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本文為「尹娜」的第243篇原創2021年10月,我從銀行轉型做保險經紀人即將滿2年,我寫的書《保險應該這樣買》出版了。拿到出版社寄來的樣書,我笑的像個傻子。很多人問我:娜姐,出一本書要花多少錢?其實出書不一定要花錢。1、我為什么想寫一本書?
本文為「尹娜」的第 243 篇原創
2021年10月,我從銀行轉型做保險經紀人即將滿2年,我寫的書《保險應該這樣買》出版了。拿到出版社寄來的樣書,我笑的像個傻子。
很多人問我:娜姐,出一本書要花多少錢?其實出書不一定要花錢。
1、我為什么想寫一本書?
讀書是最好的捷徑。當我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問題,總會去買一本書來解惑。我的書柜里有很多關于時間管理、個人成長、銷售技巧、財富管理、IP打造等方面的書籍。
讀書最大的好處,就是只要花一兩周時間,就能獲得別人思考、實踐了很多年才總結出來的技能、思維方式,而且這個“別人”,一般都是這個領域最優秀的人。
今年年初重疾險新規執行,1月份大批重疾險停售,很多熟悉的、陌生的朋友來咨詢重疾險時,他們甚至還不知道重疾險用來做什么,更別說怎么買到合適的產品。
我忙的四腳朝天,恨不能分身時,想到一句話:寫書就等于把一份時間賣了很多次。如果我能寫本書,是不是就像孫悟空長了一根毫毛,相當于有了分身術?
想一想,如果有一位像我一樣喜歡讀書的寶媽,在她想要為家人規劃保險時,只花二三十塊錢,在當當上買到我的書。
她只花一兩周,就獲得了一個人大碩士為400+客戶規劃保險總結出來的經驗,避開了99%的坑,可能節省了30%以上的保費,使全家人都獲得了全面保障,該有多值?
她或許會感謝我,或許不會,但無論如何,對她而言,我不再是一個遠不可及的保險業務員,而是她們家買對保險的引路人。
寫書太值了!
2、我有沒有能力寫一本書?
我翻了翻書柜,發現大部分書都在15-20萬字左右。我能寫嗎?有這么多時間嗎?
從轉型做保險開始,我一直在寫公眾號,還在知乎上回答保險科普問題。2020年一年寫了200篇原創,按照每篇3000字(實際上不止)算,總共60萬字。也就是說,我花一個季度就能寫15萬字。而且寫過的文章也會為寫書提供很多素材。
我最擔心的是,出版物和公眾號的寫作是不一樣的,我寫公眾號的手法是否能直接用來寫書?這需要向出版界的專家學習。
3、我有時間寫書嗎?
當時在中行做外匯管理業務時,就很想集團隊之力,寫一些專業文章投稿給《中國外匯》等業內雜志,既能打造專業品牌,又能讓團隊同事們個人在研究中獲得成長。
但直到離職也沒能做成這件事,因為日常工作已經把大家壓得喘不過氣來,實在是分身乏術,成為一件憾事。
而保險經紀人這個職業最大的特點,就是我可以安排自己的時間。沒有領導盯著我做什么,也沒有什么必須要開的會議,就算我連續兩個月每天都在寫書也沒人管。
但保險經紀人終歸是服務性工作,時間上雖然自主,但也是要靠時間換收入的。
把原來用在公眾號、知乎上的時間,放到寫書上來。勢必會減少公眾號的漲粉速度,網絡客戶的咨詢量也會下降。
拿出來1/4的時間寫書,可能就要犧牲1/4的業績和收入。我能接受嗎?
當然可以。以短期的業績犧牲,換一本可以長期影響別人的書,這不就是我們所說的長期主義嗎?
4、市場需要我這本書嗎?
我去當當上買了十幾本關于怎么買保險的書,發現這些書都有個很普遍的問題:可讀性不高,晦澀的語言比較多,甚至有的還有專業瑕疵。
我要寫一本人人都能讀得懂、讀得進去的書,把買保險的正確理念傳達給大家。
見書如見人,和來找我做一對一咨詢的客戶相比,我希望書的讀者只是多花了一些時間,只是缺少了有針對性的分析,在其他方面——比如買保險的邏輯和理念、買哪種類型的保險產品、怎么設置保單架構等等,獲得感是一樣的。
如果他們在讀完書之后再來找我,那我們之間的溝通效率和結果,必是保險界最高水平的咨詢。
但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還要看有沒有出版社愿意發行,這才是檢驗市場是否需要我這本書的直接辦法。
5、怎么找到愿意接的出版社?
