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又新啟動了新一輪的數字人民幣試點活動,消費者可用數字人民幣在多家商戶消費。
如今,數字人民幣試點已在多地展開,應用場景不斷豐富,積極促進了中國數字經濟規模擴張與質量提升。近日,在中國數字人民幣的研發進展白皮書媒體吹風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范一飛介紹數字人民幣試點取得的最新成效時表示:“截至6月30日,數字人民幣試點受邀白名單用戶已超1000萬,開立個人錢包2087萬個、對公錢包351萬個,累計交易筆數7075萬筆、金額345億元。”
參研機構還結合試點地區實際,打造有特色、有亮點的應用領域,初步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數字人民幣還將應用于2022年北京冬奧運會。據范一飛介紹,數字人民幣北京冬奧會場景試點主要圍繞北京冬奧會食、住、行、游、購、娛、醫七大重點領域的支付服務需求。冬奧會將試點部署無人售貨車、自助售貨機、無人超市等創新應用場景,并推出支付手套、支付徽章、冬奧支付服裝等可穿戴支付設備。

在很多試用過數字人民幣的消費者看來,同樣是用手機刷一下即可付款給商家,數字人民幣使用起來似乎與微信支付、支付寶等電子支付工具差別不大。但事實上,二者有本質區別。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法》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的規定,“人民幣包括實物形式和數字形式”。從經濟價值看,數字人民幣與實物人民幣等價。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所長穆長春指出,微信支付、支付寶相當于“錢包”,而數字人民幣是里面裝的“錢”,二者不在同一個維度。
“數字人民幣將為公眾提供一種新的通用支付方式,可提高支付工具多樣性,有助于提升支付體系效率與安全。數字人民幣主要基于現金類支付憑證定位,主要用于零售支付,以提升金融普惠水平為宗旨,借鑒電子支付技術和經驗并對其形成有益補充。”穆長春說。
穆長春還指出,數字人民幣具備特定優勢。一是數字人民幣是國家法定貨幣,是安全等級最高的資產。二是數字人民幣可在不依賴銀行賬戶的前提下進行價值轉移,并支持離線交易,具有“支付即結算”特性。三是數字人民幣支持可控匿名,有利于保護個人隱私及用戶信息安全。
業內人士指出,數字人民幣設計需要充分考慮便捷性、安全性、普惠性等,特別是中國作為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社會環境以及居民的支付習慣、年齡結構、安全性需求等因素決定了實物人民幣具有其他支付手段不可替代的特性,所以,在可預見的將來,實物人民幣與數字人民幣會長期并存,并更進一步提高數字人民幣使用的普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