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罕見病又被稱為"孤兒病",目前,國際確認的罕見病種類共計5000~6000種,約占人類疾病的10%。各國對罕見病認定的標準存在一定差異,與其罕見病藥物研發的激勵政策及罕見病診療費用的覆蓋范圍有關。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罕見病患者在我國約有20
罕見病又被稱為"孤兒病",目前,國際確認的罕見病種類共計5000~6000種,約占人類疾病的10%。各國對罕見病認定的標準存在一定差異,與其罕見病藥物研發的激勵政策及罕見病診療費用的覆蓋范圍有關。
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罕見病患者在我國約有2000萬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約有80%的罕見病是由于遺傳引起的,約有50%的罕見病在出生時或者兒童期即可發病。罕見病進展迅速,死亡率高,但卻僅有約1%的罕見病有有效治療藥物。
這是因為罕見病發病率極低,一方面生物制藥企業可以得到的研究資源極其有限,研究起來非常不容易;另一方面研究罕見病藥物的投入多,經濟利益小,所以制藥企業對于罕見病藥物的研發少之又少。
罕見病不罕見
2018年5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五部門聯合發布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涉及白化病、血友病、特發性肺動脈高壓、肝豆病等在內的121種疾病。
據媒體報道,作為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2017年成立全國首個兒童疑難罕見病門診,根據統計,從2018年6月至2019年2月,罕見病門診量達3016人次。2018年就診人數前五名的罕見病門診為血友病、先天性脊柱側彎、結節性硬化、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和肝豆狀核變性(肝豆?。?/strong>。
所以,其實罕見病并沒有我們想的那么"罕見",甚至像血友病、肝豆病等一些疾病還是我們經常聽到的。
罕見病的防治
由于多數罕見病都是由于遺傳引起的,所以想要防治或者減少罕見病,需要從根本上出發,專家提醒,必須構建新生兒疾病篩查網絡,健全孕前產前檢查和疾病篩查制度,努力降低包括罕見病在內的新生兒出生缺陷的發生率。另外,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目前,國內罕見病用藥較為缺乏,只有個別疾病有藥物可用。如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特發性肺纖維化、肝豆病等。
特發性肺動脈高壓
肺動脈高壓被稱為"心肺血管系統的癌癥",患者由于缺氧導致手指和嘴唇呈藍紫色,因此患者也被稱為"藍嘴唇",很多患者甚至不能大聲唱歌、不能奔跑、不能情緒激動。
其實,肺動脈高壓并不罕見,先天性心臟病、左心衰竭、瓣膜病、慢阻肺、風濕免疫系統疾病以及家族遺傳等疾病都會引發肺動脈高壓。只有特發性肺動脈高壓(發病原因不明)才是罕見病。治療肺動脈高壓的藥物相對較多,其中波生坦片等亦可用于特發性肺動脈高壓。
商品名:全可利
通用名:波生坦片
價格:4032元/盒(125mg*56片)
適應癥:用于治療WHO功能分級II級-IV級的肺動脈高壓(PAH)(WHO第1組)的患者,以改善患者的運動能力和減少臨床惡化。支持本品有效性的研究主要包括WHO功能分級II級-IV級的特發性或遺傳性PAH(60%)、與結締組織病相關的PAH(21%)及與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臟病相關的PAH(18%)患者。
特發性肺纖維化
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的肺被稱為"絲瓜瓤",由于其肺組織上形成疤痕,失去彈性,變得像堅韌的絲瓜瓤一般。有些人一旦患病,病情會迅速惡化。有研究顯示,超過50%的特發性肺纖維化患者往往看過3位醫生后才能被確診病情,診斷延誤長達5年。有一半患者確診后在2~3年內死亡,5年生存率低于30%,這比很多癌癥的生存率都低。
臨床上常用語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的藥物有乙磺酸尼達尼布軟膠囊、吡非尼酮膠囊等。
商品名:艾思瑞
通用名:吡非尼酮膠囊
價格:819元/盒(100mg*54粒)
適應癥:用于輕、中度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
肝豆病
肝豆病全名為肝豆狀核變性,又稱威爾遜病,是少數可治療的神經遺傳病之一,不具有傳染性,因該病銅代謝失常,患者又被稱為"銅娃娃"。根據流行病學調查,肝豆病患病率為三萬分之一。中國、日本、印度、美國發病率較高。
部分肝豆病患者會表現出肝功能異常,容易被當成肝炎來治療。為此,不少患者被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但實際上,相較其他罕見病,肝豆病如果得到及時治療,生存率是相對較高的,據了解,經過及時、正規的治療,肝豆病患者的生存期遠超10年,大多數患者的壽命甚至可近似正常人。
商品名:信誼
通用名:青霉胺片
價格:184元/盒(0.125g*100片)
適應癥:1、用于治療重金屬中毒、肝豆狀核變性(Wilson病)。 2、也用于其他藥物治療無效的嚴重活動性類風濕關節炎。
目前,中國罕見病領域的快速發展,已得到了國際社會的認可。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當前在全國范圍,甚至世界范圍內,不僅治療罕見病的藥物稀缺,能夠有罕見病診療能力的醫生同樣極為稀缺,所以全國甚至全球范圍內對于罕見病的防治,依然面臨嚴峻的考驗,要戰勝罕見病,仍需要企業、醫生、患者共同努力。
想了解更多藥品相關信息可查閱妙手醫生商城或關注@妙手醫生新特藥 向專業藥師進行咨詢。
也許你還想看
糖尿病患者終于等到它,“口服”胰島素真的要來了?
首個國產利妥昔單抗獲批上市,淋巴瘤患者有望迎來低價藥
“罕見”不代表不見,你常聽到的這些疾病,其實都是罕見病!
丁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