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期一直在籌備高端醫療系列課程的ppt,采訪和查閱了大量的就醫故事和經歷,很是感概。昨日,和同事瑤瑤聊了兩個小時她媽媽結腸癌的就診經過,整個梳理下來,自覺對于普通家庭的健康導醫和保障配置非常有幫助,分享給大家。瑤瑤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不僅有疼
近期一直在籌備高端醫療系列課程的ppt,采訪和查閱了大量的就醫故事和經歷,很是感概。
昨日,和同事瑤瑤聊了兩個小時她媽媽結腸癌的就診經過,整個梳理下來,自覺對于普通家庭的健康導醫和保障配置非常有幫助,分享給大家。
瑤瑤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不僅有疼愛自己的媽媽,還有姐姐,時光一直歲月靜好。
但2019年10月份,成了家庭的轉折點。
“媽媽因為覺得腹脹,去醫院檢查,確診了結腸癌。”她說。
檢查下來,大夫說,如果尋常結腸癌病人惡性程度是30%的話,我媽媽就是70%。
烏魯木齊當地的醫療水平當然不是一流的,她們就開始了異地求醫路。
01
戰役第一關:去哪個醫院?找哪個大夫?
抗癌戰役開始了。“好像盲人摸象,蒙著眼睛一樣,一點點的用手去摸路,迷茫無助。”瑤瑤說。
身邊沒有導醫渠道,她和姐姐就在百度上搜索醫院排名,媽媽結腸癌已經發生了肝轉移,所以還需要找結腸癌結合肝轉移的專家。
查好了排名,再一一去找這些大夫的簡歷,看看擅長之處是不是和媽媽病情相契。
最終,她們第一步選擇去了廣州中山大學腫瘤醫院,掛了萬德森教授的號,特需號,700元一個。
去廣州之后,萬教授給出的方案基本是與烏魯木齊醫院一樣的,化療。
“他問我們是回烏魯木齊治療,還是在廣州治。”瑤瑤說,“當然并不懂化療藥還有國產和進口之分,想著方案一致,社保還在新疆,所以我們就回去了。“
回去了之后,經歷了8次化療,時間來到了2020年4月份,這時候,烏市的大夫說他們已經沒有辦法了,只能姑息治療。
02
戰役第二關:不認輸,去上海
“但是媽媽才53歲呀,在癌癥病人里面,她是年輕的呀。”不認輸的瑤瑤和姐姐決定再去其他城市找機會。
因為當時北京有波疫情,她們決定去上海。
“第一次去廣州看病沒有經驗,我們只提前掛了一個專家的號,其實去一個城市,應該在家提前把這些大夫的號都掛好,把一個城市的好大夫都看一下,是科學的。”瑤瑤說。
這次,上海就醫她們就這么行動的。“約了4個特需專家的號,肝膽外科、結直腸內外科、中西醫結合等,提前7-14天約吧,很方便,全是特需,普通部很難掛上。”瑤瑤說。
看過四個專家大夫后,她們決定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許劍民教授處就診。
“其他教授都說沒啥好辦法了,只有他說可以手術。我們好欣慰,來了上海果然有收獲。”
當時媽媽已經有了腸梗阻的現象,需要盡快手術,上海是全國醫療非常緊張的城市,中山醫院也是知名醫院,就診人數很多。
入院手術,如果住普通部,需要20多天才能住進去,媽媽已經腸梗阻,完全等不及。
那只能選擇特需病房入院,2天就可以。
“雖然僅病房食宿費每天都需要3500元,但我們考慮到病情,以及就算在普通部等待的二三十天我們幾個人費用也不小,所以我們選擇了特需入院。”瑤瑤說。
入院之后第二天,就順利進行了手術。
瑤瑤表示,上海和烏市的醫療差別,并不僅僅體現治療方案的先進上,還體現在技術高超。
在烏市,媽媽這種情況手術只能做開腹,創傷大,還需要造瘺,恢復慢。在上海,只需要微創手術就行了,術后就吻合器,不需要造瘺,媽媽少受罪。
我們覺得好安慰,上海來對了。
整個特需住院一共11天,加上術前門診檢查一共花了13萬。
但是我們終于迎來了新的治療方案,有了進展,在特需病房,很安靜,單人居住,媽媽和姐姐休息也比較好,我們覺得還是很滿意的。
也就是在上海就醫期間,我們帶著媽媽去了迪士尼,那天從早上到晚,媽媽特別開心,精神也很好,是我們非常美好的一段回憶。
03
戰役第三關:異地社保和轉診
特需病房當然不在社保和我們買的太平洋醫療險的報銷范圍內。但是,媽媽從特需病房出院后,還需要進行門診上的化療,這該咋報銷呢?
