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懷揣著一顆遨游大海的心想考一張潛水證但是內心未免會有種種疑問不會游泳到底能不能潛水?近視眼怎么辦?去哪里考潛水證?怎么考?我英文很爛有中文教練嗎?今天我們整理了一份新手攻略來解答一些對潛水一知半解卻又充滿興趣想考潛水證卻不知從何入手的新手們
懷揣著一顆遨游大海的心想考一張潛水證但是內心未免會有種種疑問不會游泳到底能不能潛水?近視眼怎么辦?去哪里考潛水證?怎么考?我英文很爛有中文教練嗎?今天我們整理了一份新手攻略 來解答一些對潛水一知半解卻又充滿興趣 想考潛水證卻不知從何入手的新手們的疑惑 告訴大家該如何開始我們的潛水夢Part 1 先解釋一下潛水和一些人對潛水的誤解
1. 潛水活動總體來講分為3類
浮潛
浮潛就是佩戴面鏡和呼吸管漂浮在水面和水中游泳的一種運動,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去海島游大多人都會選擇這樣一項體驗。
深潛
( 也叫水肺潛水 )
自帶水下呼吸系統的潛水,不同于浮潛,深潛一般需要下降到幾十米的深度。
深潛還可以細分為休閑潛水、技術潛水和工業潛水三類。休閑潛水通常在觀光開放區進行,深度不大于40米。即我們通常意義上的水肺潛水,最為基礎和常見的潛水方式。技術潛水是深潛中的極限運動,深度大于40米,多見于洞穴與沉船潛水;工業潛水,泛指工業性質的潛水,如水下工程等。后兩者均特定人群才能駕馭。
自由潛
不攜帶呼吸系統,通過肺活量的調節進行潛水。自由潛是一項嚴重考驗身體素質、專業知識的運動,也是潛水中最難的部分,只有經過系統的教學和反復訓練才能嘗試。
2. 潛水是否需要考證?
沒有證想潛水可以參加體驗潛水,體驗潛水是指沒有潛水執照的人由教練在旁陪同進行的潛水項目,有很多潛店會提供體驗潛水服務,并且單次費用較高。相對來說潛水過程比較受限,深度上不超過12米,適合短暫旅游或是不確定自己是否喜歡潛水的人。但是為了更自由和看到更多的美景,潛水證是不可或缺的,相當于一張潛水的“國際駕照”。
3. 不會游泳能不能潛水?
一般來講,不會游泳也可以學會潛水,但前提是你絕對不能怕水。報名前將自己的情況如實告知你的教練,將更有助于教練對你的評估與教學。但我們仍然還是建議大家學好游泳,這會讓你在水中更加自如。
4. 近視能不能潛水?
答案當然是肯定的,面鏡制造商都會提供相應有度數的替換鏡片出售,通常面鏡左右眼的度數都是一樣的,并且不包含散光,對于下水看東西也是足夠了。當然習慣帶隱形眼鏡的同學也可以考慮戴隱形眼鏡下水。
5. 女生來大姨媽了能不能潛水?
只要沒有太難受的生理感覺是不會影響潛水的,可以使用衛生棉條。不用擔心會引來鯊魚,因為鯊魚對人血根本沒有興趣。鯊魚有上百種,出現過攻擊人的種類一只手都數的過來,而且大多是冷水區域沖浪的人,鯊魚眼神不好以為是個海龜或者海豹所以就上來咬一口,發現不夠油膩就立刻失去興趣,不要被電影誤導。要是誰能把鯊魚引來,這必然是喜聞樂見的事兒,教練一定請你吃飯。
6. 多大年齡能學潛水?
拿PADI來說,規定潛水最小的年齡是8歲,年滿10周歲即可報名參加開放水域潛水員課程,其中10歲以上12歲以下的小朋友最大深度可以到12米,年滿12周歲的小朋友最大深度可以到18米。學習潛水是沒有最大年齡規定的,只要身體條件允許,年齡不是障礙。
Part 2 摒除了潛水誤區,來了解考證階段
1. 潛水機構的選定
休閑水肺潛水主要有以下幾個發證機構:
目前全球市場份額最高、最流行的休閑潛水機構是PADI。你可以在居住地的潛水俱樂部報名完成理論知識和泳池訓練的課程,然后等到休假的時候再跟隨俱樂部到旅行目的地完成開放水域訓練。也可以直接到目的地找一家潛水中心進行潛水培訓。
2. 第一次考潛水證去哪里比較好?
第一次考證,還是比較推薦東南亞為主。主要原因是東南亞距離近、物價低,并且東南亞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潛水教學產業,在那邊大多都有中文教練。
例如:
菲律賓:PG、科隆、薄荷
泰國:濤島
馬來西亞:亞庇、仙本那
3. 教練和潛水中心哪個更重要?
