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無銹缽作家木心寫過民國時期老上海的澡堂子。作為繁華的十里洋場,上海灘的一切都透露著名利的氣息,即便是澡堂子這樣“眾生平等”的場合也不例外,各人的家底如何,臨到脫衣服時便顯露真切。其一者,外觀平常,里廂件件粗嶄新,貼身更有開司米一套,這是
文 | 無銹缽
作家木心寫過民國時期老上海的澡堂子。
作為繁華的十里洋場,上海灘的一切都透露著名利的氣息,即便是澡堂子這樣“眾生平等”的場合也不例外,各人的家底如何,臨到脫衣服時便顯露真切。
其一者,外觀平常,里廂件件粗嶄新,貼身更有開司米一套,這是講究實惠的富庶人家。
還有一種卻不那么體面,進來時神氣活現,越脫越蹩腳,貼身衣褲更是殘破不堪——這在上海話里被喚作“空心大佬倌”,是有關金玉和敗絮的另一種說辭。
時至今日,民國年代的人心勢利已經渺不可循,唯獨一江之側的上海交易所內,兩種澡客的經典形象卻被大盤上的代碼與走勢刻畫了下來。
如果說今天的A股市場里,前者所象征的,是那些表面數據并不出眾,實則潛力無窮的“成長股”,那么后者,無疑是那些曾經光鮮,如今卻江河日下的“行業龍頭”。
這些每況愈下的“龍頭股”中,就有著昔日被譽為“女神概念股”的玻尿酸龍頭——華熙生物(688363.SH)。雖然在最近五個交易日,華熙生物股價反彈超過15%,5月17日一天就大漲8.42%,但這不代表著其自身基本面發生了質的變化。
玻尿酸之王被迫轉向
對于任何一個初見華熙生物的投資者來說,這家公司頭頂的光環都令人望而生畏——世界最大玻尿酸原料供應商、賽道龍頭、毛利率近80%的醫美小茅臺、產業鏈遍布上中下游。
即便是經歷了2020年業績震蕩,高達160的動態市盈率也證明了市場的信心。
這背后,離不開投資者對玻尿酸行業的青睞。
作為廣泛存在于人體與動物組織中的一種透明質酸,玻尿酸由于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潤滑性而被廣泛應用于骨科、眼科、化妝品、功能性食品等領域。
在美妝經濟愈發火熱的今天,這一賽道本身的價值不言而喻。
此前為A股所爆炒的“醫美茅臺”愛美客,也正是出自行業中下游的醫藥應用端。
對于那些機緣巧合錯過了愛美客的投資者來說,似乎沒有任何放走華熙生物的理由。
另一邊,這一企業的財務數據也可謂亮眼,4月29日,華熙生物發布2021年一季度財務報告,單季度營收額從去年同期的3.6億增至7.7億,增幅高達111.12%;扣非凈利潤從0.94億增至1.39億,增幅48.27%。
營收和利潤的增長之外,根據安信證券估算,華熙生物一季度原料業務營收同比增速約為10%,醫療終端業務約為120%,功能性護膚品業務約為240%。
然而細究之下,這一企業光鮮靚麗營收數據背后的發展前景,或許并不容樂觀
參考同花順IFinD給出的數據,華熙生物在2020年曾經經歷過一次“大象轉身”,正是在這次轉身中,其引以為傲的B端業務——原料產品,份額從2019年的40%坍縮至如今的26%,而功能性護膚品版塊占比則從33.66%躍升至51%。
盡管華熙生物一再宣稱,這是公司面向未來找到的全新“增長曲線”,但市場背景還是表明,此次轉型,“被迫”的成分要遠遠高過“主動”。
B端業務下滑的背后,一方面是疫情沖擊下,工廠產能的停滯,另一方面也與醫美驟然收緊的政策有關。從2020年2月起,全國多個省市地區發布通知,要求醫美機構中非必需診療項目全部暫停,只保留必要的急診服務。
這或許也是華熙生物倉促之間決定轉型的原因。
遺憾的是,現在看來,華熙生物從B端轉向C端的旅途卻并不那么順遂。
