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相信持續關注我們的朋友都知道,前些日子發布過《6大央企征戰5年,助力1035公里中老鐵路通車!》,那么為何中老鐵路修建如此之難,耗時如此之久,投資如此之大呢?中老鐵路全長1035公里,總投資505.45億元人民幣,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老
相信持續關注我們的朋友都知道,前些日子發布過《6大央企征戰5年,助力1035公里中老鐵路通車!》,那么為何中老鐵路修建如此之難,耗時如此之久,投資如此之大呢?
中老鐵路全長1035公里,總投資505.45億元人民幣,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老撾“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的對接項目,建成通車后,昆明市至景洪市僅需3個多小時,至老撾萬象有望實現直達運輸、當日通達。
而中老鐵路國內玉磨段共有93座隧道,其中10公里以上隧道15座,橋隧比高達87%,修建難度極大。下面就跟隨通哥的腳步一起來看看是哪些隧道吧~
01 安定隧道
位置及長度:中國至老撾鐵路的最長隧道——安定隧道全長17.5公里,位于云南元江縣與墨江縣交界處,穿越哀牢山脈20條斷層,是一級高風險隧道。
貫通時間:2020年11月28日順利貫通。
承建單位:安定隧道由中鐵十九局和中鐵五局共同承建,為全線一級高風險隧道。
難點:隧道共穿越20條斷層和2個向斜構造,集有害氣體、巖溶、軟巖、涌水、高地應力、高地熱等不良地質于一體,其工程規模、建設難度與工程風險在國內鐵路隧道施工領域都極為罕見,創造了中老昆萬鐵路玉磨段 “8個之最”:最長隧道、最長輔助坑道、最長單個斜井、最多斷層、最大埋深、最大變形、最大獨頭施工長度、最大水壓。
02 萬和隧道
位置及長度:全長17.44公里的萬和隧道,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縣境內,是全線重難點控制性工程。
貫通時間:2020年3月13日貫通。,是中老鐵路貫通的第一條萬米以上長隧。
承建單位:中鐵十二局集團承建。
難點:萬和隧道是中老鐵路第二長隧,也是全線由單個施工單位獨立承建的最長隧道。隧道最大埋深586米,最小埋深僅5米,加之穿越兩個大斷層,高風險圍巖比例高達88%,屬于典型的 軟巖大變形鐵路隧道。萬和隧道施工過程中,突泥涌水頻發,最大單日涌水量達6.4萬立方米,加之下穿昆明至磨憨高速公路,給施工帶來極大困難。
03 新華隧道
位置及長度:新華隧道位于墨江縣魚塘鎮的深山,全長15.84公里,地處云貴高原地震帶。
貫通時間:2020年9月15日貫通。
承建單位:中鐵十一局集團承建。
難點:新華隧道是全線難度最大的高風險隧道,也是國內最長高地溫隧道,位于亞熱帶氣候區,自然環境溫度高,通風降溫難度大,再加上施工熱源增溫,作業面普遍在50℃左右,施工人員無法長時間施工。該隧道內有斷層破碎帶、隧道偏壓、滑坡、高地溫、高地應力巖溶、坡崩積體 等不良地質,隧道偏壓嚴重、日涌水量達58000方。
04 甘莊隧道
位置及長度:甘莊隧道全長15.25公里,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縣境內,最大埋深860米,穿越8條斷層,集巖溶、暗河、有害氣體、特殊巖土、粉質黏土等復雜地質為一體,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
貫通時間:2020年5月24日,經過4年多艱苦奮戰,甘莊隧道提前8天貫通,它的貫通為按期完成橋梁架設、軌道鋪設任務創造了有利條件。
承建單位:中國鐵建所屬中鐵十七局集團承建。
難點:該隧道為全線第一座15公里以上一級高風險隧道,隧道從進口到出口高低落差約350米,通風排水的施工難度和挑戰性非常大,由于滇西南地區經常遇到軟弱圍巖地質,屬于碳質板巖和炭質泥巖,又是富水地段,施工中圍巖遇水極易泥化,猶如在‘豆腐里打洞’,不易成型,容易發生溜坍、涌突,險情不斷。隧道最大坡度達22.8‰,接近鐵路最大限制坡度。
