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01
志存高遠、使命明確。
以身作則、正己正人。
舉賢任能,近仁遠佞。
重本舍末,善于抉擇。
好仁輕財,散財成事。
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進德修業,砥礪前行。
由于時間關系,上篇只談了前面三條,后面的四條并沒有寫出來,現在就接著談談剩下的四條領導智慧。
02
重本舍末,善于抉擇。
關于本末的問題,《大學》中有幾處直接的論述。書中寫道:“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意思是說世上萬物都有本有末,世上萬事都有開始和了結,弄明白它們的先后關系,就接近道了。所謂的接近道,就是掌握了事物發展的規律,可以自如地應對。
要想成為一位優秀的領導,最根本的事情是什么呢?書中寫道:“自天子以至于諸侯,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明確指出了領導要想能夠贏得人們的追隨和愛戴,必須要加強修身。
修身是根本,修身可以提升自身品德修養,在處理事情時能夠不偏不倚、知人善用, 能夠彰顯自己的魅力,贏得更多的追隨者。
領導必須認真分析事物的本末關系,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抓了芝麻丟掉西瓜。《大學》中寫道:“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意思是根本出了問題,想要至末完好是不可能的,就像樹根爛了,枝葉是不可能繁茂是一樣的道理。
對于領導來講,對于本末的問題,就要善于抉擇,緊緊抓住修身這一根本,就能夠家庭和睦、同事團結、下屬愛戴,自然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03
好仁輕財,散財成事。
《大學》中關于財富的論述也有好幾處,對領導如何處理財富很有啟發意義。
《大學》寫道:“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在德和財的關系上,孔子認為德是根本,財是末節,如果弄混淆兩者的關系,就會本末倒置,導致人們爭奪混戰。作為領導,絕對不能一心只為財富,因為“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要想民聚就得散財,要散財得首先有財才行。如何聚財呢?《大學》中指出:“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領導要想獲得財富,就得修德,因為有德性就會有人追隨,有人追隨就能獲得土地,有土地就能創造財富,有了財富就可以派上用場,也能夠興旺事業,就實現了“仁者以財發身”。
好仁德的領導散開財富讓自身興起,追隨者自然也跟著散財興身,當大家都以“德潤身”的時候,就不可能不完成偉大的事業。正如書中所寫:“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
04
居安思危,防患未然。
領導一定要有憂患意識,時刻保持警醒狀態,能夠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將問題扼殺在搖籃之中。
《大學》中引用了《詩經》中的句子來贊揚衛武公,其中有一處描述他“瑟兮僴兮”,并且解釋“瑟兮僴兮”就是“恂慄”,意思是謙虛謹慎。為什么要謙虛謹慎,就是為了避免出現危險,所以時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關于防患于未然,《大學》中還有一處精彩的論述:“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意思是說,審理訴訟案件時,我能和其他人一樣判斷出是非曲直來。但我和其他人不同的是,我讓訴訟的事情根本不發生。
從這個角度來講,不論領導解決難事的本領多高超,都不如不讓難事產生好。所以領導要多做些預防性的工作,就可以減去很多棘手的應對性的工作了。
05
進德修業,砥礪前行。
《大學》中的“三綱”之一就是要明明德,作為領導,一定要能夠彰顯美德,因為德是根本,一定要認真修德。書中寫道:“君子先慎乎德。”而一旦有德,就可以潤身,能夠潤身,就能“心寬體胖”。
在進德上面,領導必須要慎獨,因為即使只有你一個人的時候,也不論你如何掩藏,都會有“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此外,領導還要慎言慎行,書中寫道:“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著,亦悖而出。”意思是說,用違背情理的話責備人,也會被別人同樣對待;如果以不和情理的手段獲得財富,財富也會被別人以同樣的身段搶走。
領導如何進德呢?書中指出,進德不僅要“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還要“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就是領導在進德上,要像打磨骨器和雕琢玉器那樣打磨自己,并且每天都要有新的進步。
如果進德修業做得好,就能夠達到“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的境界了,反之就會“辟則為天下僇矣。”意思就是如果領導品德高尚,那么賢德之人就會因為領導的品德而尊敬他,普通人就會因為享受到領導帶來的好處而喜歡他。反之,如果領導不修品德,只要稍有差錯,就不會被人們所容,遭到人們唾棄。
06
做領導不容易,因為領導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重擔,也需要更多的智慧和才干。《大學》 這本薄薄的小書中蘊含著豐富的領導智慧,可以幫助領導更好地做好工作,值得領導反復品讀。
至于我寫出的幾條領導智慧,只是《大學》中領導智慧的一個引子而已。如果要細細分析的話,《大學》中的每一句話都可以品出很多的領導智慧來。
如果以后有時間的話,我將逐句來闡釋《大學》中的管理智慧,將其中的管理智慧與大家分享。但我更建議大家能夠自己去品讀《大學》這本書,只要你認真讀了,肯定會愛不釋手。
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