參照華熙生物Q1財報,2021年第一季度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1.12%,高營收之余,銷售費用的漲幅也飛升了205.08%,同期的研發費用僅增加34.78%。
作為傳統意義上的To B企業,華熙生物一直以來的優勢,在于占據全球市場近半的原料供應能力,以及建立在原料生產環節的技術壁壘,然而這些在當下渠道為王的C端市場,能起到的作用可謂相當有限。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借助疫情帶來的市場低迷,包括焦點生物在內的競爭對手,已經開始吹響了反攻的號角。
無效的壟斷
客觀來說,華熙生物在玻尿酸生產環節的技術優勢,當下依然明顯,這一優勢所帶來的暴降的原料成本,也的確在客觀上促進了行業整體的繁榮。
20世紀70年代之前,生產透明質酸多采用提取法,原材料一般是新鮮采集的動物組織,如人臍帶、動物眼球、雞冠、豬皮以及鯨魚軟骨等。
但這些原材料來源困難、價格昂貴,透明質酸含量很低,直接導致低產率。如雞冠的透明質酸產率為0.47%、人臍帶的產率為0.2%、玻璃體的產率為0.64%-2.4%、豬皮的產率為0.7%,且提純精致過程非常復雜。
當時1噸重的公雞雞冠僅能提取1公斤的透明質酸,平均每公斤透明質酸的成本更是一度高達140萬元。
直到1985年,日本資生堂首次報道了用鏈球菌生產透明質酸的方法后,透明質酸產量開始大幅提升,成本明顯降低。
華熙生物正是通過生產工藝的革新,透明質酸產能從2000年的0.8噸提高至2019年底的320噸。
相較于原料提取法,細菌發酵法的優勢就在于規?;a和分子量定制。
某種程度上,這與華熙生物賴以成為市場龍頭的兩大技術壁壘:微生物發酵技術和酶切技術也恰好不謀而合。
前者的技術原理,讓華熙生物可以獲得更高的玻尿酸產出率,從而降低成本,后者則可以自由控制玻尿酸分子量的大小,獲得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尤其是低分子。
更低的成本,和更多元的產品,決定了這家公司的領先地位。
根據Frost & Sullivan的數據,2020年,在全球的透明質酸原料市場格局中,華熙生物占比最大,占36%的市場份額。
一般來說,一家公司在市場上占據35%左右的份額,就已經初步具備了操縱市場價格的能力,遺憾的是,這一能力雖然為華熙生物掃清了部分競爭對手,卻不足以帶來營收端的持續增長。
同隆基股份對硅片行業所帶來的影響一樣,華熙生物也曾短暫扮演過“價格屠夫”的角色。
中國產業信息網統計的數據現實,以華熙生物的平均銷售價格來看,注射劑級透明質酸原料價格為11.38萬元/公斤,相比上世紀最高價格已經下降92%。
重壓之下,玻尿酸“元老”——日本資生堂公司隨即于2019年宣布,未來三年內將退出醫藥級玻尿酸業務。
階段性的勝利之后,不同于隆基股份“把硅片的價格打下來”,華熙生物打下的市場價格沒有吃飽自己,卻反而養肥了行業中下游復雜的利益鏈條。
92%的原材料成本下降背后,玻尿酸產品價格的降幅,平均僅為40%。
這之中的原因,就在于除了生產成本,從生產廠家到消費者手中還有多環節成本存在。
正如醫美行業從業者所表達的那樣:
“因為醫美是以營銷為主導的行業,成本結構中有30%以上都是營銷費用,所以玻尿酸產品的材料成本占比必須控制在較低水平,否則會出現虧損。”
僅憑這一點,就幾乎完全斷絕了華熙依靠原材料壟斷“坐地起價”的可能。
長期來看,這或許也是華熙生物主動求變的另一層思考。
C端的護城河在哪里?
