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少兒重疾險,這幾款最值得買!
謝邀。
關于少兒保險這個問題,竹子其實已經說得非常清楚,大體的原則主要有三條,先大人后小孩,先社保后商保,先保障再儲蓄。
具體到險種,就是意外險、重疾險、醫療險、教育金。
由于孩子的年齡跨度比成年人長,在重疾險的選擇上會有不同的方案,今天主要想給大家重點分析一下這一塊的內容。
01
先來講重疾類型的選擇。
保險配置有一個默認的原則:先保活,再保死。
保活指的是在保證家庭成員生命的前提下,保障可能對家庭帶來巨大傷害的情況,譬如重疾、醫療、意外事故。
保死,主要指通過一種產品來完成身后未盡的責任和義務,譬如房貸車貸,這類產品就是壽險,也是家庭經濟支柱必須配置的險種之一。
以上主要針對的是成年人選購保險,對于孩子而言,“保死”這個選項基本不存在。
這就涉及到市場上一類大“大包攬”的保險產品,類似少兒xx福,以壽險或者兩全為主險,用附加險來解決重疾、意外。這類產品竹子一直不推薦買。
針對未成年人的保障,卻以保死的壽險為主險,主要問題的主要矛盾都沒抓住,此類銷售邏輯除了圈錢,實在想不出其他合理的理由了。
另外,不要片面地認為給孩子買的保險一定要選擇含“少兒重疾”字樣的產品。
記住,價格合適,病種夠用,都是可以選擇的。
具體標準如下:
一款不錯的重疾險,0歲孩子保障終身,保障內容包含80種重大疾病和35種輕癥,其中輕癥累計可賠付3次,且含有輕癥豁免保費責任。這樣的產品10萬保額,交20年,每年成本771元,總成本15240。
在選購的時候,參照這個成本上下浮動25%,基本不會吃虧。
02
再來看少兒重疾的保障周期。
我們給自己買保險,往往會選擇保到70歲或者終身。
孩子不同于成年人,他們多了0歲到成年的這個周期,這時候很多父母就會出現選擇困難癥。
以往,竹子一直秉承的原則是優先選擇定期的消費型保障產品,保障20年、30年。
選擇杠桿率高的兒童重疾險,使得每一分錢都最大化發揮保障的價值。
當爸媽的,把孩子培養成人,任務就結束了。那么定期重疾買到三十歲,保證孩子在獨立之前能有足夠的保額就行,以后的事,孩子自己去操心。
這是一種理性的愛,是由理性支配的左腦做出的決定。不失為一種選擇。
除此之外,是不是還有更好的選擇?這是我最近一直在想的一個問題,是否選擇一步到位,保障到終身也不過分?
買保險,是為了追求在有限的生命內,獲得比有限多一點點的安全感;在有限的生命里,獲得比需要的、更多一些的保額。
但限制我們的,是年齡、身體因素,和預算。
所以,定期or終身,倒不如說是定期and終身,兩者不是一個你有我無的問題,更多的應該是組合和搭配的折中。
給孩子買終身重疾好不好?當然好。省心、省力、放心、安心。
另外,我們可以計較一下預算,如果預算充足,還可以采用以下兩種選擇:
一,選擇一款終身型的多次賠付重疾。
記住,買重疾險,年齡越小保費越便宜。越早買越值,就是這個道理。
購買重大疾病保險的人,主要有兩個痛點:
第一,賠完一次以后合同結束,以后不再有保障,也很難再購買保障;
第二,在第一點基礎上,尤其擔心癌癥復發和轉移。
正是基于這兩點,不斷有公司加碼多次給付重疾,并且在病種和分組上不斷優化。
二,終身型重疾做基礎,配以定期重疾,加高、加足保額。
在這里又分為兩種情況:
a.終身型單次賠付重疾+定期重疾
這種情況下,一旦發生重疾,你可以申請兩款產品同時賠付,也可以選擇只理賠定期重疾那部分理賠款,留下終身重疾繼續保障;
b.多次賠付終身重疾+定期重疾
一旦出險,兩者都可申請理賠,且多次賠付重疾保障繼續。
總之,終身產品和短期產品,可以二者得而兼之。
03
保額怎么選?