當時我發了一條朋友圈,請大家幫忙推薦出版編輯。特別感動的是,當天就有4位朋友圈分別推薦了4位編輯老師,加上我自己主動聯系的2位,一共6位編輯老師。
當時我只有個初步想法,編輯老師很難確定是否能出版。
他們給我介紹了基本的流程:首先要有目錄和樣章,然后等待出版社的選題會,通過了選題會,才算是確定能出版了。
所以我的第一步是先準備好全書的目錄和樣章。
6、要給出版社多少錢?
我在網上了解時,有一些“自費出書”的廣告,相當于找出版社買個書號,同時還得自己掏印刷費。一個書號要幾萬塊錢,印刷費還要幾萬塊,全下來可能得十幾萬。
但這不是我想要的。我寫書是想影響更多人,如果自費出書,出版社應該就不會操心書的銷售了,那么在編輯環節,就不會對我寫的不好的地方給予修改意見;在審校環節也沒那么上心;在銷售環節也不會去做推廣。
作為一個普通人,第一次出書,這也是一次很重要的個人成長,最希望有個出版界的專家能給予指導,怎么起書名、怎么做提綱、怎么寫內容。
如果能通過出版社的選題會,就相當于出版社認可了這本書的市場價值——有人想看這樣的書,并且我的寫作水平滿足出版要求,那么我寫這本書才有意義。
最終,我的書通過了兩家出版社的選題會,選擇了其中出版速度最快的一家。
通過選題會后,就可以簽訂出版合同了,合同上會寫著首印多少冊、給作者的版稅是多少。我和宇航出版社簽訂的合同,首印5000冊,版稅7%。
7、我是怎么寫完這本書的?
我按照20萬字規劃這本書,希望用1個月時間寫完初稿,再花1-2個月按照編輯意見修改、打磨。
20萬字,1個月,如果不算工作日,相當于每天1萬字。我平均寫作速度是每小時1000字。也就是說,如果寫的順利,我每天要寫10個小時。遇到卡殼的情況,還要花更多時間。
在北京太多瑣事了,我得去外地寫。
本來計劃去三亞,在海風吹佛中閉關完成初稿。但過完春節疫情又重了,不敢跑太遠,就去了離北京最近的天津,拉著一行李箱的參考書,找了個不算貴的賓館住了9天,寫了8萬字。
順便推薦一下這家賓館,叫金澤大酒店,在天津大學附近,如果小伙伴們去天津玩可以考慮,一個老四星,裝修比較老,但房間足足有50多平米(一定要定豪華間),兩個超大窗戶,還有會客區,房費只要五百塊錢左右。
這9天,除了幫客戶梳理重疾險停售期間購買的保險合同、處理必要的咨詢,沒有安排其他工作。
這9天,沒有出過賓館一步(得虧房間比較大)。天津的閨蜜知道我來天津寫書后,要見面被我無情拒絕了,但從此她每天換著樣點天津的特色小吃外賣送到我房間。
賓館有健身房,我每天上午、下午各去慢走30分鐘。
這9天,沒有白天黑夜的概念,困了就睡,醒了就寫,24小時內把1萬字寫完。
寫作速度比我想象的慢很多,為了增加書的可讀性,我要找大量的案例,有時候找一個恰當的案例就要花掉兩三個小時。
在這9天中,我的樣章獲得一位出版編輯的認可,同意拿去過選題會。
我還了解到不需要寫20萬字這么多,我們看到的出版字數是包括了印刷空格的,只要寫到12-15萬字就差不多了。于是我決定寫完8萬字就回北京。
從賓館離開時,我拖著行李箱,一身輕松,這本書今年肯定能寫完了。
回來后我調整工作節奏,把寫書融入日常,一邊寫公眾號、一邊做業務、一邊寫書,3月份又寫了4萬字左右;4月份利用清明節假期前后,一共花了5天,再寫了4萬字。在word文檔里顯示是16萬字,整本書就殺青了。
從4月到6月,就是請教編輯、請教前輩、自己反復閱讀修改的過程。
出版之前我很忐忑,請教了很多業內大咖。
寫作過程中有很多拿不準要怎么表達的地方,都會隨時請教我的主管陳輝煌和總監李彥鵬,他們從業時間比我更長,有他們的意見我心里就會踏實很多。