因為我們的醫保是異地,所以來上海就醫之前,我們就把烏市的社保轉移到了上海,這一轉,就意味著半年內不能轉回烏市。
“但是,上海的社保是不能報銷門診上的癌癥化療的,又成了自費,在上海開支也比較大。”瑤瑤說,“于是,到底是在上海繼續化療,還是回烏市,成為了一個選擇。”
經過反復權衡,在咨詢后烏市的醫生可以按照此方案化療后,我們又從上海回到了烏市,用上海方案化療。
04
戰役第四關:靶向藥和免疫藥
雖然經歷那么多曲折,但做了幾個療程后,烏市又開始了疫情,化療中斷了一段時間。
在此之后,媽媽的指標上升得太快,我們沒有辦法,又開始用癌癥靶向藥和免疫療法。
呋喹替尼,針對結腸癌的癌癥靶向藥。雖然它屬于醫保目錄內,但是醫院并沒有這個藥,需要我們外購,每個月的費用是1萬元,無論社保還是商業百萬醫療險都不能報銷。
除此之外,我們還采用了替雷利珠單抗的免疫療法。“免疫療法就是先把我們人體的免疫系統給打破,然后再重建起一個,這個過程會遇到很多挑戰。”
至于費用,更高,免疫療法媽媽這塊每個月大約是2萬,也就是每個月靶向藥和免疫療法大約是3萬,全自費。
費用雖然高,只要有效果也行。但是免疫療法對媽媽的反應很大,第一道屏障就是皮膚,皮膚黏膜等很受影響,與此同時,癌癥轉移到了骨頭上,媽媽非常疼痛。
我們不得已又找到了許教授,請問能不能更換方案。
他看過烏市的第二輪方案后,已經用了一次免疫治療就繼續維持這個方案吧,因為能用的藥就那么幾種,換完就沒有了。
我們只能繼續繼續等待。
隨后即將冬天,我們帶著媽媽去了海南和廣州修養,但去了不久,因為免疫療法的影響,她的喉嚨突然間開始疼痛,當時我們和社區衛生中心的大夫還以為只是感冒。
沒想到,第二天去掛急診時,媽媽就迅速發展成了膿毒血癥,在進icu搶救后無效,永遠離開了我們。
05
時間和信息
瑤瑤敘述的過程,非常的平靜,抽絲剝繭回憶了全家的就醫歷程。
面對病魔,就是一場戰役。瑤瑤和媽媽,幾乎遇到了這場戰役的所有強敵:信息不明朗、異地就醫、社保轉診、外購藥等。
“這個過程中,我感觸最深的是時間和信息的重要性。”她說,“對于我們健康人可能覺得都還好,但對于癌癥病人來說,一天就有一天的價值。”
“我們在最初信息查詢時,如果有專業人士輔導,就不會浪費這么多甄選的時間。
如果不用考慮烏市、異地社保報銷的問題,就能夠按照最有利的治療方案進行,不用多低奔波,延誤時機。
如果我們能在專業人士的幫助下,最早確定全套方案,并且找到值得信賴的專家,就不用在不同的方案里面糾結,應該會有一個更好的結果。
……
她說,也就是在那時,她體會到什么叫做兜里明明揣著幾十萬,卻連一個10多元的喜茶都不敢喝。
06
其實可以醫療自由
也就是在這件事情后,瑤瑤認識到了健康、保障的重要性。隨后,她辭去了國企的工作,來到明亞保險經紀,做了一個給家庭構筑屏障的經紀人。
“其實,在我媽媽遇到的這些難題中,高端醫療險都可以幫助我們解決。”
可以第一時間幫助我們對接好的醫療資源,突破了地域、公立醫院普通部的限制,突破了外購藥、免疫療法的限制。
你可以完全自由,只需要專注于你和癌癥的這場戰爭上就行了,不必操心費用、社保、特需國際部費用、外購藥負擔以及最牛的專家到底能不能聯絡上。
她說,雖然媽媽沒有配備高端醫療,但之前配備的30萬保額的重疾險,還是給家庭帶來了彌足的價值,解決了非常大的問題。“保障就是保障,配置了就比不配置好。”
07
買高端醫療到底買的是什么?其實是“命”
重病風險對于很多沒有遭遇過打擊創傷的家庭來說,遙遠、飄渺,落到自己的身上,才會覺得疼。
談及高端醫療,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是為了單人病房、醫療品質,其實在我們看來,高端醫療核心要解決的問題其實是“命”。
可以迅速對接國內外頂級醫療資源,專案管理,找到最適合的一線專家;
可以不必考慮高昂費用,只專注于最有利的方案本身;
可以以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打這場戰役,不必去忍受原本就醫中的不堪和無奈,只需要關注自己身體本身,其他壓力完全解決;
當然對于重病的恢復是非常有幫助的。
也正是基于此,我和我們的團隊才在積極推行高端醫療險的路上,致力于帶給大家更安定的人生和更自由的醫療。
公眾號:媽MI是大王,作者:李俊,明亞保險經紀合伙人、資深銷售經理
李龍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