竹子此前講過, 兒童重疾建議額度可以參考以下公式:
純治療費用 + 治療相關費用 + 家庭年收入 * 5 * 2
在計算的時候,我們要充分考慮罹患重疾時可能花錢的各種場景。
其實總結起來就兩點:治病和生活。
1)治病
包括純治療費用和治療相關費用。
以少兒常見白血病為例,以往數據顯示治療費用至少30萬元。如果要換骨髓,手術費就要30萬。其他疾病情況也許不同,但這不能簡單等同于數學上的四舍五入。
其實這個問題很矛盾,我們強調疾病面前要樂觀,但同時又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再就是治療相關的費用,譬如去北上廣就醫涉及的路費、住宿費,以及尋醫問藥等都是一筆開銷。
2)生活
以家庭為單位討論,如果是成年的家庭成員購買重疾,這部分額度就比較清晰:
一般癌癥的治愈的標準是5年存活率;存活5年以上,就是基本治愈。假設這五年中患病的這個人不工作、有人照顧,那么這部分額度就是:家庭年收入× 5
如果是給孩子購買重疾險,原則和上面大致相同,但需要額外多考慮一步,那就是:
得過一次重大疾病,可能以后一輩子都再也買不了重疾險。那么為他預留的這部分保障,要盡可能保證他治病的時候少受點罪,以后的日子也能舒服點。
所以兒童重疾險額度計算方式是:家庭年收入×5×2
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這個計算公式還要有一定的浮動空間。
看到這里,你還覺得60萬、100萬額度太多了嗎?
當然,每個家庭情況不同,大家也可以根據這個公式計算一下自家情況。
04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目前市面上幾款非常不錯的少兒重疾險產品。
定期少兒重疾:慧馨安plus、大黃蜂plus
這兩款產品是少兒定期重疾中竹子最推薦的。因為兩款產品都出自和諧健康之手,所以在很多細節上都非常相似。
最主要區別就在于兩者側重點不同:
慧馨安是特定重疾翻倍賠付,也就是說8種少兒常見特定重疾(白血病、嚴重原發性心肌炎、嚴重瑞氏綜合征、溶血性尿毒綜合征、重癥手足口病、疾病或意外所致智力障礙、嚴重脊髓灰質炎、嚴重幼年類風濕性關節炎)最高保額可以做到160萬。
大黃蜂側重于特定重疾百萬醫療保障,可附加45種特定重疾長期醫療險。
需要強調的是,因為附加在重疾險中,醫療險固有的續保問題在這里是不存在的,最長可保障30年。
當然,和醫療險相比,只保障特定的45種重疾,保障范圍相對狹窄。
具體怎么選擇,竹子的建議是:
如果更看重重疾保額,可以選擇慧馨安。醫療險部分,可以再單獨給孩子搭配一個百萬醫療。
而且,慧馨安少兒定期重疾2018版plus在6月18日-6月30日期間,最高可投保100萬,特定重疾200萬,已經購買過的朋友,也可以再買一張新單加保到100萬限額為止。
如果更注重特定重疾醫療險報銷,希望一站式解決的話,選擇大黃蜂也很好。
當然,也可以組合購買,同時享有特定少兒重疾保額翻倍及重疾醫療保障。
具體可參考評測文章:
《同日上線的慧馨安和大黃蜂,再度pk,性價比究竟孰高孰低?》
這里,再通知一個消息:
大黃蜂和慧馨安均已上線智能核保功能,新生兒或者孩子的一些疾病或健康問題都可以在線告知,在線核保了。
長期(終身)重疾險
如果家長預算充足的條件下,可直接考慮給孩子投保長期重疾險。
之前竹子有過詳細的優質重疾險的整理,大家可前往選擇。
這里,竹子主要向大家推薦兩款我個人認為既適合成人也適合孩子的優質重疾險:百年康惠保、復星康樂e生。
百年康惠保:
這款產品最大的特點是便宜。尤其是5周歲以上的孩子投保,價格上最有優勢。
重疾保障數量較多,達到100種。輕癥30種,賠付比例為25%保額,限賠1次。
保額方面,為小孩投保最高可以買到50萬。
同時,百年人壽分支機構也相對較多,對異地投保有顧忌的朋友可以重點考慮這款。
復星康樂e生
這款產品竹子上周剛寫過,《爆款重疾,堪稱完美!(附異地投保理賠實例)》
它最大的亮點是可附加投保人豁免,特別適合父母為孩子投保。
