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HayFarmer獨家】2018年,全球性牧草減產約20%~30%,供給短缺直接帶來價格上漲;同時加上中美貿易戰,苜蓿關稅上漲25%;人民幣匯率3個月上浮10%,美國本土出口苜蓿漲價40美元/噸,三個因素匯集,致使每噸進口苜蓿漲價1000
【Hay Farmer獨家】2018年,全球性牧草減產約20%~30%,供給短缺直接帶來價格上漲;同時加上中美貿易戰,苜蓿關稅上漲25%;人民幣匯率3個月上浮10%,美國本土出口苜蓿漲價40美元/噸,三個因素匯集,致使每噸進口苜蓿漲價1000-1200人民幣。進口牧草(苜蓿草、燕麥草等)價格大幅上漲,不僅給養殖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帶動了整個國內粗飼料行業(青貯及其他牧草等)不同程度的價格波動。此外,這幾年奶價一直徘徊不前,養殖企業經營形勢比較困難,新形勢下,牧場如何調整配方、提高運營效率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018年第五屆中國苜蓿&燕麥市場研討會”上,特邀國內知名牧場嘉賓代表交流分享。
貿易戰背景下 牧場主要飼料原料全線上漲
中美貿易戰開戰以來,苜蓿關稅上漲25%,人民幣匯率上浮10%,美國本土出口苜蓿漲價40美元/噸,三個因素匯集,致使每噸苜蓿漲價1000-1200人民幣。按產奶牛每頭牛飼喂3公斤,平均泌乳30公斤來算,平均每個飼養日增加3-4元成本,也就是說每公斤牛奶成本上漲0.1-0.13元,按全國進口130萬噸苜蓿計,行業增加成本13-14億元。
原生態牧業處在黑龍江地區,一直以來,進口干草(苜蓿、燕麥)運輸成本較上海、北京都高,因此,基于地理原因,我們平時使用進口干草量并不是很多。中美貿易戰之前,RFV150,指標并不是特別好的進口苜蓿到場價約3000元/噸,貿易戰之后,一下子漲到3800元/噸,在保證牛奶產量和質量的前提下,只得減少苜蓿喂量來縮減成本,原來高產牛飼喂3kg/天,現在減為2kg/天,減幅30%左右,開始奶量有一定波動,現在總體趨于穩定。
目前光明牧業牧場遍布上海、江蘇、浙江、天津、湖北、山東、河南、黑龍江等地,牧場數量28個,存欄近8.5萬頭,擁有超大型牧場3個、大型牧場3個、中型牧場6個。
目前我國奶牛養殖新形勢
未來規模牧場的養殖方式將成為主流。
環保、規土將成為未來牧場退養的兩大主因。
“冬季、春季奶源過剩,夏季、秋季奶源短缺”已成為奶牛養殖行業的普遍現象。調整“剪刀差”雖會影響單產,但調整是必須的。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飼料成本高企,青貯將成為牧場飼料的熱點和首選。
未來配方設計將傾向于選擇低蛋白日糧(減少對豆粕依賴)以及粗料本地化(減少對進口草依賴)。
中美貿易戰之后,牧場主要原料玉米、豆粕、進口苜蓿等價格大幅上漲,根據新希望牧業初步核算,如果按照原來的配方繼續使用,總成本會增加2000多萬。
奶牛養殖新形勢 牧場如何應對
應對策略:從經濟上考慮,沒有競爭優勢的苜蓿草,不提倡飼喂;從長遠考慮,為供應及生產保持,應減少飼喂;此外積極尋求替代品,如質量可接受的低價格干草、短纖維副產品、玉米青貯等。
對于是否放棄使用苜蓿,或是選擇國產苜?;蜻M口苜蓿這件事,我想從技術層面和運營層面兩個角度做交流:
技術層面。養牛喂牛和種草施肥是一個道理,不管是施化肥或是有機肥,從功能上來講它是可以被替代的,之所以用化肥,是因為它成本低,使用方便。再者,牛奶是極好的營養品,我們一直提倡飲奶,而目前中國人均飲奶量為30公斤,喝奶與不喝奶都無問題,這只是一個營養替代問題。從牛的營養角度來說,用不用苜蓿,更不是非此即彼,苜蓿草不是必須品,并非無可替代。
從運營成本來說,并不是提倡不使用苜蓿,而是過高的苜蓿價格導致養殖處于虧損狀態,這是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愿意去承受的。養牛業和種草業是一個產業,目標一致。如果牛場經營不好,沒有可持續的發展和預期的未來,那么牛場也不可能去購買價格很高的牧草。希望草企把草種好,質量、成本等跟美國或西班牙等其他國家相比也具有競爭優勢,那就更不用擔心苜蓿不被牛場使用了。
