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偽需求”、“智商稅”……可穿戴產品被人所詬病,由來己久。以谷歌眼鏡為代表的可穿戴產品自問世以來,便一直飽受爭議。近日,可穿戴圈子傳出一則小道消息:昔日的可穿戴巨頭Fitbit正在與投資銀行接觸,探討出售公司的可能性。2015年剛剛去紐交所
“偽需求”、“智商稅”……可穿戴產品被人所詬病,由來己久。以谷歌眼鏡為代表的可穿戴產品自問世以來,便一直飽受爭議。近日,可穿戴圈子傳出一則小道消息:昔日的可穿戴巨頭Fitbit正在與投資銀行接觸,探討出售公司的可能性。2015年剛剛去紐交所敲完鐘,時隔四年之后,竟傳出要“賣身”的消息,Fitbit真可謂是“大起大落”。
事實上,除了手表手環這些市面常見的產品以外,在很多專業的細分領域,也都有可穿戴設備的身影。這些專業級的可穿戴產品都是基于某種特定需求設計,功能明確,在各自的行業和領域內,展示出了獨特的產品價值和巨大的使用前景。
1、醫療健康
2019南京創新周展出了一款“裸眼3D”胸腔鏡顯示系統,讓醫生在手術時無需佩戴眼鏡,“裸眼”就能完成胸腔鏡手術。
3D高清視頻技術在幾年前就已經應用于胸腔鏡手術,醫生佩戴輔助3D眼鏡,就能在3D電視上看到立體效果的手術畫面。由于光線經過胸腔鏡的偏光鏡后,亮度會衰減50%,因此,醫生佩戴3D眼鏡看到的視野偏暗,而一臺胸腔鏡手術往往會持續四五個小時,極易造成視覺疲勞,增加醫生判斷風險。
而這套“裸眼3D”胸腔鏡顯示系統,使醫生無須佩戴3D眼鏡即可進行胸腔鏡手術,免去了水蒸氣使鏡片模糊、長時間佩戴眼鏡給鼻子耳朵帶來的壓迫感、術中暈眩感等多種佩戴3D眼鏡造成的不適,使整個胸腔鏡手術更加容易,增進了醫生操作的精準度。
此外,可穿戴設備緊密貼合人體,能夠連續采集個人健康數據,相對于傳統的醫療檢測手段,能夠獲取更大規模、更全面、更長時的用戶體征數據,這一特點,也使可穿戴產品在醫療健康領域具備獨特的應用價值。
比如老年人的慢性病管理,通過對心率、心音、胸壁搏動等信號的監測判斷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的心臟狀況,及時預警;對老年人作息時間、脈搏、活動量等數據的長期監測也能夠預防一些意外和風險。
2、軍事領域
大眾對于可穿戴產品最早的認知來自于不少電影里展示的“秘密武器”,比如《007》和《碟中諜》系列電影。
現實當中,可穿戴設備在軍事領域也備受青睞。尤其在未來戰爭朝向信息化、數字化轉變的大背景下,可穿戴設備的使用很有可能使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得到質的飛躍。比如,美國知名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為步兵研發的人體負重外骨骼,能夠有效提升士兵的負重行動能力。
整個系統由鈦合金制成的機械腿、驅動裝置、控制計算機及背部的負重部分、散熱單元等部分組成,系統采用液壓驅動,總重32千克,穿戴以后,可完成直立行進、下蹲和匍匐等動作,士兵穿戴之后能背負90千克重物、以16千米/小時的速度快速行進。
此外,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已經在測試另一款名為“勇士織衣”的智能作戰服,不同于上述人體負重外骨骼,“勇士織衣”更加輕便靈活。
其內部有各種微型傳感器、功能結構件、小型化功能模塊,能夠使負重智能分布于士兵全身,以減小作用力。同時,該作戰服還能根據人體動作自動變硬或松弛,以減輕穿戴者長時間負重行走引起的肌肉和骨骼損傷,增強人體機能。
3、體育競技
可穿戴產品在體育界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使用,許多俱樂部都為自己的運動員引入了可穿戴設備。2015年亞洲杯期間,中國足球運動員鄭智的一張“內衣”照片成為新聞焦點。
這件帶著GPSPORT Logo的內衣,是一家澳大利亞的公司為專業運動員設計的可穿戴設備,衣服內集成了各種傳感器:心率帶、GPS接收器、多軸加速器和陀螺儀,同時,在不遠處的運動場邊還設有接收天線和計算機。
GPSPORT內衣能夠收集運動員在賽場上的位置、速度、距離、加速度、心率、沖擊負荷、反應時間、耐力和疲勞負荷等各項參數,通過計算機的分析比對,幫助教練了解運動員的競技狀態,在現場做戰術分析和決策。更重要的是,這些數據還能讓運動員在賽后做針對性的康復分析和體能分析,減少傷病,延長職業生涯。
4、建筑業
安全帽和護目鏡這一對建筑工地的經典勞保用品組合,在可穿戴技術的加持下,也成為了施工現場的“新物種”。微軟的合作伙伴Trimble將微軟此前發布的AR眼鏡HoloLens與安全帽結合在一起,推出了專業級的工程施工輔助產品——HoloLens安全帽。
HoloLens安全帽可幫助工程人員在施工現場按照1:1的比例精確對齊全息數據,直觀簡便地把握工程質量,同時不必擔心安全問題。該產品已獲得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批準。在未來,有望將建筑施工等工程類工作從2D的圖紙、顯示屏解放到3D的增強現實世界中。
5、工業生產
HoloLens安全帽能夠幫助工程技術人員現場比對工程信息,而現代汽車集團則為一線作業的工人設計了背心式的可穿戴外骨骼工業機器人。
該產品能夠減輕作業時人體承受的壓力,當使用者將手臂抬過頭頂進行工作時,工業機器人可為使用者增加60公斤的負重,以緩解工人頸部和背部的壓力,幫助工人提升工作效率,同時有效預防傷害。
蜂鳥觀點
可穿戴設備在最近十年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運動手環、智能手表等消費級產品,一度掀起了一股行業熱潮。雖然出現了“銷量下滑”“用戶流失”等負面消息,但可穿戴設備因其和人體緊密接觸的特性,依然具備獨特的產品價值。
如上文所舉的例子,專業級的可穿戴設備在很多場景下都有著很好的應用前景,在這些領域,可穿戴設備需要做的是充分利用自身優勢解決具體問題,同時不斷改善產品功能和使用體驗。
而對手表、手環等消費級可穿戴產品來說,被質疑是“偽需求”的原因,在于其很多功能和智能手機重復,所提供的人體監測數據又不具備專業性。因此,消費級可穿戴產品在作為裝飾品之外,可以進一步發掘某些用戶剛需,比如提供具有醫療價值的健康監測、老人兒童的防走失提醒等。
將自身產品特性和用戶需求相結合,形成獨特的產品功能,才是整個可穿戴行業健康發展的長久之計。
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