遺憾的是,夢想和現實中間,往往相隔遙遠。
倘若B端業務依然景氣,華熙生物作為旱澇保收的上游生產商,憑借多年積累下的技術優勢,依然不失為投資優選。
然而一旦墜落至中下游,直面玻尿酸產品市場的競爭,這一企業的優勢其實并不明顯,更加無法撐起高達160倍的市盈率。
樂觀者或許認為,華熙生物的低廉原料成本,使得他們面對同行天然具有競爭優勢。
然而正如前文中所說的那樣,玻尿酸賽道的中下游,成本主要集中于層層經銷商的利潤,以及營銷費用,在這一領域,原料成本的優勢勢必將被復雜的利益環節稀釋。
與此同時,貿然進軍C端的食品和功能護膚品市場,也使得華熙生物賴以成名的另一項技術,能夠帶來更小玻尿酸分子的酶切技術,變得毫無用武之地。
在醫美領域,小分子玻尿酸意味著成本更高,也更好吸收,因而多被用于溢價相對較高,作用效果也更為明顯的醫療和注射級產品中,相比之下,護膚品和食品因為吸收方式的低效,對于玻尿酸的分子量大小,其實遠沒有那么高的要求。
在此基礎上,奉行“資本換市場”的華熙生物,也在鋪天蓋地的營銷廣告中,迎來了市場的“智商稅”質疑。
4月7日,在外界無休止的“透明質酸食品=智商稅”質疑面前,華熙生物召開媒體溝通會,董事長兼總經理趙燕反駁“智商稅論”稱,口服透明質酸是新事物,大家了解不夠,質疑很正常,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透明質酸作為食品原料已經有二十至四十年歷史,如果真是“智商稅”,消費者絕不會認可。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透明質酸在自然界含量較高,消費者并不需要依靠口服的形式補充。
2016年發表在《國際衰老和臨床研究雜志》上的研究指出,含有透明質酸的食物包括魚的整個身體或頭部,包括鯖魚,鯛魚和鰻魚,以及牛肉,豬肉和家禽的軟骨組織。根據研究,在動物的眼睛和關節中發現了最高濃度的透明質酸。
多吃牛肉、魚肉,還是多喝近10元一瓶的玻尿酸飲用水,對消費者來說其實并不難選。
無獨有偶,4月12日,《中國消費者報》發布的一篇文章同樣援引專家的觀點稱:“含玻尿酸食品對美膚基本沒什么太大功效,從本質上看口服玻尿酸和平常的飲食效果是一樣的?!?/strong>
至于部分投資者幻想中玻尿酸食品行業“多品類、高增長”的神話,其實也站不住腳。
公開統計數據現實,2019年,全球食品級透明質酸終端產品市場達到約3.5億美元,預計2024年將達到約4.8億美元,如此低的總體規模之下,空談復合增長率其實并無意義。
事實上,食品級玻尿酸原料在國內早已存在,只是受限于我國的玻尿酸普通食品政策無法進入市場,原料只能用于出口海外市場。2008年,我國的玻尿酸保健食品才放開,而玻尿酸應用于普通食品直到今年1月才獲批。
從這個角度來說,華熙生物口中的創新,只是將日美等發達國家嘗鮮的玻尿酸食品,引入國內,并搖身一變,包裝為市場潮流。
這一點上,天貓旗艦店的水肌泉飲品月銷700的慘淡數據,就已經證明了市場的態度。
一邊是消費者的不認可,另一邊,過度鋪開營銷的弊端也已經顯現。
今年第一季度,在銷售費用率一側,華熙生物的占比高達43%,遠高于愛美客的10.67%。
身陷險境之下,華熙生物關于玻尿酸產品的故事,究竟還能講上多久,沒有人能知道,但至少,尚處高位的股價和市盈率,一定是最先聽不下去的那個。
高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