教練是直接教授你的人,是與你學習是否成功最密切相關的人。所以教練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還有學潛水盡量找中文教練,把基礎打好,把問題都搞清楚,關鍵時刻是救命的。
4. 潛水證有什么區別?
拿PADI和NAUI這2個機構的證書做比較
PADI考取潛水員證書的第一個級別課程就是OW( Open Water Diver,開放水域初級潛水員 ),拿證后可以在開放水域18米內的深度潛水。如果考完OW之后,考進階級課程叫做AOW(Advanced Open Water Diver,開放水域進階潛水員),拿證后可以下降至30米深。
NAUI考取潛水員證書入門級是SD ( Scuba Diver 初級潛水員 )相當于PADI的OW 和進階級ASD( Advanced Scuba Diver 進階潛水員)相當于PADI的AOW。
PADI的證書和NAUI的區別
當然所有的這些機構所發行的潛水證書均為國際認可全球通用的,本質上沒有什么區別。對于普通的潛水愛好者來說,考到AOW就已經足夠,當然如果有興趣還可以學更多潛水分支課程,看下PADI常用的潛水員等級分類。
5. 潛水課程需要學點什么東西?
以OW課程舉例,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理論學習(室內完成)
分5個單元進行,包括理論考試;
第二部分:平靜水域學習(在泳池完成)
分5次進行技巧訓練及考核;
第三部分:開放水域學習(出海完成)
分2天共四次下潛評估表現
一般在國外的潛水中心,OW的課程集中在3~5天內完成。而在國內的俱樂部,課程可以分散開來上,這樣比較適合時間不怎么寬裕的上班族。
Part 3 其它注意事項
1. 部分人群不適宜參加潛水活動
高血壓、糖尿病、耳朵,鼻子,氣管或者心臟病特殊疾病患者以及近期內患有疾病或者進行手術者,不建議參加。
2. 潛水結束后不能立刻坐飛機
單次潛水需12小時,多次潛水(2次以上包含2次潛水)需18小時后才可以坐飛機或到高海拔地區。原因在于飛機上升導致環境壓力降低,若間隔時間過短,人體內未排盡的氮氣可能會更快的形成氣泡,這會增加罹患減壓病的風險。
3. 必要的生態保護意識
謹記外出潛水不留垃圾、不隨意獵殺海洋生物。更重要的是不要觸碰任何海底生物!好奇害死貓、不zuo不會die,海底有很多生物是帶有劇毒的,你會傷害它們也會傷害到自己。
Part 4 考完潛水證后
以下這段摘自駱儀的文章分享給所有已經感受到潛水的美好和還未下定決心考證的朋友們,潛水的種種經歷足夠我們用一生來回味。
考到潛水證不是學習潛水的終結,而僅僅是個開始。從10幾潛到30潛(太少了,還是個菜鳥),我可以感覺到自己的進步:氣用得越來越慢,身體越來越平穩,不再像當初那樣一下水就緊張,就往上漂;對比一些新手也發現自己的表現要略好一點。這是很有成就感的:)但我的腳法很爛,強流經驗少,浮力未做到最好,用氣也比教練和潛導快,所以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不光是我個人在進步,潛水的技術和理論也在發展。半個世紀以前,潛水的主要用途是軍事和商業;越來越多人以潛水為休閑運動后,也出現了很多悲劇,人們終于摸索總結出防止潛水病和使用混合氣體的潛水規則。生在這個年代,能享受前人的成果安全潛水,我何其幸運。
因為潛水對我的性格和心理帶來積極的影響。我膽子小,看那些潛水事故怕得要命,初進黑黝黝的沉船時也有幽閉恐懼癥。從怕到享受,潛水讓我在有限的范圍內挑戰自己,建立起自信心。這種挑戰不是強迫,我樂在其中;這種挑戰也不是冒險,我知道自己能做到。潛水有句法則叫“一停二想三行動”,有些人會覺得,我呼吸不到空氣了要死了你還叫我停,但事實是一慌就容易出事,冷靜才能解決問題。我還是會有慌的時候,要繼續修煉。
因為潛水的世界很簡單,潛水時的生活很簡單,吃飯、睡覺、潛水、談魚。睡醒下水,出水后互相交流看到了什么,每個人都很快樂、彼此開玩笑,我好像從來沒見過有人潛水時不高興或一臉嚴肅的,見到魚卻比尋到寶藏還開心。穿得很簡單,比基尼套連衣裙,因為天天下水,所以化妝、發型、服飾什么的完全不需要考慮。吃得很多,因為下水會消耗,不需要擔心長胖。我們的注意力都在水里,岸上么,吃好睡好就夠。當然,這些只是一個過客的感受,潛水教練的世界我不了解,在我眼里也是很簡單的,教潛水不是個能掙大錢的行當,只不過能讓你可以“免費”潛水而已,不是真正熱愛,誰會做?