中美貿易戰,不僅僅是苜蓿大幅漲價,大宗原料漲價帶動玉米、豆粕、燕麥草、青貯等漲價,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沒有必要從美國進口苜蓿,因為它沒有任何經濟優勢,基于對全產業鏈的考慮,作為一名奶牛養殖者,我們也希望有好的政策扶持國內苜蓿發展,從技術、效益、質量上提升,這不單是一種好的替代策略,也是對中國奶業的貢獻。
2014~2015年,我們親自到內蒙古采購過400噸國產苜蓿,給原生態鎮賚牧場使用,使用效果非常好,使用過程中奶量及牛奶指標波動非常小。對于國產干草,保證質量穩定是最重要的,營養指標高一點或低一點,只要波動不是太大,都是可以接受并大量使用的,否則會影響到牧場做配方,從而影響奶牛采食量、牛奶生產量以及營養指標。此外,國產干草各批次質量差異也很大,這也是我們嘗試使用國產干草,后來卻放棄的原因。我覺得通過技術手段,管理提升,保證國產干草的質量穩定是沒有問題的,對于降低牧場成本也有一個很大的空間。
對于西班牙苜蓿,2014年我們也使用過一段時間,那時西班牙苜蓿草捆用的是鋼絲捆綁,TMR制作過程中鋼絲混入,造成牛只瘤胃穿刺,因此停掉。經過這么多年發展,西班牙苜蓿已和美國苜蓿相當接近,如果價格上有優勢,下一步我們可能考慮一下。
2017年全國進口美國苜蓿約130萬噸,現代牧業用量占總進口量的1/10約13萬噸,2018年受貿易戰影響9月之后開始調整配方減少進口苜蓿用量,2019年進口苜蓿可能會減少50%以上的用量。總體趨勢來看,現代牧業使用進口苜蓿策略上,會逐步減少對進口苜蓿的依賴,但是如何替代?
2018年我們做了一些嘗試,包括2018年現代牧業青貯玉米收貯量達135萬噸也是為了資源保障;其次,現代牧業也在開發尋找國內優級苜蓿燕麥草,尤其是國產優級燕麥的使用,這也是應對2019年減少進口苜蓿用量的主要資源;此外對于國產苜蓿和國產青貯裹包苜蓿的使用,雖然目前使用量還比較少,未來也是作為對干草使用量減少的后續保障。
未來現代牧業對于優質燕麥、苜蓿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對于品質一般的苜蓿、燕麥減少采購,將盡量開發當地資源,不會長途跋涉、漂洋過海購買低級別的粗飼料。
在牧場牧草飼喂這一塊,新希望牧業從多方面進行一些配方調整,比如使用國產苜蓿進行切換。目前新希望牧業公司下面的12個牧場的存量是2萬多噸,原本每個月會消耗1100噸左右的進口苜蓿,國產苜蓿草消耗1000噸左右。
經過貿易戰之后,我們已經將進口苜蓿的用量減少了一半,增加了青貯和國產苜蓿的使用量。同時,我們現在也在和山東、四川的一些構樹種植的廠家洽淡一些合作,因為構樹的蛋白含量也是比較高的。因為粗飼料的一個使用原則就是就近采購,而不會天南地北的去購買一些運輸成本高的。
未來國產牧草產業發展建議
當年國家啟動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項目基本考慮5個方面,一要提高牛奶質量,二要提高產量,三要培肥地力,四要促進奶牛健康,五要提高綜合效益。因此,國家希望啟動這個工程, 從奶業發展來看,10年以來中國乳制品質量安全有明顯提升,應該說糧改飼、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這點大家認識很一致,但目前奶業日子很難過。
舉個簡單例子,2016年中國百頭以上規模場8600個,2017年7100個,國家在推動標準化規模養殖的前提下,規?;B殖場減少1500多個,可見問題很嚴重,按胡春華副總理講的,如果不高度重視奶業發展,奶業也將成為第二個大豆產業,雖然現在奶業前景非常好,但問題也很嚴重,下一步究竟怎么發展?
種草也好,養牛也好,目標都是一致的,如果不賺錢,何來可持續發展?兩者可以相向而行。中國是蛋白質奇缺的國家,大豆出了問題之后也得找出路,對于苜蓿來講,價格太高肯定要找替代品,并且價格太高也不可能用太大量。
國家大政策休耕,能不能利用這種機會,藏糧于草,利用休耕這部分土地種植苜蓿,這樣土地可以得以改良。目前農業農村部已派出幾個調研組調研牧草產業發展,未來國家要振興奶業,還要出臺18項政策,其中包括:繼續鞏固完善現有一些政策,并且創立一些新的政策,總的來講,草業崛起正當時。另外,從國外進口草很正常,既可促進中國草業進步,也可促進中國奶業進步。
建 議:希望種草者和養牛者之間有一個信息共享平臺,能讓牧場很方便快捷地獲取種草企業的收草量,分級標準及庫存等等,這樣有利于牧場采購,便于雙方達成合作。
(發言內容根據錄音整理,未經本人確認)
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