舉個例子,如果投保時勾選了「投保人豁免」的話,若父母不幸身故/重疾或輕癥,孩子的保單未來的保費就可以免交了,合同繼續有效。
這樣可有效規避父母發生事故后,因失去繼續交費的能力而導致孩子保單終止的風險。
這款產品唯一的限制是:為未成年人投保,最高只能買30萬保額。
當然,這個問題竹子認為問題不大,可通過搭配其他重疾來彌補。
目前,復星康樂e生也支持智能核保了,健康有問題想投保此產品的朋友不容錯過。
最后,竹子做了一個定期+長期重疾的組合搭配,大家可對照著看一下:
(后臺回復“組合”獲取高清大圖)
05
以上就是竹子關于少兒重疾險的一些分享。
我個人認為少兒重疾是孩子非常需要的一份保障,而且每個孩子的重疾保險都應該有足額的保障。
至于要不要給孩子配一份終身重疾,如果經濟允許,竹子還是非常建議這么做的。當然,如果預算有限,選擇保20年30年的慧馨安大黃蜂也很經濟實惠,保險本就是一個多次完善的過程。
最后,祝我們買的保險永遠都用不上,孩子們像花兒一樣快樂成長!
首先說結論:不推薦!
題主給孩子配置保險之前,先了解一下配置保險的幾個原則:
1、先保障后理財買保險是為了萬一發生意外情況或者患重疾的時候,有錢治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上面,而不是籌錢。因此先做好健康保障,做好了基礎的健康保障,有余錢再考慮理財型,教育金之類的。
2、各個險種單獨買市面上有很多捆綁型的產品,像平安福就是這種,保費很貴,但是保障不一定全面,杠桿非常低。每個險種分開單獨買,這樣不僅價格更低,每個險種的保障也可以做到最優配置。
3、給孩子買什么給孩子做健康保障,配置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就可以了。
重疾險顧名思義就是保障重大疾病的,不幸患病,父母肯定有一方要照顧孩子,工作受到影響,經濟有損失。孩子生病出院后,還需要一定的康復治療和用藥,也是需要花錢的,重疾險的賠付金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
醫療險算是醫保的補充,醫保不報銷的可以用百萬醫療險報銷,超過一萬元的部分100%報銷,不管是什么疾病,只要住院治療,社保報銷后超過1萬元,全部報銷。
孩子無法意識到事情的危險性,像是摔倒劃傷、車禍等意外事件頻發,意外險還是很有必要的。萬一受傷住院治療了,意外險可以報銷醫藥費。
上面的幾個險種加起來,一年也就一兩千元。能覆蓋孩子生活中面對的90%的疾病和意外風險。
最后還想說的是,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購買,也不管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最終看的都是合同,只有寫在合同里才是確定的保障,不要過于在意公司或者渠道,保護你的是合同。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會提示消費者做到“四看”,明明白白買保險。
一看需求
人生的不同階段,對保險的需求頁不同。消費者應該根據自身的家庭情況和所處的人生階段,選購合適的產品。不同的年齡,不同的經濟情況,保險的配置方案是完全不同的,要因人而異。
例如:20歲的年輕人和60歲的老人配置保險時的需求是不同的,相對應的險種也是不一樣的。先確定自己的需求,根據需求再去找相對應的產品。
二看產品
不同的保險產品,其風險保障,儲蓄或投資功能側重不同。消費者應該根據需求來購買相應的產品,不能將保險和銀行存款,國債,基金等產品進行片面的比較,更不要僅把它作為銀行存款的替代品。
前期的需求確定了。
假如我的需求是解決社保外自費藥和住院醫療費用的問題,我選擇的相對應的險種應該就是百萬醫療,而不是重疾險,不是年金險和終身壽。再從這些符合需求的產品里進行比較,優中選優。
三看收入
一年期以上的人身保險繳費方式分一次性繳費和分期繳費兩種。消費者應當考慮繳費方式合適的產品。 一般來說,保費支出在年收入的5%-15%之間為宜。
重疾險的保額應該買多少才算足額管理?