我去拜訪了我們明亞保險經紀兩位領導,楊臣董事長、王鵬副總裁,他們不僅給我提了很多修改意見,還幫著做了推薦;明亞合規部同事幫著做了書的合規。這讓我對書的內容有了更大信心。
我還請合作商同方全球人壽朱勇總經理,燕道科技創始人、精算師婁道永先生幫助審閱,得到他們的認可和推薦,非常榮幸、開心。
還通過在北京工商大學任教的周燕師姐,找到學術界前輩——北京工商大學保險研究中心主任王緒瑾教授請教,王教授保險從教二十多年,是北京保險行業協會的副會長,他說:書很好讀,非常生動有趣。從專業細節上也給了我不少建議,嚴謹細致的王老師還為書寫了序。
每得到一些建議,我就重新審讀一遍這本書。說真的,最后都快讀吐了。
6月中旬交稿后,就開始了“三審三?!钡倪^程,真沒想到我這么多遍打磨下來的書,還是發現了很多錯別字、計算錯誤的地方,果然是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兒。
6月到9月,和編輯老師前后一起打磨修改了3次。
最后書的封面設計出來之后,很多朋友給提修改意見,本來出版社是把我個人形象照放到封面上了,大家都反饋這樣顯得不夠專業,后來改成現版。
應該說,這本書不是我一個人的成果,它屬于所有幫助過我的朋友、前輩、領導!
收到書的那一天,我問老公:人活著為了什么呢?
最終閉上眼時,一切都會灰飛煙滅,但只要睜著眼,總得做點有意思的事兒。
8、介紹下這本書
先貼一下目錄:
這是一本主要針對中產家庭的保險科普書,結合我為400+中產做保障規劃的經驗編輯而成,大家買保險過程中可能會有的疑問基本都涵蓋在內了。
如果你只想花1天就get這本書的精華,我推薦你閱讀第七章,有6個不同年收入的家庭規劃案例,分別是年收入30萬的單身人士、年收入60萬、100萬、150萬、200萬的有娃家庭,以及一個高凈值家庭的財富傳承案例。
如果你一頭霧水,正不知道從哪下手了解保險,閱讀第一章,幫你梳理清楚基本的配置思路,避開買保險的“坑”,選擇最優的投保渠道。
如果你是初次買保險,閱讀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可以快速找到家庭支柱、孩子、老人保險規劃的大框架,還能了解市面上都有哪些類型的產品,如何選擇;
如果你不知道該花多少錢、買多少保險,閱讀第七章,可以快速獲得跟自己家近似的規劃方案。
如果你已經買過保險,可以根據這本書查漏補缺,使家庭保障規劃更加系統和科學,說不定你會發現有些保險壓根不是自己家需要的,從此節省一大筆保費。
如果你正在買保險的過程中,閱讀第五章,可以幫你規避掉投保流程不合規的隱患,選擇最有利的交費年限,做好受益人指定、防范財務風險。
如果你買完保險后,非常擔心理賠問題,閱讀第六章,不僅告訴你理賠手續如何辦理,還有保險公司倒閉了怎么理賠,同時買幾份保險是否能重復理賠等等。
也許你還有其他問題,比如買完保險是不是每年都要體檢、網上買保險靠不靠譜、移民之后是否影響保險理賠等,第八章有答案。
當然,書的篇幅畢竟有限,又或者,你并不想自己花時間研究,那你可以直接找我做一對一咨詢,1-2小時的溝通后就可以拿到適合自己家庭的規劃方案。
以上就是一個普通保險經紀人寫書的全過程,從2月18日開始寫,到6月中旬交稿,再到9月底出版,前后歷時半年左右,不敢說嘔心瀝血而成,但絕對是我大學畢業12年來最滿意的工作之一。
用自序的結尾作為本文結尾吧:
如果你想買保險,又不知道怎么下手,那么除了咨詢資深專業的保險從業者之外,直接閱讀這本書就是最好的選擇。希望我讀過的書、寫過的字、走過的路、看過的人,能在工作、生活中幫助到大家。
- The End -
劉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