05 新平隧道
位置及長度:新平隧道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境內,隧道長14.835km,輔助坑道(橫洞、斜井和平導)長9.293km,合計總長24.128km,為單洞雙線特長隧道。
貫通時間:2020年4月26日全隧貫通。
承建單位:由中鐵隧道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施工建設。
難點:新平隧道從2大斷裂帶間通過,穿越7個斷層破碎帶,施工過程中先后發生突泥31余次,突泥量約6.7萬方,溜坍410余次,累積變形達2160米。該隧道圍巖極其松散、破碎、富水,溜坍、軟巖大變形以及突泥涌水頻發,地質條件極為復雜、安全風險極高、施工難度極大,是全線的“咽喉”工程。
06 揚武隧道
位置及長度:揚武隧道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全長14.8千米。
承建單位:中鐵隧道集團。
難點:隧道地質條件復雜,圍巖松散、破碎,曾導致支護體系產生嚴重變形,開挖過程中,出現突水、突泥、涌砂等阻礙,為Ⅰ級高風險隧道,是中老昆萬鐵路玉磨段的重難點工程。揚武隧道山體地形地貌復雜特殊,隧道穿越5條斷層、1處向斜、1處背斜、2處可溶巖與非可溶巖接觸帶,及瓦斯有害氣體、軟巖大變形段,最大的風險就是斷層和褶皺等破碎帶及巖溶地層施工帶來的突水突泥及隧道坍塌風險;同時隧道獨頭通風距離長、長距離反坡排水,不可預見風險多,施工組織難度大。
07 多吉隧道
位置及長度:多吉隧道位于云南省普洱市墨江縣,全長14.5公里,進口位于他郎河,出口在阿墨江,橫穿哀牢山脈。
貫通時間:2020年8月21日。
承建單位:中鐵十六局等參建單位。
難點: 隧道圍巖多以泥巖、砂巖加泥灰巖為主,四、五級圍巖占隧道全長的七成以上,集高地熱、有毒有害氣體、軟巖大變形和突泥涌水于一體,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
08 大尖山隧道
位置及長度:大尖山隧道位于云南普洱,進口地處寧洱縣,出口位于思茅區,全長14.2公里。
貫通時間:項目于2016年8月開工建設,經過近1500多天的奮戰,于2020年8月31日實現全隧貫通。
承建單位:由中鐵十八局承建。
難點:全隧穿越3個斷層、2個淺埋段,圍巖是典型的“滇西紅層”軟弱圍巖,施工難度大,安全風險高。大尖山隧道橫跨寧洱縣和思茅區,是玉磨鐵路控制性工程之一。由于圍巖穩定性差,開挖后極易出現變形、掉塊、坍塌,自2016年8月開工建設以來,隧道先后發生軟巖變化16次,累計變形達320米,最大變形量0.8米,突泥涌水8次,涌突量2萬多方。
09 勐養隧道
位置及長度:勐養隧道位于中國亞洲象第一鎮——云南省西雙版納州勐養鎮境內,全長13.5公里。
貫通時間:2020年12月5日貫通。
承建單位:中鐵三局。
難點: 隧道兼具云南地區復雜多變地質特性,多處下穿斷裂帶、淺埋地段、高速公路、富水地段等,存在淺埋、滑坡、順層偏壓、仰坡順層、巖溶、高地應力、放射性及瓦斯等不穩定因素。
10 勐臘隧道
位置及長度:勐臘隧道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全長13.018公里, 是全線高風險控制性工程。
貫通時間:于2016年8月1日開工,2021年1月2日,歷時1615天的艱苦奮戰,順利貫通。
承建單位:由中鐵十五局承建。
難點: 隧道處于全線地質條件最復雜多變地段,危巖落石、軟巖大變形、高地溫、大涌水等地質災害頻發,其中隧道每天涌水量達5萬方,雨季時高達7萬方,相當于31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全風化的泥巖遇水就變成“豆腐腦”一樣的泥漿,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極高。四年多來,建設者處理掌子面突水、坍塌、圍巖變形等險情100多次,處理溜塌量1.6萬方,拱圈變形90余處,換拱1000多米。