保監會2012年6號文指導消費者,重大保險金額設定在自身5-10倍年收入。
假設一個年收入5萬的人,你讓他買100萬的重疾險的保額他壓根買不起,一個年收入500萬的人,你讓他買100萬保額的重疾險又根本起不到作用。
所以,一定要根據自身收入進行配置。
四看條款
一定要仔細閱讀條款,尤其是保險產品的保障范圍和免責條款,充分享受到保險的風險保障功能。
讀懂條款,避免入坑。
保監會指導消費者,買保險要看這四點,怎么沒有說買保險要看保險公司的大小呢?說明保險公司的大小跟你買的保障沒太大關系,不是起決定作用的。保險最終還是根據條款進行理賠的,不會因為是小公司就少賠你一分錢,也不會因為大公司而多賠你一分錢。
作為一個平安代理人,并不建議您給一歲多的小孩買終生壽險,為什么?因為終生壽險的意義更多偏重于傳承,給一歲多的小孩做傳承是否有點太早了?當然少兒平安福也會有重疾保障這些附加,但是,保險產品更新換代,升級,您是否考慮到了?而且小孩18周歲前疾病身故只退還所交保費。再說到重疾保障這塊,賠付之后為主險保額減去重疾賠付之差。另外一個,小孩未成年前很多是無法給家庭帶來收入的增加,所以終生壽險真的要慎重考慮。
那么,第一我們應該考慮的是小孩發生重疾風險所導致家庭的巨額開支問題,這個應該考慮買杠桿較大,定期重疾保障的產品。第二個根據家庭情況給孩子應該考慮各個年齡段的保險方案,例如孩子在成年前和成年后,工作前和工作后。
每個人的家庭責任不一樣應該配置不一樣的產品!
希望對您有幫助!
醫療保險,也是消費型,不管是生病還是意外產生的醫療費用都能報銷。一定要注意保險產品,醫療保險都有一個免賠額,比如某某安某某保它的免賠額是一萬,也就是說醫療費用在一萬以下不賠,有社保的還要扣除社保報銷部分。而且還是要住院治療產生的費用。這樣看起來是不是沒什么作用?但是還是得要有,這種都是產生較高的醫療費用報銷的,這時候社保報銷的費用相當少。這種保險也是比較便宜的,一百多塊錢就能買。
重疾險,小孩子不像我們成年人發育成熟,免疫力相對來說比較低,所以還是得要一份保障。重疾險可以添加一些附件險,這些附加險產生醫療費用報銷也可以覆蓋醫療保險免賠額部分。記住千萬不要買保障終身的。因為終身保障的保險保額都比較低,更何況還有通貨膨脹率。所以保障二三十年也可以了,到時候孩子也長大了嘛,要他自己給自己買保險,而且還教會他應該懂得儲蓄。至于買保險注意哪些問題??梢躁P注“砍柴少年龍”百度搜索砍柴少年龍有一篇關于買保險注意哪些細節的文章。
意外險,小孩子磕磕碰碰在所難免,但是現在在市面上賣的意外險幾乎都是不死不殘不賠。這保險看起來還是挺殘忍。這是不是也可以不買,也不是不買。意外險一定了解清楚產品。畢竟這種保險都比較便宜。
壽險!個人覺得最好不要還孩子買壽險,壽險就是不死不賠的險種。根據《保險法》和相關的保險監管規定,父母為未成年子女投保,以死亡為給付條件的人身保險,給付的金額總額如果超過10萬元,是以10萬元為限的。所以含有死亡責任的意外險也同樣受到10萬元的限制。即,父母為子女購買的死亡保額已經達到了10萬元,買得再多,也不能得到賠付。
買保險最好不要買那些捆綁型的保險。什么是捆綁型保險呢?就辦重疾險和壽險還有意外險捆綁在一起的保險。這種保險保額低,保費高套路深,賠了重疾險保額,壽險保額就沒有了。我們完全可以拆開來買的,意外險一千來塊錢就可以買到100萬的保額。壽險幾百塊錢也可以買100萬的保額。重疾險四千塊錢左右也可以買到50萬的保額。這樣的話賠付了重疾險保額,壽險保額還在。而且交的保險費用低,還省了不少錢。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