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國面積遼闊,地形地貌豐富,山川中資源數不勝數。既有埋在數千米深地殼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也有裸露在地表上的動植物資源。雖說現代社會中,人類能利用先進科學技術,開采資源,各類礦產資源不斷被輸送到地表,但古時候受科技限制,人類大都是使用
我國面積遼闊,地形地貌豐富,山川中資源數不勝數。既有埋在數千米深地殼中的煤、石油和天然氣等資源,也有裸露在地表上的動植物資源。雖說現代社會中,人類能利用先進科學技術,開采資源,各類礦產資源不斷被輸送到地表,但古時候受科技限制,人類大都是使用動植物資源,這就形成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經濟收入模型。
隨著對植物資源利用的深入,人類發現某些植物資源具有改善人體機能的功效,該類植物的價值就能提高。神農嘗百草就是典型的事例,神農不忍普通百姓因誤食植物丟掉性命,就親自嘗試各類植物,區分草的類型,過程中險些丟掉性命。經過數千年,人們的實踐,各類介紹草本植物的書里能囊括我國各種植蔬。當然,世界很大,未能探索的地區肯定有,未來還將有各類植物被發現。
接下來將介紹這種植物,平時寄生在松樹根部,長得酷似甘薯,看起來平常無奇。以前深冬時節,人們都喜歡去大山中挖,集市收購價格1元一斤。現在,國內人工種植產量占據90%以上,野生的50元一斤都很難買到,它就是茯苓。
提起茯苓,大家都不陌生,在現實生活中常見。一方面茯苓被人們制作成食物。北方地區,人們餐桌,路邊攤點,家庭冰箱都能看到茯苓制成的美食,茯苓膏和茯苓餅都是具體表現形式。另一方面茯苓被人們精細化開發。只要在網購平臺輸入茯苓能看見各種品類商品,茯苓加工食品、茯苓茶、茯苓塊、茯苓粉等。茯苓現實生活被看見和使用的頻率很高,不經意間有可能就在食用茯苓。
相比現代社會產品化運用,古時候茯苓則側重被用來補養身體,調節身體機能。民間傳說,明清時期有位活了120歲的高齡老人。說起長壽秘訣,他高度認可了茯苓發揮的價值作用,覺得沒有茯苓他就不能長壽。現在,無法考究茯苓發揮的價值效用,但能肯定茯苓能提高免疫力,促進人體健康。
既然茯苓在現實生活中常能見到,是否就說明其毫無價值?答案是否定的,現代社會中看見的和吃到的茯苓都是人工種的,而不是野生天然的茯苓。互聯網平臺銷售價格幾十塊錢的茯苓都經過人工培育,同自然界形成的天然茯苓有天壤區別。
看見和吃過茯苓不稀奇,真正見過其生長環境的屈指可數。經常看到,有人說茯苓是草本植物,實際不是這樣,茯苓是菌類植物,靠寄生在松樹死根成活。人工種植茯苓要經過漫長等待:一是將馬尾松砍伐以后種入原菌,定期使用設備探查茯苓生長情況;二是馬尾松的生長要歷經三年時間,期間有問題時要補種原菌。不過通過數十年種植茯苓過程中的經驗積累,茯苓的成活率正在不斷提高。
野生茯苓生長條件遠比人工種植苛刻,找到的概率很低。相關書籍有載,一方面野生茯苓長在千年的松樹樹根下,新栽松樹找到茯苓的概率不高;另一方面茯苓深埋泥土中,被人類發現的難度很高。以前人們找茯苓時都是挑選根大葉茂,且地表呈現出龜裂狀,有陽光照射或者雷擊的松樹探查。野生茯苓生長過程中很容易被白蟻啃食,高品質茯苓出現的頻率不高。
由于茯苓生長過程中會撐開土壤,用鋤頭敲擊地表或者枯樹,有經驗的人,根據地底發出的聲音,就能知道是否有茯苓。不過隨著人工種植茯苓技術的成熟,愿意花時間挖掘茯苓的人數持續下降,懂得聽音判斷是否有茯苓的技術面臨失傳。
國內市場茯苓90%是人工種植。一部分是利用松樹樁人工培育茯苓,另一部分是利用松木來培育茯苓。通過完整的管理模式和防蟲手段,就能在第二年或者第三年收獲比較大的茯苓。
規模化培育茯苓導致市場上供給大于需求,整體價格大幅下降。結合國內某網站的數據,人工種植茯苓的價格大都在15-30元左右,包括加工成本。整體行情的下降有兩大原因:一是人工培育管理茯苓技術的成熟,供給能力提高,茯苓供應商議價能力下降;二是國內市場上曾有假冒偽劣的茯苓出現,不同供應商供給的貨品品質不同,從而導致茯苓只能走中低端消費者的路線。同比人工種植茯苓,野生茯苓的需求逐年提高。
根據統計數據,國內野生茯苓收購價格在50-60元一斤,整體價格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野生茯苓的供需關系失衡是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供給端愿意采挖野生茯苓的人數持續下降,消費端對高品質野生茯苓需求很大。
雖然現在表面看來,國內茯苓市場風平浪靜,但實際上潛藏著巨大危機。茯苓的供給能力提升,品質下降,消費者的需求疲軟。未來想在茯苓市場中有競爭力,需要從以下三點入手:一注重品質提升,提高野生茯苓貨源比例,走高端化道路,避免被同質化,用品質吸引消費者關注;二是注重渠道,建立線上線下營銷渠道,利用短視頻等進行營銷帶貨,避免滯銷問題;三是注重品牌,強化品牌意識,形成有鮮明特色的品牌形象。除此以外,加強大客戶群體的維護,建立內外環相輔相成的營銷護城河。
最后想說:新時代給每個產品都帶來新機遇,茯苓正迎著互聯網的發展啟航。雖然茯苓市場有無數的未知,但只要能堅持以上提的三點,就能最大程度規避風險,成為茯苓銷售市場上的贏家。
王原東