11 石頭寨隧道
位置及長度:石頭寨隧道位于墨江縣魚塘鎮馬鞍山附近,全長11.84公里。
貫通時間:2020年6月29日貫通。
承建單位:中鐵十一局集團。
難點:隧道Ⅳ、Ⅴ級圍巖占比高達94.6%,隧道進口為三線大跨,埋深較淺等情況,還伴隨著高地應力、突泥涌水、溜坍等諸多困難,隧道建設一度推進艱難。普遍存在高地溫情況,隧道內巖石溫度為36攝氏度左右,作業面環境溫度最高時可達50攝氏度。
12 曼木樹隧道
位置及長度:曼木樹隧道位于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勐臘縣境內,橫斷山脈腹地,全長11.6公里。
貫通時間:2021年5月6日順利貫通。
承建單位:由中交一航局承建。
難點:隧道穿越復雜多變的軟弱地質圍巖、巖體運動活躍,地下水發育,具有高溫、高濕、高地應力、高壓富水和突泥、突水、突變等“四高三突”的特點,形成了年代獨特的地質景觀、被稱為“活的地質博物館”。
13 通達隧道
位置及長度:通達隧道位于云南省元江縣與墨江縣交界處,全長11298米,玉磨鐵路全線15座萬米長隧之一,為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
貫通時間:7月16日,經過建設者4年多的艱苦奮戰,通達隧道順利貫通,比預計進度提前半個月。
承建單位:中鐵五局。
難點:隧道最大埋深745米,最小埋深15米左右,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具有大涌水、高地溫、風化槽、蝕變帶等不良地質,施工難度較大。施工以來,隧道共發生大小坍方、溜坍、突泥、涌水80多次。設計為雙線隧道,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全隧道共穿越4個斷層破碎帶和1個大斷裂帶,集涌水、滑坡、有害氣體、 高地應力、高地熱等不良地質于一體,施工難度較大。通達隧道最大的特點就是高地熱,洞內溫度平均在40攝氏度左右,1號斜井日均涌水量達3000方以上。
14 西雙版納隧道
位置及長度:西雙版納隧道位于云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全長10.7公里,是老鐵路重難點、全線控制性工程。
貫通時間:2021年1月26日,西雙版納隧道貫通。
承建單位:中鐵三局承建。
難點:西雙版納隧道最大埋深620米,最小埋深20米,穿越瀾滄江斷裂帶及多條斷層,圍巖破碎、地下水豐富,高風險圍巖段占98%,并集高地應力、高地熱于一體,溜塌、突涌、大變形等不良地質災害頻發,安全風險高,施工難度大,為Ⅰ級高風險隧道。
15 大金山隧道
位置及長度:大金山隧道位于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磨黑鎮境內,正洞全長10657米,是玉磨鐵路施工難度較大的高風險隧道之一。
貫通時間:于2020年11月20日全隧貫通。
承建單位:由中鐵二十一局承建。
難點:大金山隧道,地處云南省寧洱縣大山深處,地形起伏大,軟巖、斷層、向斜、背斜、順層、順層偏壓、褶皺、高地溫、涌水、突泥等惡劣地質復雜多變,是全線重難點隧道之一。
大金山隧道2016年7月30日進洞施工,一直受高地應力、軟巖大變形、巖溶及多條褶皺斷層等不良因素影響,現場險情頻發。特別是2018年3月21日,出口掌子面突發涌水,涌噴量約以2400立方米/小時的速度,迅速淹埋洞內長達600多米作業面,現場施工人員只能劃著皮艇進入隧道搶險作業,經過32天的搶險處理,最終戰勝涌水,化險為夷。
中老鐵路已于2021年12月3日開通運營,這條鐵路對于中國和老撾不僅有著非凡意義,更是帶動兩方貿易的重要紐帶。盡管修建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各大企業做好表率作用,隧道工人們不畏險阻,積極應對,迎接隧道的順利貫通,助力中老鐵路的成功運營,您們辛苦了~
金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