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大家好,我是老韭,一個比普通散戶多學了一點專業知識、多經歷了一些賬戶起伏的老散戶。
昨天說了藍籌股,今天咱們講一下概念股。
先來說說什么是概念股。
概念股就是具有某種特殊共性的股票,比如蘋果每年新產品發布的時候,會有一批股票出現集體上漲。
因為這些公司是蘋果的供應商,和蘋果手機都有一定的關聯,所以被人們統稱為蘋果概念股。
再比方說,前幾年國家宣布設立河北雄安新區,消息一出,帶有雄安概念的股票集體上漲。
最近的是中伊簽了25年戰略合作協議,里邊涉及到一系列內容,盡管在股票軟件上還沒有形成中伊概念,但在實際走勢中一些核心板塊最近都有不俗表現,比如一帶一路、新疆、基建等。
說到這里,大家有沒有發現,概念股就有點像微博的熱門話題,每隔一陣就會冒出一兩個大熱門,關注度也很高。
要提醒大家一點,這個概念股的名單并不是固定的,它會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或刪除其中的股票。
現實中有些熱門概念股,經常會出現連續好幾個漲停板,幾天內的漲幅就超過了其他股票幾年的漲幅。
所以我們可以給概念股做一個定義:
受到某類事件或因素的催化使得一類股票具備了某種特別含義,引發了市場對該事件或因素的炒作,從而導致這類股票短期內形成相類似的走勢,進而構成一個板塊。
通常,我們可以把概念股做這樣的分類:
1、政策性概念,比如一帶一路、國企改革等;
2、地域性概念,比如新疆、深圳等;
3、行業性概念,比如網絡安全、半導體等;
4、企業性概念,比如蘋果概念、華為概念等;
5、盤面或走勢性概念,比如次新股、高送轉等;
6、非官方事件性概念,比如新冠疫情下的防疫概念、中美關系下的國產操作系統等;
7、產業狀態性概念,比如獨角獸概念、超級品牌概念等。
這里,老韭主要說一下概念股和成長股的區別,因為這兩類股票都屬于市場中一般漲幅較大的股票,尤其很多朋友對成長股和概念股不能明確地識別。
如果按照特征來說,概念股和成長股的最大區別在于過去的表現:
如果按照上漲邏輯來說,概念股和成長股的最大區別在于價值的實現:
昨天老韭在藍籌股的介紹中說過股票的屬性是動態且可以重疊的,就是說一只股票也許昨天是藍籌股明天可能就是夕陽股了,而一只夕陽股同時也可以具備比如周期股的屬性。
那對于概念股來說也一樣,大家一定不要認為一只股票是概念股就只能是概念股,絕不能排除它轉為成長股的可能。
1、主要賺錢邏輯
那為什么概念股會上漲得那么快呢?
因為推動概念股上漲的,主要是情緒:市場通過炒作某一個概念,引起大家跟風買入,在很短的時間內,概念股的股價會迅速上升。但是,隨著情緒的回落,主力資金會提前撤網,這個時候大多數股票都會撐不住。
所以投資概念股,必須要時刻關心國家政策的最新動向和熱點事件,更主要的是把大眾情緒作為買賣基礎:不僅要領先別人一步,才有可能抓住機會概念;還要先人一步,在大家情緒冷靜下來、概念消失前賣出。
這里說明一下,炒概念股的思路,通常是短線交易,持股時間不能太長,股價上漲一定幅度后必須及時賣出;萬一你判斷錯了,買入后股價出現快速下跌,也必須及時賣出止損。
那為什么概念股不能長期持有呢?
2、主要風險
因為情緒這個東西,本身就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
一般來說,概念股的上漲,往往是受到消息或政策的驅動炒作,背后沒有實打實業績支撐,股價的上漲沒有持續性,一旦情緒降溫,之前漲得時候有多猛,通常后面跌得時候就有多猛。
其實從本質來講,概念股的炒作是最貼近投機原理的,所以從風險角度來講也是非常明確的,就是情緒支配下的資金行為,和荷蘭郁金香事件基本一個原理。
這里老韭再次說明,股票的屬性是可以多層疊加的,尤其是概念股,涵蓋的范圍很大,像藍籌股、成長股、周期股都有可能因為一個熱點,變成概念股;甚至同一只股票,還可能因為不同概念,入選不同的概念股范圍。
總而言之,概念股其實是屬于一個事件范圍,和股票本身的優劣關系不太大,你不能因為某只股票具備了某個概念就說它未來有發展潛力,同樣你也不能因為某只股票具備了一些概念就說它是個概念股沒價值,在概念消失之后它終究會回歸到自己原本的航道上。
比如2014年的中國中車,大家都知道暴漲原因是南北車的合并事件引起的重組概念,但在爆炒之后就逐漸回歸了,從趨勢看可以明顯發現這只股票的合理估值就是15倍左右。
當然在14年到現在這個過程中股價從14年時的兩三塊變成了現在的五六塊,核心原因是南車和北車合并之后的業務規模翻了倍、凈資產翻了倍,但屬于這公司的估值就是15倍PE,這沒的變。
好了,這篇文章就到這里,感謝大家耐心閱讀。
未來,老韭會幫助大家學習怎樣研究股票,老韭也會根據不同時機推出系列課程幫助大家在股市中快速晉級。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您有所收獲,請點個贊,老韭感激不盡!
劉同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