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回看過去的2018,關于騰訊的新聞成千上萬,但是除了《騰訊沒有夢想》之外,還有三條新聞值得關注。
1、游戲行業的大整頓,騰訊受到極大沖擊;
2、馬化騰一手帶火了一個概念,“產業互聯網”;
3、騰訊宣告完成新一輪架構調整,這是騰訊時隔6年首次大規模做內部構架調整。
以上這三條,分別對應著騰訊2018年的最大狀況,未來方向,以及應對之策。
本周四(3月21日),騰訊將發布2018年四季度的財報以及全年的財報。財報中,這三條分別會有什么樣的表現呢?騰訊所謂的冬天是否已經過去?
有市場人士預計,在2018年前三個季度,騰訊的營收同比增長只有48%、30%、24%,可以預見,在游戲版號遲遲沒有發放的第四季度,騰訊的營收增長也不會樂觀,甚至有可能進入10-20%的區間,創下七年來的最低增長記錄。
但危與機往往相輔相成,在這個可能相對漫長的冬天中,騰訊的“其他業務”臨危受命,是否有望撐起騰訊的未來呢?
“其他”反成主力
就營收結構而言,騰訊的主要收入分別來自三個模塊:增值服務(游戲,音樂,視頻,文學等),廣告,還有其他(云服務,移動支付),合計占其總營收的80%左右。
有意思的是,一般來說,只有不起眼,不知道往哪里歸口的部分才會叫做「其他」,但在騰訊的財報中,主要增長點反而是在「其他」里,兩年時間,「其他」的收入占比從8%上升到20%。
這一方面是因為原來的主力板塊游戲遭受重創,營收同比下降,從2018年3月29日游戲版號發放全面暫停開始,針對游戲的監管政策層出不窮,直到2019年3月14日,官方第九批游戲已經僅僅下發93個(此前一般都在700余款),且騰訊未能獲得。在這樣的背景下,游戲業務很難繼續擔任“騰訊增長發動機”的重任了。
另一大主力廣告業務,受制于流量紅利到頂,和經濟大環境,要保持高增長的難度也比較大。
在Q3財報中,唯一保持了50%以上收入增長的板塊就是其他:也就是云服務和移動支付。在Q4及全年,可以預見,這兩塊還將是增長擔當。
“其他”收入能否高增長,主要看toB能否做好
其他板塊的兩大收入——支付金融和云計算,能否為騰訊挑大梁,成為穩定甚至拉升騰訊市值的動力,主要要看騰訊toB是否能做好。這也是接下來幾個季度財報,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
因為國內用戶增長逐漸見頂,對于騰訊而言是不得不面對的事實。
這背后的道理很簡單,中國總共就14億人,而微信已經達到了10億以上的月活,即國內的人口紅利,已經消耗完。
所以騰訊在去年9月30日調整架構時,從七大事業群改為六大,把toB業務全部整合進CSIG事業群,并委以重任。馬化騰也多次站臺,表達對產業互聯網的重視。
云計算自然不必說,完全是面向B端的業務。金融支付雖然兼具C端屬性,但是從營收角度看,羊毛還得出在商家身上,包括商家的支付手續費、財富業務的中間收入,以及商家貸款所帶來的利差收入。
否則,純C2C的支付交易,所能帶來的收入會非常有限,甚至會產生筆數越大,成本越難以負擔的困境。
根據騰訊的財報,微信支付當前的用戶數已經達到8億,此外,微信支付的筆數更加驚人,最新的數據顯示,微信支付日均筆數已經達到了12億筆。
此前有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微信支付的筆數中,有相當一部分屬于紅包交易,占比可能高達75%。
參考2017年春節看,微信、QQ兩個平臺在內的騰訊移動支付峰值達到了20.8萬筆/秒,但網聯公布的今年除夕夜跨機構交易峰值是4.4萬筆,也就是說,20.8完筆中,只有4.4萬涉及銀行卡,其他的80%都是微信賬戶之間的轉賬和紅包,無法產生收入。
第三方機構發布的市場份額數據也佐證了這一說法。2018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份額中,支付寶占據了53.71%,騰訊金融占據了38.82%。由于紅包和轉賬占比太高,所以真正能產生商業價值的移動支付市場,騰訊依然落后。
決勝B端將考驗騰訊的生態整合能力
在財報發布前,騰訊正大刀闊斧地在整合自己的B端資源。
在CSIG剛成立一個月的時候,湯道生有一次接受采訪,特別講說,在騰訊未來的To B業務中,不會使用賽馬機制。賽馬文化是騰訊非常著名的內部競爭文化,微信就是賽馬后的作品。
但現在,騰訊要推翻這一文化。比如技術委員會的成立,“通過內部分布式開源協同,加強基礎開發,打造具有騰訊特色的技術中臺等一系列措施”。在之前,由于騰訊內部所采取的賽馬機制,導致同樣的類型的項目,在不同的事業群之間重復開發,造成了極大的資源浪費。騰訊希望通過技術委員會這個協調機構,實行內部開源,減少重復開發的技術成本。近日,騰訊又曝出裁員10%的中層干部,正是這一調整影響的具體體現。
改變難度可想而知。
比內部改革難度更大的是對整個騰訊系的整合。
在騰訊金融科技中,有一個板塊騰訊始終未能觸及,就是面向商家的金融服務,尤其是貸款,這其實是整個金融科技板塊中,最大的一塊蛋糕。
但是在騰訊系中,握有商家資源最多的京東、美團、唯品會都已經自建了金融,自己向商家提供包括貸款在內的金融服務,拼多多自建金融也只是時間問題,這就導致,這些商家資源無法為騰訊所用,為騰訊貢獻營收。從而將騰訊金融科技限制在了toC領域,無法打通B端,限制了其未來的上升空間和天花板。
相對來說,騰訊在主營的文娛板塊,資源打通性就比較強,騰訊視頻,騰訊音樂,閱文集團,騰訊游戲,騰訊動漫,企鵝影視/騰訊影業,騰訊體育等一系列布局,可以互為助力。但在B端,由于騰訊的投資策略,導致騰訊系資源分散,互相之間設置了屏障,騰訊要打通這些資源,難度極高。
對騰訊而言,在內容之風尚未徹底吹來之前,短期來看,無論是云服務還是騰訊金融,都需要先充當頂梁柱的作用,但是加入B端資源無法有效整合,要真的撐起騰訊的想象力,恐怕都還是很不容易。
互聯網圈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