該育什么種的問題,他表示,中國需求的種豬品種只能靠自己,因為消費市場和生產條件差異較大,國外種豬不能完全適應我國國情。以歐美和中國為例進行比較,歐美市場鮮肉消費占25%以下,成品或半成品為主占75%以上。中國市場鮮肉消費占82%以上,熱鮮肉為主,成品或半成品為主占18%以下。我國各地豬肉市場需求的也有較大差異。因此,吳珍芳強調,育種目標應該在哪里?培育什么品種?一切由市場決定。
育種專注20年,年可滿足上市1 億頭肉豬的種源需求
據了解,溫氏股份自1998年開始豬育種,專注20多年。全國布局25個種豬育種基地,共投入研發費用20余億元,主要選育瘦肉型豬,匯集世界最優秀瘦肉型豬種,共12個品系,建立了大規模的瘦肉型豬種質資源庫,年可滿足上市1 億頭肉豬的種源需求。
溫氏育種未來走向如何?吳珍芳表示,溫氏集團已經進行內部資源組合,成立專業化面向市場的生豬種業公司-廣東中芯種業科技有限公司,計劃用5-8年時間,建設成為綜合實力排在世界前3強的航母級育種公司,原種豬市場占有率25%以上,成為全國豬育種工程技術源頭,帶動行業發展,培育出優勢的中國特色商業化豬種,實現種源自主可控,體現國家擔當。
作者:《農財寶典》新牧網 徐曉敏
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