因為我進入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你看到水下萬物,同時與水面上的空氣、聲音、溫度、風都隔絕了,耳邊聽到自己的呼吸和氣泡,聽到一些非常細微的聲音(比如說氣瓶漏氣哈哈),感覺水流包圍著自己的身體,感覺水溫的變化。這些來自感官的體驗很直接,而且在水下感官也比岸上更要敏銳,當我不再緊張以后,我很享受這些陸地上體會不到的感覺。
這就是潛入大海和去海洋館參觀的區別。在此我先不討論把海洋生物囚禁在海洋館里是否合理,僅從觀眾的角度說,在動物園里看動物,跟在非洲大草原上看動物一樣嗎?動物園還聞得到動物的氣味,聽得到它們的叫聲,而在海洋館隔著玻璃,連這些感官刺激都沒有。
但也有不那么美的時候,海水很混濁,海底只有泥沙沒有珊瑚,“沒東西看”。 如果你沒有見到你期待中的美麗、那些照片中的美麗,你是否還愛潛水呢?
我曾經在埃及西奈問一個法國潛水長,你天天潛一樣的地方不膩么,也曾經問在菲律賓科隆問一個德國教練,你在這小島潛了16年不膩么,他們的答案是一樣的。那個法國GG說:“我就是喜歡在水里的感覺?!?/strong>我想,對于他們,大海是美麗的,這跟他們某一次潛水有沒有看到色彩艷麗的魚類或珊瑚無關。
正如旅行一樣,有些人愛游景點,愛拍照,有些人只是喜歡在路上的感覺,而不同人愛看的東西也不同。我愛的是海洋的豐富,海洋的變化無窮,同樣的潛點,每一次潛水的體驗都不一樣。
潛水是個無底洞,不僅僅因為它“燒錢”,更因為它為我打開了一扇門,讓我進入一個無比豐富、等待我探索挖掘的世界。
這里面有生物知識:萌翻了的海兔是雌雄同體,你只能看到它們卿卿我我,卻不知下蛋的是雄是雌;而海馬呢,辛苦懷胎的都是爸爸。
有地理知識:紅海的鹽度最高;洋流的形成與地球轉動和海底地形有關,也受月圓月缺影響。
有物理知識:水下開啤酒不會噴出來;水吸收紅光的能力比藍光強,所以水下的可樂成了藍罐“零度可樂”,水下受傷則會流出藍色“貴族血”。
有生理和化學知識:壓力下氮氣會進入人的身體,氮氣不能排出會造成減壓病,而在空氣里加入惰性氣體氦氣、降低氧氣比例能防止氧中毒。
有歷史知識:這艘沉船曾運載日軍補給,被美軍空襲擊沉,那艘沉船曾運載華人勞工……為了查明一些神秘沉船的身份,潛水員會查閱大量史料,會去尋找沉船里的蛛絲馬跡,堪比考古學家。
正如我常說的,地球表面2/3的面積是大海,海洋里有100萬個動植物物種。潛入海里,我開始重新認知這個世界,認知生命。
兩年過去,我的潛水紀錄增加了200瓶氣。
我見過像風暴一樣密集的魚群。
見過翼展7米、像披著黑色披風出巡的魔鬼魚。
見過體長僅幾毫米、比尋常豆丁海馬還小許多的彭氏豆丁海馬。
見過海底至尊毒物藍環章魚。
見過臉頰會發出閃閃藍光的深海發光魚。
潛過海底火山,脫手套去摸氣泡時差點被燙傷。
潛入了迷宮般的墨西哥水下洞穴。
去巴哈馬親手喂了鯊魚。
面對浩瀚大海,我依然覺得自己還是個懵懂新手,依然覺得夢想著有一天可以去加拉帕格斯朝圣,去南極潛入冰蓋之下,去傾聽座頭鯨的歌唱……
隨著潛水次數的累積,我的潛水技術有所長進,認識的海洋生物和學到的海洋知識越來越多,砸在海里的錢也越來越多。除了以上這些值得讓我用一生來回味的經歷,如今回頭來問問自己,你為什么潛水,理由還是跟當初一樣嗎?如果你沒有見到你期待中的美麗、那些照片中的美麗,你是否還愛潛水呢?如果那些向往的潛點都一一去完、想見到的海洋生物都一一見過,你是否還愛潛水呢?
是的,是的,還是跟當初一樣,而且越來越愛。
當潛水已經成為生命的一部分
我不會再問花“這么多錢值不值得”
不會再問“為什么潛水”
只問潛水將把我帶往何方
你呢,為什么潛水?
更多請關注同名公眾號:鹽分潛水
金夕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